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衡量自我,明确自己所在的教育大环境,明确自我定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并促进学生的成长。那么,合作学习下的教师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
一、 走出“师道尊严”怪圈,俯身帮助学生
教师不高高在上,只做“教书匠”,学生也不再只记笔记不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通过创设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求知情境,让学生放下笔抬起头,发自内心地配合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引领至课文中主人公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处在课文中的境况当中,这样就会使他们集中精力于课文上,关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二、 做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
学生可以把教师看作是学习道路上同行的伙伴,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可
以探讨问题的同伴,学生在对教师产生亲近感的同时会热爱语文学习。“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之间交流探讨,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之一,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适当的指点。学生在探讨问题发生分歧、意见不一致时,会自然而然想到求助于“权威”的教师,此时教师不要真的以为自己就是“标准答案”了,对每个学生的主张都要给予分析,说明自己的理由,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退一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的”。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也和学生保持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三、 多元思维需尊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多数教师都是在设“圈套”让学生往里面钻,其实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在点拨与引导中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就是对的”,从而积极寻求更好更新奇的办法,提高学习兴趣。传统教师习惯了设置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千方百计地把他“拉”到这个“陷阱”中,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之不能放开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用“通过……表达……告诉我们……”这个固定模式,千篇一律。其实学生不见得都是这样想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时机,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要认真对待这个结论,以宽容的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路,而不是急于否定。如果学生的思路确实与主题思想相去甚远,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把握教学方向,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呵护学生的思维锋芒和锐气,不断给学生加油,使其知错能改、知难而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设互动教学情景,营造和谐氛围
高效的互动可以减轻学生的被动性和思维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团体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促进学习热情的高涨。师生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的互动交流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从一个教授者转化为学习者,学会真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教师以其鲜明、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开展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各层次学生的思考结果得以融合。如学生有这样的看法:“上课时老师能多表扬我们,我们的上进心就高涨了,老师能让同学们多讨论,能自由回答问题,才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可见学生在团体的和谐氛围中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促进其学习热情的高涨。
五、 准确估量学生特征,挖掘学生潜能
每一种思维结果都有其合理性,教师要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真正做到“乐学、会学”。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往往对问题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这种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资源,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先要给他一个肯定,即使他“答非所问”,教师也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即使学生在某个问题上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正面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注意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思维结果,这样才能做到逐步地、真正地开拓学生的潜能。
总之,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求给自己一个明确、准确、合理的定位,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学的起点,也决定了教学的终点,更决定了师生关系与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41)
一、 走出“师道尊严”怪圈,俯身帮助学生
教师不高高在上,只做“教书匠”,学生也不再只记笔记不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通过创设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求知情境,让学生放下笔抬起头,发自内心地配合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引领至课文中主人公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处在课文中的境况当中,这样就会使他们集中精力于课文上,关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二、 做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
学生可以把教师看作是学习道路上同行的伙伴,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知道,教师是可
以探讨问题的同伴,学生在对教师产生亲近感的同时会热爱语文学习。“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之间交流探讨,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之一,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适当的指点。学生在探讨问题发生分歧、意见不一致时,会自然而然想到求助于“权威”的教师,此时教师不要真的以为自己就是“标准答案”了,对每个学生的主张都要给予分析,说明自己的理由,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退一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的”。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也和学生保持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三、 多元思维需尊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多数教师都是在设“圈套”让学生往里面钻,其实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在点拨与引导中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就是对的”,从而积极寻求更好更新奇的办法,提高学习兴趣。传统教师习惯了设置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千方百计地把他“拉”到这个“陷阱”中,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之不能放开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就用“通过……表达……告诉我们……”这个固定模式,千篇一律。其实学生不见得都是这样想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时机,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要认真对待这个结论,以宽容的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路,而不是急于否定。如果学生的思路确实与主题思想相去甚远,那么教师就要努力把握教学方向,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呵护学生的思维锋芒和锐气,不断给学生加油,使其知错能改、知难而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设互动教学情景,营造和谐氛围
高效的互动可以减轻学生的被动性和思维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团体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促进学习热情的高涨。师生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的互动交流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从一个教授者转化为学习者,学会真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教师以其鲜明、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开展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各层次学生的思考结果得以融合。如学生有这样的看法:“上课时老师能多表扬我们,我们的上进心就高涨了,老师能让同学们多讨论,能自由回答问题,才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可见学生在团体的和谐氛围中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促进其学习热情的高涨。
五、 准确估量学生特征,挖掘学生潜能
每一种思维结果都有其合理性,教师要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真正做到“乐学、会学”。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往往对问题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这种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资源,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先要给他一个肯定,即使他“答非所问”,教师也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即使学生在某个问题上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正面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注意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思维结果,这样才能做到逐步地、真正地开拓学生的潜能。
总之,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求给自己一个明确、准确、合理的定位,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学的起点,也决定了教学的终点,更决定了师生关系与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