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耐心善待失败
对失败的恐惧大概就是高三考生心理压力最直接的来源吧?张怡筠博士认为要全心接纳高考,包括失败、焦虑、等待、迷茫,当然也有希望、憧憬、兴奋和信心。她说:“任何考试都不能一考定终身,而你的心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她尤其强调“耐心”的重要:“高考复习到现在,就好比马拉松跑了大半程,有些考生真觉得自己快熬不下去了,这时就需要撑到最后的耐心。”
你认真问过自己什么是耐心吗?我理解,所谓耐心主要就是对失败的承担、忍耐、宽容和化解。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越是最后的时刻越关键,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能坚持、够坚强、会突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失败,缺少的是失败100次还能在第101次站起来的人。因此这个世界最成功的人往往是经历最多失败的人。
J·K·罗琳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儿,有点害羞、流着鼻涕、比较野,没有考上理想中的牛津大学而去了艾克赛特大学,后来她是—位单身妈妈,离异、失业、母亲英年早逝。失意中的一次乘火车旅行激发了她创作《哈利·波特》的灵感,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风靡全球。罗琳在哈佛大学演讲提到失败时认为:“失败意味着剥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失败后,不再假装我是某种其实我不是的人,而开始将我的精力投入于我真正在乎的工作。人生的谷底,变成我重建人生的坚实基石。所以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失败,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没有活过。如果这样,你的失败将来自于放弃生活。”从她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失败带来的丰盈的额外收益。
因此我们说,成功需要不屈不挠,需要耐心,需要坚持,需要无所顾忌一往无前。马云前37年的人生只充斥着两个字:失败。他20多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5个同学一起去,4个录取,只有他没有被录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他去应聘服务员,也没有被录取;他和24个人一起应聘杭州肯德基,23个人被录取,没有被录取的那个还是他。谈到失败和成功,马云说:“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但是有人会成功。谁会成功?你勤奋、你执着、你完善自己、你改变,你就会成功。我不喜欢看成功学的书,我只看别人怎么失败,从别人失败里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该做,从别人成功里也会反思,他为什么成功?”
当然,这个世界上J·K·罗琳、马云、比尔·盖茨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不足以惊艳世界。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向失败低头,不能因此就鄙弃那种百折不挠、力争上游、永不言弃的拼搏气质。
这种步步高是超越失败后的提高,是克服了恐瞑后的自信,是战胜自己后的微笑。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失败、无惧失败、善待失败!如此而已。
用禅意开创未来
“三心二意”的“二意”具体指禅意和创意。什么是佛?佛是觉者,明白人。什么是禅?禅是成佛的智慧,是修炼、修为。人生无处不是炼厂,没有一事无益于自我修为的提高。“禅意”简单地来说,就是懂得该放下时要放下。高考,多么难得的提高自己的机遇!明代著名宰相张居正,少年天才,12岁即中秀才,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爱护他的主考官故意让他落榜举人考试,以磨练其心志,避免其年少轻狂锋芒侧漏。张居正进士也是考了两次才考上,搁到现在也只能算是一个高考复读生。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反而让他领悟到了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知行合一的智慧,最终成就一代名相。
高考冲刺阶段的同学们,几次模拟考考得不好也不必挂在心上,接受现在,面向未来,与其惦记那几次失败的考试,以未来的不确定性来惩罚现在确定的自己,不如多想想将来报考哪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庄子曰:“不忘之忘,是谓诚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过去的过去,按部就班地做你应该做的事儿,实在不知如何下手,不如就背几个单词、看几个公式,要是感觉被失败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所措其手足,不如干脆就发会儿呆,望着远方悠游的白云窗外的春暖花开,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没心没肺地歇一会儿。就算是复习再紧张,你也有暂停的权利。这是什么心态?这就是禅意、慧根。
还有一个关于古代高考的故事。说有两个一起复习备考的举人,都很优秀,也都想知道自己这次考试能否高中。他们听说山中有—位高僧,具有未卜先知的慧眼,于是就去拜访。张三先去,高僧一瞥就说他必中无疑,因为年轻人手中拿着一串糖葫芦。串者,中上又中也。张三回来后把高僧的解释告诉了李四,李四也拿了一串糖葫芦去拜访高僧。高僧说李四你悬了,因为你这一串下面有个心,乃“患”也。后高僧之言果然应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心理问题和复习备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越接近考试的时候,心理稳定程度对临考发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故事,我们就应该明白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灵。我认为,高中同学们应该看远一点儿,站在人生的高度看,高考真的稀松平常。想想未来,理想、爱情、事业、亲人、友谊、健康……还有比考上大一千倍的幸福,也还有比落榜难过一千倍的烦恼,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为何悲戚这短暂的苦雨?
而“创意”则是用在解决与父母的冲突上,“到这个节骨眼上考生和家长烦躁情绪是免不了的,但考生要学会和父母沟通,不要让不良的情绪相互传染。”张怡筠这样告诫考生和父母朋友。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考前两个礼拜回家自由安排复习,也许是为了缓解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许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放松一下,她打开电视机看起了世界小姐选美比赛。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妈妈和大哥看她没在学习就急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看电视?”一句话把她说得委屈万分,一个人跑出了家门,来到小村边。看着蜿蜒起伏的山脉,听着挺拔的白杨林哗啦哗啦的拍手声,想到宽阔的河流依旧汩汩不息不舍昼夜地流着,她心底忽然浮上来一丝顿悟,一种安静和澄明的温度从内心升起直达舌尖:该付出的已经付出了,该祭奠的都已经祭奠了,能把握的都已经把握了,无法控制的早晚要来,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值得庆幸的是,她的母亲和哥哥没有再说什么指责她的话,来到村边把她叫了回去。整整一个中午,三个人心有灵犀,再也没有说—句话。她—如既往地拿起书本,再一次复习那些早已熟悉的内容,大哥烧起了热水,妈妈宰了一只鸡——从此她每天都能喝到鲜美的鸡汤了——这是滋养身体的鸡汤,当然,也是全家人心灵的鸡汤。
对失败的恐惧大概就是高三考生心理压力最直接的来源吧?张怡筠博士认为要全心接纳高考,包括失败、焦虑、等待、迷茫,当然也有希望、憧憬、兴奋和信心。她说:“任何考试都不能一考定终身,而你的心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她尤其强调“耐心”的重要:“高考复习到现在,就好比马拉松跑了大半程,有些考生真觉得自己快熬不下去了,这时就需要撑到最后的耐心。”
你认真问过自己什么是耐心吗?我理解,所谓耐心主要就是对失败的承担、忍耐、宽容和化解。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越是最后的时刻越关键,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能坚持、够坚强、会突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失败,缺少的是失败100次还能在第101次站起来的人。因此这个世界最成功的人往往是经历最多失败的人。
J·K·罗琳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儿,有点害羞、流着鼻涕、比较野,没有考上理想中的牛津大学而去了艾克赛特大学,后来她是—位单身妈妈,离异、失业、母亲英年早逝。失意中的一次乘火车旅行激发了她创作《哈利·波特》的灵感,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风靡全球。罗琳在哈佛大学演讲提到失败时认为:“失败意味着剥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失败后,不再假装我是某种其实我不是的人,而开始将我的精力投入于我真正在乎的工作。人生的谷底,变成我重建人生的坚实基石。所以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失败,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没有活过。如果这样,你的失败将来自于放弃生活。”从她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失败带来的丰盈的额外收益。
因此我们说,成功需要不屈不挠,需要耐心,需要坚持,需要无所顾忌一往无前。马云前37年的人生只充斥着两个字:失败。他20多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5个同学一起去,4个录取,只有他没有被录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他去应聘服务员,也没有被录取;他和24个人一起应聘杭州肯德基,23个人被录取,没有被录取的那个还是他。谈到失败和成功,马云说:“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但是有人会成功。谁会成功?你勤奋、你执着、你完善自己、你改变,你就会成功。我不喜欢看成功学的书,我只看别人怎么失败,从别人失败里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该做,从别人成功里也会反思,他为什么成功?”
当然,这个世界上J·K·罗琳、马云、比尔·盖茨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不足以惊艳世界。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向失败低头,不能因此就鄙弃那种百折不挠、力争上游、永不言弃的拼搏气质。
这种步步高是超越失败后的提高,是克服了恐瞑后的自信,是战胜自己后的微笑。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失败、无惧失败、善待失败!如此而已。
用禅意开创未来
“三心二意”的“二意”具体指禅意和创意。什么是佛?佛是觉者,明白人。什么是禅?禅是成佛的智慧,是修炼、修为。人生无处不是炼厂,没有一事无益于自我修为的提高。“禅意”简单地来说,就是懂得该放下时要放下。高考,多么难得的提高自己的机遇!明代著名宰相张居正,少年天才,12岁即中秀才,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爱护他的主考官故意让他落榜举人考试,以磨练其心志,避免其年少轻狂锋芒侧漏。张居正进士也是考了两次才考上,搁到现在也只能算是一个高考复读生。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反而让他领悟到了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知行合一的智慧,最终成就一代名相。
高考冲刺阶段的同学们,几次模拟考考得不好也不必挂在心上,接受现在,面向未来,与其惦记那几次失败的考试,以未来的不确定性来惩罚现在确定的自己,不如多想想将来报考哪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庄子曰:“不忘之忘,是谓诚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过去的过去,按部就班地做你应该做的事儿,实在不知如何下手,不如就背几个单词、看几个公式,要是感觉被失败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所措其手足,不如干脆就发会儿呆,望着远方悠游的白云窗外的春暖花开,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没心没肺地歇一会儿。就算是复习再紧张,你也有暂停的权利。这是什么心态?这就是禅意、慧根。
还有一个关于古代高考的故事。说有两个一起复习备考的举人,都很优秀,也都想知道自己这次考试能否高中。他们听说山中有—位高僧,具有未卜先知的慧眼,于是就去拜访。张三先去,高僧一瞥就说他必中无疑,因为年轻人手中拿着一串糖葫芦。串者,中上又中也。张三回来后把高僧的解释告诉了李四,李四也拿了一串糖葫芦去拜访高僧。高僧说李四你悬了,因为你这一串下面有个心,乃“患”也。后高僧之言果然应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心理问题和复习备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越接近考试的时候,心理稳定程度对临考发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故事,我们就应该明白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灵。我认为,高中同学们应该看远一点儿,站在人生的高度看,高考真的稀松平常。想想未来,理想、爱情、事业、亲人、友谊、健康……还有比考上大一千倍的幸福,也还有比落榜难过一千倍的烦恼,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为何悲戚这短暂的苦雨?
而“创意”则是用在解决与父母的冲突上,“到这个节骨眼上考生和家长烦躁情绪是免不了的,但考生要学会和父母沟通,不要让不良的情绪相互传染。”张怡筠这样告诫考生和父母朋友。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考前两个礼拜回家自由安排复习,也许是为了缓解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许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放松一下,她打开电视机看起了世界小姐选美比赛。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妈妈和大哥看她没在学习就急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看电视?”一句话把她说得委屈万分,一个人跑出了家门,来到小村边。看着蜿蜒起伏的山脉,听着挺拔的白杨林哗啦哗啦的拍手声,想到宽阔的河流依旧汩汩不息不舍昼夜地流着,她心底忽然浮上来一丝顿悟,一种安静和澄明的温度从内心升起直达舌尖:该付出的已经付出了,该祭奠的都已经祭奠了,能把握的都已经把握了,无法控制的早晚要来,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值得庆幸的是,她的母亲和哥哥没有再说什么指责她的话,来到村边把她叫了回去。整整一个中午,三个人心有灵犀,再也没有说—句话。她—如既往地拿起书本,再一次复习那些早已熟悉的内容,大哥烧起了热水,妈妈宰了一只鸡——从此她每天都能喝到鲜美的鸡汤了——这是滋养身体的鸡汤,当然,也是全家人心灵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