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过程中不仅遗留了大量感人事迹,还形成了诸多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凝聚了革命斗争过程中的高光历史时刻,直观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捍卫尊严、不畏艰险的精神。在新时期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使人们在置身其中的同时受到心灵震撼,使人们切实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由此可见,革命遗址、遗迹在宣传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做好其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将结合革命遗址、遗迹存在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
革命遗址、遗迹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瞻仰遗址、遗迹不仅是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关键渠道。保護革命遗址、遗迹对我国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瞻仰革命圣地并指出:“参观革命旧址是一种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置身于革命遗址、遗迹中,能够切身体会革命先辈崇高精神,从而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新时期背景下,党中央给予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虽然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①,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经费不足、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提高革命遗址、遗迹自觉保护意识,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
1 革命遗址、遗迹如何保护和利用
1.1 选题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高了对革命文物的重视程度,并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出了20多次重要批示。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云南省也多次开展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考察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性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提高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威信县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历史。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县,并在此召开了“扎西会议”,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及其发展的云南游击支队就此成立,在长达12年革命斗争中,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遗址、遗迹。然而,现阶段云南威信县大多数革命遗址、遗迹都归私人所有,加上县级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很多遗址、遗迹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甚至一些遗址、遗迹面临消失。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威信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
1.2 选题目标
本文通过分析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的意见建议,旨在为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和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2 革命遗址、遗迹存在的时代价值
2.1 巩固意识形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为争取民族独立勇于斗争,遗留下来大量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在巩固现代人民群众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在历史基础上。革命遗址、遗迹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最强劲的武器。通过挖掘革命遗址、遗迹中的文化内涵,使新时期人民群众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从而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
2.2 凝聚人民群众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时期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这些历史事件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思想和坚定信念。
而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作为见证和记录了革命时期的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遗迹,能够使人们从思想和精神上接受洗礼,从而切身体会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精神,这对于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树立正确思想、坚定革命信念而言有积极作用①。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革命遗址、遗迹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效果远远高于课堂传授知识产生的效果,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凝聚其思想意识而言有一定现实意义。
2.3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给予人民群众价值追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各国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部分群众受强势文化影响,在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方面产生差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为培养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一定阻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贵州考察中指出:“在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看出,革命遗址、遗迹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
2.4 弘扬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艰苦斗争中积累而来的,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无论在任何发展时期,都始终牢记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
此外,保护利用革命遗址、遗迹还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提出的全新思想。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传统文化,理应作为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坚定自信的源头。挖掘革命传统文化,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养分,从而激励人民群众勇往直前,勇于克服困难险阻,从而为中华民族崛起奠定基础。 3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部门缺乏重视程度,人民群众缺乏自觉意识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上文提到,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和思想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导致部分人思想和价值观发生转变。这也使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方面积极性不强,导致相关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从政府机构层面进行分析,我国山西省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强调了革命遗址、遗迹修缮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江西省也在2012年出台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该地区在革命旧址修缮方面投入力度③。相对于这些省份而言,云南省威信县则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方面有所欠缺,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明文规定和规章制度,导致相关工作开展受到阻碍。从人民群众自觉意识方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方面存在错误思想,认为相关工作应该由文物保护机构或者政府部门主导,与自身关系不大,加上政府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参与积极性较低,甚至一些遗址、遗迹遭遇拆除、改建等。这对于革命精神傳承、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是一种巨大损失。
3.2 经费投入有限,来源渠道单一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其相关工作开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撑。然而结合各地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导致工作开展面临重重阻碍。例如,结合《威信县革命遗址普查成果汇编》统计数据分析,威信县当前共有革命遗址、遗迹216处,其中25处被云南省文物局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同时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由于威信县政府机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只能依靠政府部门单方面投入,加上政府投入力度有限,导致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实施。虽然威信县也采用了企业捐赠、民众自筹等渠道,但是获取的资金微不足道,无法满足革命遗址、遗迹保护需求。
3.3 缺乏健全管理体制,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当前,各地区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中,仍然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这使得相关部门在执行工作时存在职权不明确、交叉管理等问题,严重降低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效率。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强调文物所有权归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但管理权责由政府机构全权主导。而政府部门也包括民政局、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局等①。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对自身管理职责不明确,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革命遗址、遗迹在保护工作中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会相互推诿,如此不仅无法真正落实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政策和相关制度,也会耽误相关工作发展进程。
3.4 专项法律和地方性法律缺失
虽然我国立法部门针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革命文物的通知》等。但结合法律法规细则来看,并没有明确提到革命遗址、遗迹等相关概念,这也意味着现行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漏洞,导致各地区在落实过程中无法充分做到有据可依。
此外,从国家角度来看,革命遗址、遗迹与其他文物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但当前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虽然不断完善和健全,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法律法规却严重欠缺。从地方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地方性法律法规,导致相关部门在落实各项工作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利于促进革命遗址、遗迹工作的长远发展。
4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措施
4.1 从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强化个人自觉意识
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政府机构作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的主导部门,需要树立正确的资源保护理念,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上升到区域经济发展层面,从而为培育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为了满足这一目标,政府部门需要创新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理念,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强化管理基本原则,切实解决经济与革命遗址、遗迹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②。
此外,从人民群众的个人角度进行分析,保护革命遗址、遗迹是全社会共同职责,需要全民参与,民众应提高保护意识和自觉意识。为满足这一需求,政府机构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编入宣传教育读本,从而扩大普及范围,提高人民群众自觉性。
4.2 科学整合资源,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为解决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经费不足问题,政府部门需要整合资源,将保护工作与红色旅游发展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行业衍生,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迹的教育职能。既可以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又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将这些资金应用到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可以切实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此外,也可以将革命遗址、遗迹与影视资源深度融合。将革命历史事件拍摄成影视作品,这不仅是一种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的有效措施,也是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同时,将革命历史事件拍摄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可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审美情趣,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历史事件,从而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由此可见,合理整合资源是一举多得的方式。
4.3 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划分管理职责
上文提到,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包括财政部、文物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想要构建职责明确、稳定长效的管理机制,就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管理内容,保证各司其职,从根源上解决革命遗址、遗迹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政府机构还应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水平,通过扩展招聘渠道,引进专业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强化培训教育力度,打造懂业务、素质高、会宣传的复合型人才,为提高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力度,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4.4 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法律条文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是保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有序落实的基本保障,有利于促进相关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趋势发展。从国际范围进行分析,英国、日本等遗址、遗迹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在法律法规方面较为完善③。我国可以广泛借鉴先进国家法律条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针对地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还应细化法律法规,保证法律条文符合地区需求,从而为推进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进程奠定基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需求,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
革命遗址、遗迹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瞻仰遗址、遗迹不仅是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关键渠道。保護革命遗址、遗迹对我国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瞻仰革命圣地并指出:“参观革命旧址是一种精神和思想上的洗礼。”置身于革命遗址、遗迹中,能够切身体会革命先辈崇高精神,从而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新时期背景下,党中央给予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虽然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①,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经费不足、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提高革命遗址、遗迹自觉保护意识,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
1 革命遗址、遗迹如何保护和利用
1.1 选题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高了对革命文物的重视程度,并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出了20多次重要批示。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云南省也多次开展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考察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性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提高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威信县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历史。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县,并在此召开了“扎西会议”,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及其发展的云南游击支队就此成立,在长达12年革命斗争中,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遗址、遗迹。然而,现阶段云南威信县大多数革命遗址、遗迹都归私人所有,加上县级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很多遗址、遗迹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甚至一些遗址、遗迹面临消失。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威信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
1.2 选题目标
本文通过分析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的意见建议,旨在为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和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2 革命遗址、遗迹存在的时代价值
2.1 巩固意识形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为争取民族独立勇于斗争,遗留下来大量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在巩固现代人民群众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在历史基础上。革命遗址、遗迹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最强劲的武器。通过挖掘革命遗址、遗迹中的文化内涵,使新时期人民群众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从而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
2.2 凝聚人民群众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时期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这些历史事件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思想和坚定信念。
而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作为见证和记录了革命时期的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遗迹,能够使人们从思想和精神上接受洗礼,从而切身体会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精神,这对于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树立正确思想、坚定革命信念而言有积极作用①。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革命遗址、遗迹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效果远远高于课堂传授知识产生的效果,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凝聚其思想意识而言有一定现实意义。
2.3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给予人民群众价值追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各国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部分群众受强势文化影响,在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方面产生差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为培养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一定阻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贵州考察中指出:“在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看出,革命遗址、遗迹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
2.4 弘扬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艰苦斗争中积累而来的,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无论在任何发展时期,都始终牢记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
此外,保护利用革命遗址、遗迹还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提出的全新思想。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传统文化,理应作为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坚定自信的源头。挖掘革命传统文化,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养分,从而激励人民群众勇往直前,勇于克服困难险阻,从而为中华民族崛起奠定基础。 3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部门缺乏重视程度,人民群众缺乏自觉意识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上文提到,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和思想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导致部分人思想和价值观发生转变。这也使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方面积极性不强,导致相关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从政府机构层面进行分析,我国山西省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强调了革命遗址、遗迹修缮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江西省也在2012年出台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该地区在革命旧址修缮方面投入力度③。相对于这些省份而言,云南省威信县则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方面有所欠缺,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明文规定和规章制度,导致相关工作开展受到阻碍。从人民群众自觉意识方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方面存在错误思想,认为相关工作应该由文物保护机构或者政府部门主导,与自身关系不大,加上政府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参与积极性较低,甚至一些遗址、遗迹遭遇拆除、改建等。这对于革命精神傳承、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是一种巨大损失。
3.2 经费投入有限,来源渠道单一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其相关工作开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撑。然而结合各地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导致工作开展面临重重阻碍。例如,结合《威信县革命遗址普查成果汇编》统计数据分析,威信县当前共有革命遗址、遗迹216处,其中25处被云南省文物局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同时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由于威信县政府机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只能依靠政府部门单方面投入,加上政府投入力度有限,导致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实施。虽然威信县也采用了企业捐赠、民众自筹等渠道,但是获取的资金微不足道,无法满足革命遗址、遗迹保护需求。
3.3 缺乏健全管理体制,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当前,各地区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中,仍然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这使得相关部门在执行工作时存在职权不明确、交叉管理等问题,严重降低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效率。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强调文物所有权归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但管理权责由政府机构全权主导。而政府部门也包括民政局、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局等①。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对自身管理职责不明确,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革命遗址、遗迹在保护工作中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会相互推诿,如此不仅无法真正落实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政策和相关制度,也会耽误相关工作发展进程。
3.4 专项法律和地方性法律缺失
虽然我国立法部门针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革命文物的通知》等。但结合法律法规细则来看,并没有明确提到革命遗址、遗迹等相关概念,这也意味着现行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漏洞,导致各地区在落实过程中无法充分做到有据可依。
此外,从国家角度来看,革命遗址、遗迹与其他文物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但当前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虽然不断完善和健全,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法律法规却严重欠缺。从地方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地方性法律法规,导致相关部门在落实各项工作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利于促进革命遗址、遗迹工作的长远发展。
4 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措施
4.1 从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强化个人自觉意识
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政府机构作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的主导部门,需要树立正确的资源保护理念,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上升到区域经济发展层面,从而为培育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为了满足这一目标,政府部门需要创新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理念,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强化管理基本原则,切实解决经济与革命遗址、遗迹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②。
此外,从人民群众的个人角度进行分析,保护革命遗址、遗迹是全社会共同职责,需要全民参与,民众应提高保护意识和自觉意识。为满足这一需求,政府机构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编入宣传教育读本,从而扩大普及范围,提高人民群众自觉性。
4.2 科学整合资源,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为解决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经费不足问题,政府部门需要整合资源,将保护工作与红色旅游发展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行业衍生,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迹的教育职能。既可以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又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将这些资金应用到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可以切实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此外,也可以将革命遗址、遗迹与影视资源深度融合。将革命历史事件拍摄成影视作品,这不仅是一种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的有效措施,也是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同时,将革命历史事件拍摄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可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审美情趣,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历史事件,从而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由此可见,合理整合资源是一举多得的方式。
4.3 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划分管理职责
上文提到,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包括财政部、文物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想要构建职责明确、稳定长效的管理机制,就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管理内容,保证各司其职,从根源上解决革命遗址、遗迹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政府机构还应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水平,通过扩展招聘渠道,引进专业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强化培训教育力度,打造懂业务、素质高、会宣传的复合型人才,为提高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力度,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4.4 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法律条文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是保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有序落实的基本保障,有利于促进相关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趋势发展。从国际范围进行分析,英国、日本等遗址、遗迹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在法律法规方面较为完善③。我国可以广泛借鉴先进国家法律条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针对地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还应细化法律法规,保证法律条文符合地区需求,从而为推进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进程奠定基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需求,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