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提高钢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以钢渣和偏高岭土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发泡剂,高铝水泥为粘结剂,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多孔陶瓷;研究了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掺比、烧结温度和发泡剂的掺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比的增加,多孔陶瓷的主晶相从钙长石相(Anorthite)向钙铝黄长石相(Gehlenite)转变,并随钢渣掺比的增加,多孔陶瓷的收缩率增大;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气孔率与强度及烧结温度成正相关,与发泡剂的加入量呈负相关.当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掺比为4:6,浆料的固含量为60%,发泡剂的掺量为0.08
【机 构】
:
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盐城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钢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以钢渣和偏高岭土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发泡剂,高铝水泥为粘结剂,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多孔陶瓷;研究了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掺比、烧结温度和发泡剂的掺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比的增加,多孔陶瓷的主晶相从钙长石相(Anorthite)向钙铝黄长石相(Gehlenite)转变,并随钢渣掺比的增加,多孔陶瓷的收缩率增大;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气孔率与强度及烧结温度成正相关,与发泡剂的加入量呈负相关.当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掺比为4:6,浆料的固含量为60%,发泡剂的掺量为0.08%,经1190℃烧结2 h所制得的多孔陶瓷主晶相为钙长石相(Anorthite),体积密度达到446.6 kg/m3、抗压强度达0.5 MPa.
其他文献
采用挤出拉伸烧结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通过调整分散树脂、润滑剂等原材料配比制得中空纤维膜.研究发现以DF132F树脂、Isopar G润滑剂为原料,选择最佳原料质量比为100:24时,可制备出具有最佳性能的PTFE中空纤维膜.
以芳纶/UHMWPE织物增强聚脲柔性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1.1 g柱状楔形破碎片对纯织物材料和喷涂聚脲的柔性复合材料分别进行破片侵彻试验,获取弹道极限速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显微镜采集柔性材料的表面及内部损伤特征,分析弹道侵彻破坏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与纯织物柔性材料相比,织物增强聚脲柔性复合材料的弹道极限速度V50提升了30 m/s.同时,在更高侵彻速度的情况下,弹孔处损伤明显要小很多,说明聚脲喷涂能够有效降低破片对柔性材料的损伤.
仿生固态纳米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离子通道,它不仅具有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能,克服了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仅存在于活的细胞膜中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仿生固态纳米孔作为生物传感器的电学转化元件实现了对纳米尺度物体的分析能力,与传统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相比,基于仿生固态纳米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微型化、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分析速度快、免标记、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点,对医学、分析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仿生固态纳米孔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
自愈水凝胶可通过水凝胶网络中的可逆动态交联的重建,修复受损部位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因其具有与人类软组织相似的结构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但面对人体内的复杂环境,自愈水凝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作为生物材料,例如植入材料或医用辅料,常规自愈水凝胶仍缺乏与人体环境相适应的生物相容性、组织粘附性等性能.多巴胺(DA)水凝胶由于具有自愈性与多种生物特性(如组织粘附性、生物相容性、细胞粘附性等),不仅保障了力学性能的自愈,而且兼具其他性能以适应人体环境.首先,聚多巴胺中的高活性酚羟基与水凝胶高分子网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在GH4169镍合金表面制备Y(0.5%、1.0%、2.0%(质量分数))强化的CoCrNiFe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Y对CoCrNiFe基涂层微观组织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优化Y含量.在室温到1000℃内,采用球-盘配置的摩擦试验机与Si3 N4球配副测试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分析涂层的微结构及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由γ-Co(fcc)、ε-Co(hcp)、FeNi3、Ni2.9 Cr0.7 Fe0.36和Y2 O3相组
采用低温回流法,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碳掺杂ZnO光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碳掺杂量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碳加入量为0.6 wt%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CZ-0.6)光催化有效性能最佳,其形貌呈片花状,纤锌矿相晶型,禁带宽度为3.09 eV,比表面积为28.68 m2/g,孔径分布在1~10 nm.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CZ-0.6对20 mg/L环丙沙星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
研究石膏基材料的早期水化与浆体微结构对于理解不同外加剂对石膏基材料的作用机理以及改善石膏基材料浆体的工作性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采用水化热测试、动态流变测试以及液氮冷冻与环境扫描电镜测试相结合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聚乙烯醇(PVA)、丁苯橡胶(SBR)、聚乙烯醇纤维(PVAF)和聚丙烯纤维(PPF)对石膏基材料早期水化过程和浆体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基材料的早期水化主要包括半水石膏颗粒溶解、二水石膏晶体成核、生长发育以及晶体网络结构形成四个过程;PVA一方面吸附在半水石膏颗粒表面,阻碍颗粒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等方法研发出一种高模量沥青.通过对高模量沥青配方技术比选,确定实现高模量沥青的方案;初调两种基质沥青的掺配比例,精调SBS改性剂剂量,提出高模量沥青的制备方案;采用动态模量、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验证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对实现高模量沥青性能方面贡献最大;研发出的高模量沥青具有复数模量高、储能模量高、损耗模量高、损耗角正切小的优点,其拌和的混合料具有极高的动态模量和动稳定度,低温性能与4.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
为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掺量和纤维类型对再生混凝土(RAC)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自由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对其进行抗冲击试验.利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函数模型对试件抗冲击初裂次数和破坏冲击次数的概率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检验和失效概率预测分析;并以抗冲击延性比、抗裂性能定量评价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SFRAC)的抗冲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RAC的抗冲击性能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多,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RAC的抗冲击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SFRAC试件抗冲击次数的分布特征能
过渡金属磷化物因具有合适的电压平台和较大的理论容量,是一种理想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由于过渡金属磷化物导电性差且与钠离子反应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导致其倍率和循环性能较差.本研究以磷化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牺牲模板法,以钴-甘油微米球(Co-gly)为前驱体,通过气相磷化法构筑了中空纳米结构CoP-C复合微球(CoP-C HS).通过XRD、SEM、TEM和HRTEM等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将该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相较块状CoP,CoP-C HS的储钠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