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诗人席慕容喝醉了,她蹒跚着脚步走向草原深处,来到一条小河旁,她脱了鞋袜,踏进清凉的水里。随行伙伴护在旁边生怕她摔着,她说:“你们不需要打扰我。”而后,这个蒙古族女子随手捡起一根枯枝条,在河畔沙地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在她身后,一片樟子松林迎风浅唱,蒙古长调悠悠扬扬,撒向天边。
美哉,呼伦贝尔!美哉,红花尔基!
在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西南部,有一片全国唯一的樟子树林保护基地——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
它是次生林,生得温婉而含蓄,儒雅又多情。树与树规矩地保留相当距离,抽离地面1.5米高时开始向外生长枝桠,宝塔式层叠收缩,直到10米高的树顶,每一棵树长得都像一本教科书模具。在这1.5米的空间里,没有纷乱的杂草,没有突兀的灌木,半蹲下身子,你能远远看见在松林那头惬意踱步的行人。
草原就是舞台,樟子松林就是背景,它们连在一起美得像一个偶像剧场,连带着驻守在这片地域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森林支队官兵们,他们工作、生活、训练、娱乐无不似一出正在上演的优质偶像剧。
剧目一:现在的部队很“精致”
预 告:营区内的库房设置、场地安排大同小异,橱窗、板报、标语的放置位置基本相同。官兵班级的内务设置完全一致,就连书本、桌椅的摆放位置都进行了规范。在营区内所建立的“爱心超市”应有尽有,官兵不出营区便可买到日常生活用品………
走在基层部队,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每个基层部队不仅楼房外表格局一致,就连楼房内的设置也几乎相同,简直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随行的政治处主任李宝军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解释道:“去年,总队在支队搞了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今年又是部队大抓基层建设年,现在整个部队建设是内容统一,标准一致。”
营区内的库房设置、场地安排大同小异,橱窗、板报的放置位置基本相同。班级的内务设置完全一致,就连书本、桌椅的摆放位置都进行了规范。营区内所建立的“爱心超市”应有尽有,官兵不出营区便可买到日常生活用品……
“去年支队组织部队设置了洗衣房,配发了洗衣机,现在官兵们生活可是方便多了!”参观洗衣房时,海拉尔大队教导员杨凤勇告诉我,“由于我们执行的是森林草原灭火作战任务,每次回来衣服上都沾满了烟灰、尘土,本来洗起来很费劲,再加上官兵们参加完灭火作战很是疲惫,洗衣机给官兵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夜晚来临,暮色笼盖大地。在支队机关的院子里,路灯、地灯、壁灯同时亮起,再加上道路两旁灯箱、橱窗的映衬,营区顿时变成一个洋气十足的小花园。微风轻起,营区内的牡丹、百合等数十类鲜花散发出阵阵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剧目二:福利院来了子弟兵
预 告:就在这片奔放而多情的土地上,支队官兵用真情关爱140名孤儿的故事,就像神奇的传说一样在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传颂,也深深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在支队队史馆里,一张基层部队到福利院开展活动时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
支队政委青华伟介绍说,为了深化主题教育效果,他们开展了走进驻地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我有幸与官兵一起前往驻地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今年以来的第29次活动,官兵们的队伍刚一走进福利院的大门,一群孩子便像绒绒小鸭一样呼啦啦围了上来,有的孩子索性跳入官兵的怀中,顽皮地撒娇起来。“有几个孩子今天一大早便坐在院里的长凳上等着官兵的到来。”青政委介绍说,“呼伦贝尔市福利院是驻地最大的一所社会福利机构,收留了来自全市的140余名孤儿。为了能够让孤儿在社会大家庭里幸福成长,支队官兵与孤儿们结成帮扶对子,从此‘大手拉小手’活动就成为了森林官兵与孤儿们的情感写照。”
上等兵王宝凯为他的帮扶对子腾格勒带来了一本《弟子规》。小王介绍说,在部队开展的“读圣贤书、明古今理、行君子事”活动中,自己感觉《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好,所以就带来一本送给小格勒,希望他能够识辨“真、善、美”,长大后用自己的善知善行来回报社会。
蓝天白云、绿草长河、毡房羊群,漫步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仿佛就像走进了“世外桃源”,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就在这片奔放而多情的土地上,支队官兵用真情关爱140名孤儿的故事,就像神奇的传说一样在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传颂,也深深地拨动我的心弦。
剧目三:精兵是这样“炼”成的
预 告:9时0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宇的宁静。顿时,火龙翻滚、烟雾弥漫,熊熊燃烧的大火正肆意侵吞“樟子松故乡”松林带……别慌,这是一场名为“拳头-2012”警地联合灭火作战演习。
被设在2012年4月16日的这场演习,从一开始,就被官兵们当成一场实况火情处理。全人全装上阵,重头“兵器”一个都没落下。
载有两个梯队的直升机迅速起飞,赶向火场。5分钟后,官兵到达火场,12台风力灭火机、6台细水雾喷射器沿着火线强行推进,水枪手、二号工具手迅速跟进清理,地表火、地下火、狂燎攀爬于树顶的大火都得到了控制。
如果这场演习就这样结束,难免有“忽悠”之嫌,要知道,樟子松油脂多、枝叶燥,是非常易燃的树种。
9时40分,演习指挥部传来消息:4-6级西南风刮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窜出合围圈……新火场地形复杂、植被茂盛、交通不便,而且火势较大,人员难以接近火线有效扑火。
层层障碍设置,重重困难围堵,眼见着北疆绿色屏障被撕开一个缺口,再慢慢变大。警地联合指挥所根据火场态势,立刻派出5架“运-5”飞机实施空中化学灭火,同时,150名官兵远赴火场投入战斗。
“报告指挥部,我旗白音岱地区发生草原火灾,请求市防火指挥部迅速派兵增援。”这一场以草原为背景的火灾,重点考验装甲分队的战斗力。
接到火情,6辆装甲车、2辆奔驰消防车载着11名官兵赶赴现场。高压水泵压制火头、履带装甲车碾轧火带、官兵后续清理,草原火被扑灭。 10时00分。官兵已将大火扑灭,随着火场达到无火、无烟、无气的“三无”要求,这一场演习圆满结束,战斗相当漂亮。
剧目四:年轻,我有我的YOUNG
预 告:演习如何逼真,终究抵不上“实战”的紧迫和危险。何况官兵所驻防的这块儿地域,有森林有草原,火“因”不尽相同,作战遭遇也各有各的感受,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彰显了森林卫士的坚强和刚毅。
2002年“7·28”、2006年“5·25”、2009年“5·2”……每一个特殊的日期标记都表示着同一个残酷的事件——火灾来临。但每一次的火灾都会有着不同的起因,艰险的过程和相同的结局。
扑火也要讲资历!森警部队的传统是扑火战斗打响时,老兵和骨干在第一线,新兵资历浅、经验少,只能靠后送补、打帮衬。
那时,冯强还是列兵,背着重达20公斤的给养,在一名老兵的带领下负责运送食品。他和战友们翻山头、越洼地,小心踩过一片片乱石堆,只为把给养送到灭火作战一线。腿酸脚麻、身体疲乏统统顾不上——班长他们已经在缺补给的状况下连续扑火近两天了!终于在次日凌晨1点时,冯强听到了前面火场上风力灭火机疯狂的吼声,这声音说明自己马上就要赶上队伍了。黑乎乎的山林里,冯强的呼唤声得到了远处的应答,一股久违的暖意把疲倦扫去。见到班长后,冯强想哭,但班长接过食物咬上两口,领着他们就往火线赶,继续扑火,直到把剩下的火完全扑灭,大家才得以喘息休息。冯强知道了时间的宝贵,那一刻,连感动都是奢侈的。
在赵二强的记忆里,那场火持续了8天7夜,官兵生理、心理的承受都达到了极限。在宣布回撤的火场上,战友们相拥欢呼庆贺,他没哭;在回撤路上,沿街站满了送行的老百姓,鸡蛋、鲜花、水和食物一个劲儿地往战士们手上递,他也没有哭;等车驶进连队,他一跳下车,眼前的房子、操场、道路、树木和花草让他感觉是那么的干净,像是给刷洗了一遍,那一刻,赵二强流泪了,多日的连续扑火,他没有刷过牙、洗过脸,没有好好躺下睡过觉,火场与营区差距真的就是这么大。
每一名参加过扑火战斗的官兵,心中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战斗如何残酷、自己忍受了多大的苦累,回头想想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心中有着对使命的捍卫、信念的坚守、绿色的向往,坚毅地走在保卫国家绿色资源的道路上,用忠诚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激情飞扬的生命凯歌。官兵们用这种“火场精神”的独特方式主演了一场场四幕偶像剧。远远的,有歌声响起,那是悠扬的蒙古长调: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在她身后,一片樟子松林迎风浅唱,蒙古长调悠悠扬扬,撒向天边。
美哉,呼伦贝尔!美哉,红花尔基!
在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西南部,有一片全国唯一的樟子树林保护基地——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
它是次生林,生得温婉而含蓄,儒雅又多情。树与树规矩地保留相当距离,抽离地面1.5米高时开始向外生长枝桠,宝塔式层叠收缩,直到10米高的树顶,每一棵树长得都像一本教科书模具。在这1.5米的空间里,没有纷乱的杂草,没有突兀的灌木,半蹲下身子,你能远远看见在松林那头惬意踱步的行人。
草原就是舞台,樟子松林就是背景,它们连在一起美得像一个偶像剧场,连带着驻守在这片地域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森林支队官兵们,他们工作、生活、训练、娱乐无不似一出正在上演的优质偶像剧。
剧目一:现在的部队很“精致”
预 告:营区内的库房设置、场地安排大同小异,橱窗、板报、标语的放置位置基本相同。官兵班级的内务设置完全一致,就连书本、桌椅的摆放位置都进行了规范。在营区内所建立的“爱心超市”应有尽有,官兵不出营区便可买到日常生活用品………
走在基层部队,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每个基层部队不仅楼房外表格局一致,就连楼房内的设置也几乎相同,简直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随行的政治处主任李宝军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解释道:“去年,总队在支队搞了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今年又是部队大抓基层建设年,现在整个部队建设是内容统一,标准一致。”
营区内的库房设置、场地安排大同小异,橱窗、板报的放置位置基本相同。班级的内务设置完全一致,就连书本、桌椅的摆放位置都进行了规范。营区内所建立的“爱心超市”应有尽有,官兵不出营区便可买到日常生活用品……
“去年支队组织部队设置了洗衣房,配发了洗衣机,现在官兵们生活可是方便多了!”参观洗衣房时,海拉尔大队教导员杨凤勇告诉我,“由于我们执行的是森林草原灭火作战任务,每次回来衣服上都沾满了烟灰、尘土,本来洗起来很费劲,再加上官兵们参加完灭火作战很是疲惫,洗衣机给官兵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夜晚来临,暮色笼盖大地。在支队机关的院子里,路灯、地灯、壁灯同时亮起,再加上道路两旁灯箱、橱窗的映衬,营区顿时变成一个洋气十足的小花园。微风轻起,营区内的牡丹、百合等数十类鲜花散发出阵阵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剧目二:福利院来了子弟兵
预 告:就在这片奔放而多情的土地上,支队官兵用真情关爱140名孤儿的故事,就像神奇的传说一样在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传颂,也深深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在支队队史馆里,一张基层部队到福利院开展活动时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
支队政委青华伟介绍说,为了深化主题教育效果,他们开展了走进驻地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我有幸与官兵一起前往驻地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今年以来的第29次活动,官兵们的队伍刚一走进福利院的大门,一群孩子便像绒绒小鸭一样呼啦啦围了上来,有的孩子索性跳入官兵的怀中,顽皮地撒娇起来。“有几个孩子今天一大早便坐在院里的长凳上等着官兵的到来。”青政委介绍说,“呼伦贝尔市福利院是驻地最大的一所社会福利机构,收留了来自全市的140余名孤儿。为了能够让孤儿在社会大家庭里幸福成长,支队官兵与孤儿们结成帮扶对子,从此‘大手拉小手’活动就成为了森林官兵与孤儿们的情感写照。”
上等兵王宝凯为他的帮扶对子腾格勒带来了一本《弟子规》。小王介绍说,在部队开展的“读圣贤书、明古今理、行君子事”活动中,自己感觉《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好,所以就带来一本送给小格勒,希望他能够识辨“真、善、美”,长大后用自己的善知善行来回报社会。
蓝天白云、绿草长河、毡房羊群,漫步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仿佛就像走进了“世外桃源”,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就在这片奔放而多情的土地上,支队官兵用真情关爱140名孤儿的故事,就像神奇的传说一样在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传颂,也深深地拨动我的心弦。
剧目三:精兵是这样“炼”成的
预 告:9时0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宇的宁静。顿时,火龙翻滚、烟雾弥漫,熊熊燃烧的大火正肆意侵吞“樟子松故乡”松林带……别慌,这是一场名为“拳头-2012”警地联合灭火作战演习。
被设在2012年4月16日的这场演习,从一开始,就被官兵们当成一场实况火情处理。全人全装上阵,重头“兵器”一个都没落下。
载有两个梯队的直升机迅速起飞,赶向火场。5分钟后,官兵到达火场,12台风力灭火机、6台细水雾喷射器沿着火线强行推进,水枪手、二号工具手迅速跟进清理,地表火、地下火、狂燎攀爬于树顶的大火都得到了控制。
如果这场演习就这样结束,难免有“忽悠”之嫌,要知道,樟子松油脂多、枝叶燥,是非常易燃的树种。
9时40分,演习指挥部传来消息:4-6级西南风刮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窜出合围圈……新火场地形复杂、植被茂盛、交通不便,而且火势较大,人员难以接近火线有效扑火。
层层障碍设置,重重困难围堵,眼见着北疆绿色屏障被撕开一个缺口,再慢慢变大。警地联合指挥所根据火场态势,立刻派出5架“运-5”飞机实施空中化学灭火,同时,150名官兵远赴火场投入战斗。
“报告指挥部,我旗白音岱地区发生草原火灾,请求市防火指挥部迅速派兵增援。”这一场以草原为背景的火灾,重点考验装甲分队的战斗力。
接到火情,6辆装甲车、2辆奔驰消防车载着11名官兵赶赴现场。高压水泵压制火头、履带装甲车碾轧火带、官兵后续清理,草原火被扑灭。 10时00分。官兵已将大火扑灭,随着火场达到无火、无烟、无气的“三无”要求,这一场演习圆满结束,战斗相当漂亮。
剧目四:年轻,我有我的YOUNG
预 告:演习如何逼真,终究抵不上“实战”的紧迫和危险。何况官兵所驻防的这块儿地域,有森林有草原,火“因”不尽相同,作战遭遇也各有各的感受,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彰显了森林卫士的坚强和刚毅。
2002年“7·28”、2006年“5·25”、2009年“5·2”……每一个特殊的日期标记都表示着同一个残酷的事件——火灾来临。但每一次的火灾都会有着不同的起因,艰险的过程和相同的结局。
扑火也要讲资历!森警部队的传统是扑火战斗打响时,老兵和骨干在第一线,新兵资历浅、经验少,只能靠后送补、打帮衬。
那时,冯强还是列兵,背着重达20公斤的给养,在一名老兵的带领下负责运送食品。他和战友们翻山头、越洼地,小心踩过一片片乱石堆,只为把给养送到灭火作战一线。腿酸脚麻、身体疲乏统统顾不上——班长他们已经在缺补给的状况下连续扑火近两天了!终于在次日凌晨1点时,冯强听到了前面火场上风力灭火机疯狂的吼声,这声音说明自己马上就要赶上队伍了。黑乎乎的山林里,冯强的呼唤声得到了远处的应答,一股久违的暖意把疲倦扫去。见到班长后,冯强想哭,但班长接过食物咬上两口,领着他们就往火线赶,继续扑火,直到把剩下的火完全扑灭,大家才得以喘息休息。冯强知道了时间的宝贵,那一刻,连感动都是奢侈的。
在赵二强的记忆里,那场火持续了8天7夜,官兵生理、心理的承受都达到了极限。在宣布回撤的火场上,战友们相拥欢呼庆贺,他没哭;在回撤路上,沿街站满了送行的老百姓,鸡蛋、鲜花、水和食物一个劲儿地往战士们手上递,他也没有哭;等车驶进连队,他一跳下车,眼前的房子、操场、道路、树木和花草让他感觉是那么的干净,像是给刷洗了一遍,那一刻,赵二强流泪了,多日的连续扑火,他没有刷过牙、洗过脸,没有好好躺下睡过觉,火场与营区差距真的就是这么大。
每一名参加过扑火战斗的官兵,心中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战斗如何残酷、自己忍受了多大的苦累,回头想想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心中有着对使命的捍卫、信念的坚守、绿色的向往,坚毅地走在保卫国家绿色资源的道路上,用忠诚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激情飞扬的生命凯歌。官兵们用这种“火场精神”的独特方式主演了一场场四幕偶像剧。远远的,有歌声响起,那是悠扬的蒙古长调: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