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比亚现任领导人卡扎菲1969年上台后,建立“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推行计划经济政策,兴建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公司,生产、销售、原料供应、进出口贸易等都由国家一手包办,并且禁止私人经商。1986年后,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且严重阻碍了利比亚国民经济的发展。1987年,利比亚开始允许私营经济有限度的参与经营活动。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实施全面制裁,利比亚经济从此遭受严重打击。
为摆脱困境,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比亚在2003年4月首次提出国营企业股份化、私有化政策。利比亚革命领导人卡扎菲批评国营企业效率低下、浪费国家资源,提出当前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行私有化。卡还称他实行私有化的新经济政策为“人民资本主义”,财富属于利比亚社会,而不属于政府。他还鼓励外商来利兴建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指示对利比亚的石油、银行、机场和国有公司进行股份化改造。并推举主张改革的加尼姆担任总理,负责执行利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
随着联合国宣布解除长达11年的经济制裁,2003年11月,利比亚正式宣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计划,对除石油企业外的361家国有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进行股份制改革或变卖,将其中261家企业变为私营企业。利政府称,国有企业大规模股份制改革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扩大产权基础、吸引外资参股经营,盘活这些国营企业,建立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比亚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股份化改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也必然是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比亚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市场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随着国际制裁的解除和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利比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87.56亿美元,居非洲第六位,阿拉伯国家第七位,比2004年增长27%。由于汇率并轨、关税调整、投资法修改、贸易支付手段规范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利比亚民营经济和个人企业蓬勃发展,市场活跃,商业气氛浓厚,市场经济雏形初现。
(2)石油领域
利比亚是非洲产油大国,石油储量丰富,石油收入是利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利比亚将石油领域作为改革的主要领域,在主张改革的前总理加尼姆的推动下,一些石油部门特别是下游部门的私有化进程较以前有所加快。2005年,利政府宣布出售其完全控股的国有石油公司—塔姆石油投资公司(Tamoil)60%~100%股份。该公司在意大利、德国、瑞士、荷兰和西班牙有营销网,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资料,Tamoil仅在欧洲的资产就达2.5~3亿美元。在今年4月的内阁重组中新上任的新总理表示,出售石油企业股份或成立新的石油股份企业的行动将会继续。
自解除制裁以来,利政府一直致力于对油田进行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并不断投入新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原油生产能力在恢复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利石油部门仍需要约3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为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加大石油生产力度,利政府定会加快对石油部门私有化进程。利在石油生产领域招商引资,加快私有化进程,将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中国石油公司已在利石油工程服务领域,特别是管道建设、地球物理勘探、钻井等方面,成功地实施了多个项目,充分展现了中国石油公司的能力,得到了利业界的普遍肯定,这为中国公司参与利石油、石化等能源领域的合作,开拓中利石油领域合作的新路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工业领域
经过私有化的工业生产企业,大多“体质虚弱”,面临设备老化、管理落后、技术低下、人才匮乏等困难,亟需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些企业甚至处于停产或破产倒闭状态。由于地缘关系和传统市场的因素,利企业迷信欧洲的工业技术,但同西方的合作,技术门槛高,价格贵,中国的技术更合适,且人力资源价格较低廉。目前,中国数家企业计划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改善生产设备与利企业合作。
(4)建筑工程领域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善及财政收入的增加,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利政府制定了大规模兴建住房的计划,并从每年的发展预算中拨专款用于住房建设。由于长期的经济制裁,利比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利政府斥巨资兴建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工程,并对机场、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维修。据了解,利比亚将在未来几年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机会尚多。
(5)农牧业领域
利比亚农产品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近50%的粮食和农畜产品需要进口,但可耕土地和水力资源又大量闲置浪费。我农仆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裕,企业以农业高科技及管理等投资方式进入利比亚农牧业生产领域,将会获得投资少、见效快的回报。
(6)渔业与水产养殖业
利比亚海岸线长1900公里,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但仅限捕捞金枪鱼。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7)贸易领域
中国企业有比较成本优势,容易与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的私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双赢。利比亚重视私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大多数人自创就业机会,而且利政府对私有企业的干预较少,经营自主权较公有企业多。在逐步实施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零售业已全部退出市场,私营店铺和批零网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中国产品成为众多商家的首要选择。另外,私人投资的食品、包装和建材等中小型生产企业,其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购买也多选择中国。近年来,参加广交会或到中国直接采购的利比亚私商增多,利市场的中国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8)中国商品在利市场潜力大
利人均国民收入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但失业严重,低收入家庭较多,中国商品在价格上适应大多数消费群体。如近年来,中国的奇瑞、华普轿车以及大量皮卡车和旅行车进入利市场,以其价格优势赢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中国汽车对利出口订单将会继续增长。中国产交通工具、五金建材、通讯设备、家具、汽车配件、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对利出口还有一定的潜力。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为摆脱困境,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比亚在2003年4月首次提出国营企业股份化、私有化政策。利比亚革命领导人卡扎菲批评国营企业效率低下、浪费国家资源,提出当前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行私有化。卡还称他实行私有化的新经济政策为“人民资本主义”,财富属于利比亚社会,而不属于政府。他还鼓励外商来利兴建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指示对利比亚的石油、银行、机场和国有公司进行股份化改造。并推举主张改革的加尼姆担任总理,负责执行利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
随着联合国宣布解除长达11年的经济制裁,2003年11月,利比亚正式宣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计划,对除石油企业外的361家国有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进行股份制改革或变卖,将其中261家企业变为私营企业。利政府称,国有企业大规模股份制改革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扩大产权基础、吸引外资参股经营,盘活这些国营企业,建立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比亚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股份化改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也必然是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比亚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市场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随着国际制裁的解除和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利比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87.56亿美元,居非洲第六位,阿拉伯国家第七位,比2004年增长27%。由于汇率并轨、关税调整、投资法修改、贸易支付手段规范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利比亚民营经济和个人企业蓬勃发展,市场活跃,商业气氛浓厚,市场经济雏形初现。
(2)石油领域
利比亚是非洲产油大国,石油储量丰富,石油收入是利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利比亚将石油领域作为改革的主要领域,在主张改革的前总理加尼姆的推动下,一些石油部门特别是下游部门的私有化进程较以前有所加快。2005年,利政府宣布出售其完全控股的国有石油公司—塔姆石油投资公司(Tamoil)60%~100%股份。该公司在意大利、德国、瑞士、荷兰和西班牙有营销网,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资料,Tamoil仅在欧洲的资产就达2.5~3亿美元。在今年4月的内阁重组中新上任的新总理表示,出售石油企业股份或成立新的石油股份企业的行动将会继续。
自解除制裁以来,利政府一直致力于对油田进行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并不断投入新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原油生产能力在恢复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利石油部门仍需要约3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为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加大石油生产力度,利政府定会加快对石油部门私有化进程。利在石油生产领域招商引资,加快私有化进程,将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中国石油公司已在利石油工程服务领域,特别是管道建设、地球物理勘探、钻井等方面,成功地实施了多个项目,充分展现了中国石油公司的能力,得到了利业界的普遍肯定,这为中国公司参与利石油、石化等能源领域的合作,开拓中利石油领域合作的新路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工业领域
经过私有化的工业生产企业,大多“体质虚弱”,面临设备老化、管理落后、技术低下、人才匮乏等困难,亟需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些企业甚至处于停产或破产倒闭状态。由于地缘关系和传统市场的因素,利企业迷信欧洲的工业技术,但同西方的合作,技术门槛高,价格贵,中国的技术更合适,且人力资源价格较低廉。目前,中国数家企业计划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改善生产设备与利企业合作。
(4)建筑工程领域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善及财政收入的增加,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利政府制定了大规模兴建住房的计划,并从每年的发展预算中拨专款用于住房建设。由于长期的经济制裁,利比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利政府斥巨资兴建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工程,并对机场、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维修。据了解,利比亚将在未来几年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机会尚多。
(5)农牧业领域
利比亚农产品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近50%的粮食和农畜产品需要进口,但可耕土地和水力资源又大量闲置浪费。我农仆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裕,企业以农业高科技及管理等投资方式进入利比亚农牧业生产领域,将会获得投资少、见效快的回报。
(6)渔业与水产养殖业
利比亚海岸线长1900公里,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但仅限捕捞金枪鱼。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7)贸易领域
中国企业有比较成本优势,容易与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的私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双赢。利比亚重视私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大多数人自创就业机会,而且利政府对私有企业的干预较少,经营自主权较公有企业多。在逐步实施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零售业已全部退出市场,私营店铺和批零网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中国产品成为众多商家的首要选择。另外,私人投资的食品、包装和建材等中小型生产企业,其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购买也多选择中国。近年来,参加广交会或到中国直接采购的利比亚私商增多,利市场的中国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8)中国商品在利市场潜力大
利人均国民收入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但失业严重,低收入家庭较多,中国商品在价格上适应大多数消费群体。如近年来,中国的奇瑞、华普轿车以及大量皮卡车和旅行车进入利市场,以其价格优势赢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中国汽车对利出口订单将会继续增长。中国产交通工具、五金建材、通讯设备、家具、汽车配件、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对利出口还有一定的潜力。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