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与抑郁样行为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机体介导天然免疫的一类细胞因子,在机体内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参与介导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等等.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IL-6在机体内的作用也受到了重视,特别是IL-6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有关IL-6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同时性加工和相继性加工这两种信息加工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学生熟练地运用着,究竟哪一种效果更优呢?宋文广等通过对英语相似性词汇不同加工方式的比较,发现对于相似性英语新单词而言,同时性加工要优于相继性加工[1],其他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看法[2-4].本研究探讨以相似性汉语新词汇为识记材料的条件下,同一水平的大学生运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同时性学习和相继性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以澄清观点上的混乱并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医生在治疗病人时不再以延长患者寿命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希望他们的生命更有质量,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L)作为评价疾病预后的指标.所谓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指病人对自己身体、情感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价和对目前功能的主观满意度[1]。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一个对信息的瞬时保持过程,由神经元的活动维持,并且促进了其他的认知功能,如表象、言语、决策和思维、推理等 [1].自1974年Baddeley等人提出了工作记忆的记忆模型之后,研究者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随着PET、fMRI、ERP等无创伤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带来很大便利,也逐渐完善了工
大多数结核病人广泛分布在农村,由于经济贫困、交通不便、文化知识低等因素影响,造成病人就医与治疗的延迟[1].本研究调查肺结核患者就医行为,为改进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