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心理课程的设置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均应进行心理教育的相关渗透。语文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良好心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就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作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渗透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自然而然承担着艰巨的心理教育任务。职业中学的学生智力发展其实并不比普通高中学生差,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比较多,导致了他们成绩和个人素质的偏差。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承担着“文以载道”的历史责任。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愉快地生活,身心得到全面、平衡、和谐的发展。
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以“立人”为中心,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果能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壤,如果能让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心灵相通,那么在此基础上就能有效实施心理引导。
为了让学生健康愉快地学习,我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其中尤以语文教材最令人可喜。在我一年的校本课程实践教学中,我欣喜的发现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日俱增。
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屡见不鲜,如果社会、学校、家庭一味的禁止、反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根据这种情况,我校的校本教材选了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树立了新的爱情观——坚贞而独立,平等而自爱。现在男女生的早恋大抵只是互生喜悦感而已,还没有上升到责任、平等的高度,有的学生自然在这篇诗歌学完后有所收获,早恋当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就变的少了。
现在的学生自我个性强,缺乏同情心,感恩之心,我校的新课程特地增加了“感恩的心”这一章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感谢别人,感恩父母。我在讲习这一章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展示央视“帮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当学生沉浸在感动的氛围中,我声情并茂的阐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回家也去感恩,去尽孝。新的一周到来,学生纷纷到校,告诉我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些家长也向我反馈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我这样的语文课堂情境心理教学比单纯的道理说教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路平坦,这样那样的坎坷随处可见,有的学生在遭遇家庭变故或者遭遇挫折后改了性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近几年中学生自杀趋势日益显著。我们的学生抗挫折能力明显较弱,这必然需要教师的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史铁生,并不陌生的作家,他的遭遇,我相信学生都知道,那么怎么引导就是关键了。我在教他的作品《我与地坛》一文时,我告诉学生:“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课堂上我还让学生交换自己的读后感,学生对自己同龄人的想法更易接受。与此同时。课堂上欣赏评论家对史铁生的高度评价并聆听配乐的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史铁生的很多文章发人深省,它能感化和纠正那些近乎迷失的心灵。同时,还告诉我们对待突来的不幸要冷静地思考,不要鲁莽行事。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暗示下明白:当苦难来临时,要学会勇敢面对,不要屈服。我有个学生在那段时间中父亲车祸身亡,情绪低落,正不知如何面对,学过此课后,他来找我谈心说,他有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他相信只要笑对苦难,拼搏进取,就一定会成功!
我除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引导,每周我还认真阅读学生的周记,这样同样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从而解决他们的心理矛盾,达到育人育心的良好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日记一般不是个人的隐私日记,而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通过翻阅学生写的这种日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少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对于其中反映出的不良心理,可以写有针对性的留言让学生们传阅。对于老师的日记,学生大都很好奇,往往争着翻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处理得好,既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渗透到教育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关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应当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伸出我们温暖的双手,将他们从困惑和不良心理的阴影中拉出来。语文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丰富,只要我们细心挖掘,精心设计,潜心指导,就能利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悟人生,体味社会。我们就能利用“他山之石”的榜样作用来弥补学生自身的缺欠,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只要我们用爱心、用诚心去同学生们交流,他们也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迎接那灿烂温煦的心灵之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渗透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自然而然承担着艰巨的心理教育任务。职业中学的学生智力发展其实并不比普通高中学生差,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比较多,导致了他们成绩和个人素质的偏差。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承担着“文以载道”的历史责任。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愉快地生活,身心得到全面、平衡、和谐的发展。
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以“立人”为中心,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果能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壤,如果能让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心灵相通,那么在此基础上就能有效实施心理引导。
为了让学生健康愉快地学习,我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其中尤以语文教材最令人可喜。在我一年的校本课程实践教学中,我欣喜的发现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日俱增。
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屡见不鲜,如果社会、学校、家庭一味的禁止、反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根据这种情况,我校的校本教材选了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树立了新的爱情观——坚贞而独立,平等而自爱。现在男女生的早恋大抵只是互生喜悦感而已,还没有上升到责任、平等的高度,有的学生自然在这篇诗歌学完后有所收获,早恋当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就变的少了。
现在的学生自我个性强,缺乏同情心,感恩之心,我校的新课程特地增加了“感恩的心”这一章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感谢别人,感恩父母。我在讲习这一章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展示央视“帮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当学生沉浸在感动的氛围中,我声情并茂的阐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回家也去感恩,去尽孝。新的一周到来,学生纷纷到校,告诉我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些家长也向我反馈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我这样的语文课堂情境心理教学比单纯的道理说教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路平坦,这样那样的坎坷随处可见,有的学生在遭遇家庭变故或者遭遇挫折后改了性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近几年中学生自杀趋势日益显著。我们的学生抗挫折能力明显较弱,这必然需要教师的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史铁生,并不陌生的作家,他的遭遇,我相信学生都知道,那么怎么引导就是关键了。我在教他的作品《我与地坛》一文时,我告诉学生:“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课堂上我还让学生交换自己的读后感,学生对自己同龄人的想法更易接受。与此同时。课堂上欣赏评论家对史铁生的高度评价并聆听配乐的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史铁生的很多文章发人深省,它能感化和纠正那些近乎迷失的心灵。同时,还告诉我们对待突来的不幸要冷静地思考,不要鲁莽行事。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暗示下明白:当苦难来临时,要学会勇敢面对,不要屈服。我有个学生在那段时间中父亲车祸身亡,情绪低落,正不知如何面对,学过此课后,他来找我谈心说,他有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他相信只要笑对苦难,拼搏进取,就一定会成功!
我除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引导,每周我还认真阅读学生的周记,这样同样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从而解决他们的心理矛盾,达到育人育心的良好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日记一般不是个人的隐私日记,而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通过翻阅学生写的这种日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少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对于其中反映出的不良心理,可以写有针对性的留言让学生们传阅。对于老师的日记,学生大都很好奇,往往争着翻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处理得好,既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渗透到教育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关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应当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伸出我们温暖的双手,将他们从困惑和不良心理的阴影中拉出来。语文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丰富,只要我们细心挖掘,精心设计,潜心指导,就能利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悟人生,体味社会。我们就能利用“他山之石”的榜样作用来弥补学生自身的缺欠,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只要我们用爱心、用诚心去同学生们交流,他们也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迎接那灿烂温煦的心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