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时间,运动App呈现出一派“万鱼欢腾”的热闹景象。以腾讯、万达、乐视、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大公司开始陆续跑马圈地。
运动App自诞生那天起就不是为运动者准备的,因为真正的运动者不用App也能运动。但运动App却在一群不爱运动的用户中火了,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社交软件中炫耀的心理需求。从“万鱼欢腾”到BAT瓜分天下,运动App也曾看尽繁华。然而,没有谁能逃过资本凛冽的寒冬。眼下乍暖还寒,对于运动App创业者来说,今年的春光未必就是黎明前的曙光。
“晒运动”火了
“今天走了9160步”“今日运动消耗400卡路里”……在亲友代购刷屏、齁人的心灵鸡汤这些口味略重的洗礼过后,社交软件突然刮来了“晒运动”这缕清风。
或许,你也曾在朋友圈晒过走了多少米或跑了多少公里的截图。随后,总会有几个微信好友给你的这张运动晒图点个赞,哪怕他们真的只是“点赞之交”。如果“晒运动”这件事有个三五次,你或许会发现社交软件里的好友都在跟你“暗暗较劲”,运动量犹如食物、孩子、年终奖一样,成为炫耀的筹码。只是,“晒运动”显得比晒食物、孩子、年终奖更高级一些。并且,这件事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多迈腿而已。
一位在天津工作的白领对记者说着运动App的魔力,“我从小就精力差,几乎就没运动过,可只要一去北京倒几次地铁,晚上回家就会从手机QQ上看到当天的步数在好友里排到前三”。“还会有好友给我点赞,看到会有点小兴奋。现在能够理解微信好友天天晒运动的心理了。”
之前那些晒食物、孩子、年终奖的社交软件用户画风转变如此之快,为何?
因为运动App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自从App在2012年开始大量兴起之后,作为一个分支,运动产品在App这艘大船上也开始乘风破浪。
在过去的一两年,资本市场最狂躁的时候,但凡能沾上App这个字眼的随便什么项目都能拿到投资方动辄上千万元的钞票。运动App自然也不例外。运动App的典型代表咕咚网就是在2014年连续拿到了B轮融资和C轮融资,B轮由深创投投资,6000万元;C轮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和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与此同时,去动、云高、动网、火辣健身、700BIKE、也瘦网等也均在2014年末至2015年初拿到融资,成为资本的新宠。
银杏谷资本媒体总监翁静思表示,目前运动App的创业项目已经非常多了。“针对运动App而言,社区运营、云端数据处理、设计之类的产品本身就有很多。而且其他一些App比如女生瘦身等,也会涉及运动的内容。另外,像是Nike等传统运动品牌,也会推出运动的App,所以从数量上来看还是非常多的。”她对记者说。
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IHS预测,当下异常火热的运动App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迎来高达63%的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装机量或下载量会从2012年的1.56亿上升至2017年的2.48亿,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会受到积极影响。
“专业组”来了
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第46号文件,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仿佛一夜之间,几乎从未感受过资本市场热情的体育产业走到了聚光灯前。鼻子灵敏的资本方嗅到了这个商机,萌芽于2014年下半年的体育创业大军开始迅速升温,他们的产品大多以App为表现形式。
于是,大批的“外来者们”出现了。
他们来自互联网、IT圈、上市公司或者金融界,裹挟各种光环,高调进驻体育产业。就在这个时候,传统体育产业人似乎也迎来了春天,他们一面忐忑外来者侵蚀旧有的“地盘”,一面将自己手里的线下资源改造升级,努力和互联网搭边,寻求资本的进入。
一时间,运动App呈现出一派“万鱼欢腾”的热闹景象。以腾讯、万达、乐视、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大公司开始陆续跑马圈地。
BAT中,目前只有阿里巴巴似乎尚未对运动App有所行动。阿里体育新闻发言人王静怡对记者透露,阿里体育没有开发过运动App,并且暂时也没有此打算。“阿里体育的项目想尽可能地嫁接在阿里现有的资源上,比如支付宝等等。而且阿里体育想做平台,但不主张什么都自己去做。”
同时,在二级市场上,体育概念的股票纷纷涨停,上市公司也接二连三宣布向体育产业转型……
更可怕的是,运动App的创业者不光要面对BAT这样财大气粗没什么不能做的神级对手,还要与一些靠硬件起家的对手不断较量。
比如,颇具代表性的运动型手机厂商。定位高端、售价甚至比iPhone还高的国产运动手机厂商云狐就在2014年推出了自己的运动App,当时的名字叫“酷跑”,2015年改名为“点点运动”。
目前,“点点运动”用户已超过1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0万,在运动App中,已算是不错的成绩。如果换作一张白纸的创业者,做到这个量级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这些运动型手机的用户都是真正的运动爱好者,在这些运动手机里预装好运动App,正投其所好。
简单说来,以运动手机厂商为代表的后来者做运动App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很多扮演“先行者”角色的创业者大多只是因为利好政策在那里,做运动App更容易拿到投资人的钞票罢了。
小玩家难了
对于运动App创业者来说,“万鱼欢腾”的日子,就这样随着BAT等神级玩家的进入而提前结束了。
然而,那些有幸留在夹缝中生存的运动App,还需正视自身的硬伤。有人临睡前晒出运动1万多步的截屏并附言“实际上坐着打了一天麻将”;有人在外面跑了一天,结果显示“今日运动245米”。
这些运动App真的这么不靠谱吗?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下一款跑步App往往是为了一种仪式感,自我宣告着我要从这一天起开始运动,更重要的是晚上能在社交软件上晒个截图得到几个赞,满足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虚荣心。
为了“晒运动”而安装运动App的用户能否因此坚持下去暂且不论,App商场里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异常激烈。相比腾讯、阿里等巨头公司,这些运动App创业公司更多关注于大众运动消费升级,他们代表产业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同时却也肩负巨大试错风险和前途的不确定性。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生就带着运动基因的大企业,也未必能把运动App做好。
比如说Nike,公司旗下拥有多款运动App,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两款名为Training Club和Running的应用,前者是为用户根据个人能力定制不同的运动计划,后者主要的功能是记录、分享用户的跑步数据。
做运动App,到底要怎样才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提前到来,大批运动App因“断粮”没能见到今年的春光。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又不断地有运动产品变成了“僵尸App”。
在投资方的眼里,“App做的人越来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去抓住垂直的深度领域”。 翁静思表示:“选择投资运动App需要其创业者在运动这个话题里面对各方的需求、市场情况以及其所做的内容,有自己的认识。运动健康的需求出现以后,创业者要能从中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并对切入点提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能形成闭环的解决方案。”
小玩家前方的路,艰难险阻,竞争惨烈,融资却毫不留情面地越来越难了。
运动App自诞生那天起就不是为运动者准备的,因为真正的运动者不用App也能运动。但运动App却在一群不爱运动的用户中火了,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社交软件中炫耀的心理需求。从“万鱼欢腾”到BAT瓜分天下,运动App也曾看尽繁华。然而,没有谁能逃过资本凛冽的寒冬。眼下乍暖还寒,对于运动App创业者来说,今年的春光未必就是黎明前的曙光。
“晒运动”火了
“今天走了9160步”“今日运动消耗400卡路里”……在亲友代购刷屏、齁人的心灵鸡汤这些口味略重的洗礼过后,社交软件突然刮来了“晒运动”这缕清风。
或许,你也曾在朋友圈晒过走了多少米或跑了多少公里的截图。随后,总会有几个微信好友给你的这张运动晒图点个赞,哪怕他们真的只是“点赞之交”。如果“晒运动”这件事有个三五次,你或许会发现社交软件里的好友都在跟你“暗暗较劲”,运动量犹如食物、孩子、年终奖一样,成为炫耀的筹码。只是,“晒运动”显得比晒食物、孩子、年终奖更高级一些。并且,这件事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多迈腿而已。
一位在天津工作的白领对记者说着运动App的魔力,“我从小就精力差,几乎就没运动过,可只要一去北京倒几次地铁,晚上回家就会从手机QQ上看到当天的步数在好友里排到前三”。“还会有好友给我点赞,看到会有点小兴奋。现在能够理解微信好友天天晒运动的心理了。”
之前那些晒食物、孩子、年终奖的社交软件用户画风转变如此之快,为何?
因为运动App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自从App在2012年开始大量兴起之后,作为一个分支,运动产品在App这艘大船上也开始乘风破浪。
在过去的一两年,资本市场最狂躁的时候,但凡能沾上App这个字眼的随便什么项目都能拿到投资方动辄上千万元的钞票。运动App自然也不例外。运动App的典型代表咕咚网就是在2014年连续拿到了B轮融资和C轮融资,B轮由深创投投资,6000万元;C轮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和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与此同时,去动、云高、动网、火辣健身、700BIKE、也瘦网等也均在2014年末至2015年初拿到融资,成为资本的新宠。
银杏谷资本媒体总监翁静思表示,目前运动App的创业项目已经非常多了。“针对运动App而言,社区运营、云端数据处理、设计之类的产品本身就有很多。而且其他一些App比如女生瘦身等,也会涉及运动的内容。另外,像是Nike等传统运动品牌,也会推出运动的App,所以从数量上来看还是非常多的。”她对记者说。
国际知名市场分析机构IHS预测,当下异常火热的运动App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迎来高达63%的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装机量或下载量会从2012年的1.56亿上升至2017年的2.48亿,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会受到积极影响。
“专业组”来了
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第46号文件,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仿佛一夜之间,几乎从未感受过资本市场热情的体育产业走到了聚光灯前。鼻子灵敏的资本方嗅到了这个商机,萌芽于2014年下半年的体育创业大军开始迅速升温,他们的产品大多以App为表现形式。
于是,大批的“外来者们”出现了。
他们来自互联网、IT圈、上市公司或者金融界,裹挟各种光环,高调进驻体育产业。就在这个时候,传统体育产业人似乎也迎来了春天,他们一面忐忑外来者侵蚀旧有的“地盘”,一面将自己手里的线下资源改造升级,努力和互联网搭边,寻求资本的进入。
一时间,运动App呈现出一派“万鱼欢腾”的热闹景象。以腾讯、万达、乐视、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大公司开始陆续跑马圈地。
BAT中,目前只有阿里巴巴似乎尚未对运动App有所行动。阿里体育新闻发言人王静怡对记者透露,阿里体育没有开发过运动App,并且暂时也没有此打算。“阿里体育的项目想尽可能地嫁接在阿里现有的资源上,比如支付宝等等。而且阿里体育想做平台,但不主张什么都自己去做。”
同时,在二级市场上,体育概念的股票纷纷涨停,上市公司也接二连三宣布向体育产业转型……
更可怕的是,运动App的创业者不光要面对BAT这样财大气粗没什么不能做的神级对手,还要与一些靠硬件起家的对手不断较量。
比如,颇具代表性的运动型手机厂商。定位高端、售价甚至比iPhone还高的国产运动手机厂商云狐就在2014年推出了自己的运动App,当时的名字叫“酷跑”,2015年改名为“点点运动”。
目前,“点点运动”用户已超过1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0万,在运动App中,已算是不错的成绩。如果换作一张白纸的创业者,做到这个量级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这些运动型手机的用户都是真正的运动爱好者,在这些运动手机里预装好运动App,正投其所好。
简单说来,以运动手机厂商为代表的后来者做运动App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很多扮演“先行者”角色的创业者大多只是因为利好政策在那里,做运动App更容易拿到投资人的钞票罢了。
小玩家难了
对于运动App创业者来说,“万鱼欢腾”的日子,就这样随着BAT等神级玩家的进入而提前结束了。
然而,那些有幸留在夹缝中生存的运动App,还需正视自身的硬伤。有人临睡前晒出运动1万多步的截屏并附言“实际上坐着打了一天麻将”;有人在外面跑了一天,结果显示“今日运动245米”。
这些运动App真的这么不靠谱吗?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下一款跑步App往往是为了一种仪式感,自我宣告着我要从这一天起开始运动,更重要的是晚上能在社交软件上晒个截图得到几个赞,满足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虚荣心。
为了“晒运动”而安装运动App的用户能否因此坚持下去暂且不论,App商场里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异常激烈。相比腾讯、阿里等巨头公司,这些运动App创业公司更多关注于大众运动消费升级,他们代表产业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同时却也肩负巨大试错风险和前途的不确定性。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生就带着运动基因的大企业,也未必能把运动App做好。
比如说Nike,公司旗下拥有多款运动App,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两款名为Training Club和Running的应用,前者是为用户根据个人能力定制不同的运动计划,后者主要的功能是记录、分享用户的跑步数据。
做运动App,到底要怎样才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提前到来,大批运动App因“断粮”没能见到今年的春光。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又不断地有运动产品变成了“僵尸App”。
在投资方的眼里,“App做的人越来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去抓住垂直的深度领域”。 翁静思表示:“选择投资运动App需要其创业者在运动这个话题里面对各方的需求、市场情况以及其所做的内容,有自己的认识。运动健康的需求出现以后,创业者要能从中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并对切入点提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能形成闭环的解决方案。”
小玩家前方的路,艰难险阻,竞争惨烈,融资却毫不留情面地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