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吐蕃派往唐朝的使者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吐蕃地处青藏高原,与中原的联系存在着各种困难。唐朝贞观年间,吐蕃开始派遣使者与唐朝密切交往,双方之间的使者往来一直贯穿于唐朝兴盛的始末,安史之乱正值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任之时,使者的派遣相对发生了微妙变化。本文通过对朝贡使、会盟使以及其他使者的变化来研究唐蕃之间的关系变化。
  【关键词】赤松德赞;使者;变化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且首次派遣使者向唐朝请婚。“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始遣使朝贡”(弃宗弄赞即为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1]这是汉文史书上最早的关于吐蕃派遣使者的记载。此后,吐蕃一直派遣使者保持与唐朝之间的联系,期间吐蕃与唐朝之间也经常会爆发一些局部战争,但是双方使者的交往从未断过。公元755年,赤松德赞继承其父赤祖德赞之位。次年亲政,对外不断扩充领土,与唐朝争夺西域,征服南诏,使得此时的吐蕃达到全盛。而其派遣的使者与之前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这些使者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吐蕃与唐朝。
  一、朝贡使者的变化
  古代的中原王朝为了凸显宗主国地位,要求周边民族必须每年派遣使者朝贡,唐朝亦不例外。这类使者可谓是规章制度下的派遣的官员入朝朝贡、献物、贺正等,依常理而言,这类使者应该在各统治阶级中派遣的使者中占有很大比重。
  公元634年,吐蕃首次派遣使者去往唐朝朝贡,自此以后,松赞干布几乎每年都会派遣使者去往唐朝。其后继位的芒松芒赞、都松芒布结、赤德祖赞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即使唐朝与吐蕃还处于局部战争,吐蕃仍然保持与唐朝的使者来往。直至公元737年,由于唐朝边将的不守信,吐蕃边将与唐朝边将所约定的“白狗之盟”破裂,吐蕃自是复绝朝贡。[2]公元755年赤松德赞继位依然没有恢复对唐朝的朝贡,双方再为和平共处继续努力。公元762年,蕃使来朝贡,自此,吐蕃才恢复对唐朝的正常朝贡,但是赤松德赞似乎并未很重视向唐朝的朝贡,赤祖德赞在断绝与唐朝朝贡前,基本上可以保持每年派使者去往唐朝朝贡,或贺正,或献物。而赤松德赞与上任赞普截然不同,赤松德赞曾有六年甚至十年没有派遣使者至唐朝。公元774年六月,吐蕃遣使来朝,公元780年四月,蕃使随唐使韦伦入朝吊代宗丧,贺德宗立。[3]六年之间没有任何来往,恢复使者的交往也是在唐朝的使者向吐蕃告丧的情况下,类似的情况在赤松德赞在位后期也发生过。公元787年,吐蕃遣使请和,德宗诏不纳。公元794年,吐蕃归没蕃唐中使李朝清。公元797年,蕃使来告丧及请和唐拒纳使表。[4]吐蕃请和未允,所采取的措施的就是与唐朝断绝交往。
  赤松德赞从公元755年继位到公元787年,将近32年的在位时间,文献所记载的朝贡不到十次,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吐蕃王朝对于唐朝的蔑视,双方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朝贡使是唐朝要求周边民族必须派往唐朝的使者,明确的规定也换不来吐蕃对其相应的重视程度,朝贡使者的减少已经从侧面反映了赤松德赞时期的吐蕃并不认同唐朝的宗主国地位。在对唐朝的各种轻视之下,吐蕃不断进行对外扩张,在唐朝将河陇兵力调往前线平叛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趁虚而入,占领河陇等地,极大的打击了唐朝的士气,双方之间的冲突自此从未中断。
  二、会盟使者的变化
  会盟是吐蕃协调与唐朝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赤松德赞多次派遣使者与唐朝商量会盟事宜,据一些研究会盟的历史学家的总结,吐蕃与唐朝有着8次较大的会盟。[5]而其中4次会盟是集中在赤松德赞赞普时期,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处于和平与战争的过程中,安史之乱后,吐蕃大举侵犯唐朝边疆,趁机东攻长安、西占陇右。
  与此同时,赤松德赞还派遣使者去往唐朝阐明会盟之意,公元762年正月,蕃使来请和。《旧唐书·吐蕃传》记载:“肃宗六年建寅月甲辰,吐蕃遣使来朝请和,敕宰相郭子仪、萧华、裴遵庆、于鸿胪寺等于中书设宴,将诣光宅寺为盟誓,使者云:蕃法盟誓,取三牲血歃之,无向佛寺之事,请明日须于鸿胪寺歃血,以申蕃戎之礼。”[6]议和仅仅是表面现象,吐蕃在节节取胜的情况下,议和是一方面为了充裕地调兵遣将,布置军队,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麻痹唐朝的作用。[7]而议和会盟使则是收集唐朝军情的最佳人选,唐朝大将郭子仪曾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亦早为之备。”[8]之后吐蕃锲而不舍的要求与唐朝会盟。公元765年三月,吐蕃遣使请和,唐宰相元载、杜鸿渐与之盟于京城兴唐寺。公元783年正月,吐蕃大相尚结赞及将相论悉颊藏、论藏热、论力徐等七人与之会盟于清水。公元787年三月,蕃使论颊热随马燧入朝,请和及会盟,许之。
  吐蕃的四次会盟并未展现真正的求和诚意,反而达到收集情报以及铲除对方具有威胁性人物的目的,赤松德赞时期的最后一次会盟则发展成为了著名的历史事件“平凉劫盟”。[9]单从字面上理解已经可以看出会盟已经演变成了吐蕃完成其对外扩张的一种手段,假意会盟实质是在完成赤松德赞的野心。吐蕃所倡导的会盟更显得只是一种策略,会盟的次数的增多,并未显示吐蕃追求和平之意,而是体现了双方之间的不断混战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的吐蕃在赤松德赞的领导下正处于强势,甚至可以占据长安,虽然时间较短,但也说明了这一时期吐蕃的绝对攻势,唐朝相对而言是处于劣势的。
  三、其他使者的变化
  使者是双方政权进行沟通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吐蕃处于青藏高原,与外界的交流非常的困难。因而,有唐一代,吐蕃的赞普基本上从未与唐朝的皇帝进行正面的交流,所以,与唐朝的外交活动只能交予使者完成。据史料记载,赤松德赞派往唐朝的使者共计28 次,除去上文提到的朝贡使、会盟使之外,赞普派往唐朝的使者担负的任务很多样化。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吐蕃派遣使者请求助唐平叛。公元784年,浑碱与吐蕃论莽罗率众助唐平定朱泚之乱。[10]在此之前,吐蕃派遣的使者从未担负过助唐平叛的任务。而在这平叛背后隐藏着吐蕃赞普的巨大野心,助唐平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吐蕃能够派使者助唐平叛,说明了唐朝内部矛盾重重,给了吐蕃平叛的借口,唐朝皇帝虽能识破吐蕃野心拒绝吐蕃的援助。但是抵不住唐朝衰落之势,最终也只能答应吐蕃名义上的援助。赤松德赞赞普在任之时,以助唐平叛有功多次派遣使者以各种理由向唐朝索地,扩充自身实力,若未得到满足,便以武力侵入唐朝领地。
  同时,吐蕃开始扣留专程来吐蕃的使者,相对的,唐朝也开始扣留吐蕃使者。文献记载:“自大历中聘使前后数辈,皆留之不遣”。[11]一些唐朝的使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返回故土,最终以一具棺木由吐蕃使者送往唐朝,双方互扣来使,形成断交局面。[12]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研究扣留使者一方面是因为使者往往在对方的势力范围里收集情报,另一方面也是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关系紧张的缘故。双方交战不斩来使的隐性规则虽未被破坏,但互相扣留使者已经加大了双方和谈的难度。无论是平叛或是会盟亦或是请和,吐蕃从未真心实意与唐朝和平相处,其目的在于掠夺。此后赤松德赞在任之时的多次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至少赤松德赞赞普所带领的吐蕃无意与唐朝和平共处。
  纵观赤松德赞时期的吐蕃,国力强盛,领土不断外扩,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处于既打又和的情境,双方的关系变化幅度较大。而吐蕃所派出的使者的各种变化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与此时吐蕃的强盛,唐朝的衰弱有着莫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6][11]刘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5][7][9]才让.吐蕃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4][10]谭立人,周原孙.唐蕃交聘表(续)[J].中国藏学,1990,(03).
  [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2]林冠群.吐蕃赞墀松德赞研究[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作者简介】
  王静(1988— ),女,陕西蒲城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隋唐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色彩是宣传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的重要元素,色彩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要求我们理解色彩,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色彩。晟记茶业通过色彩的恰当作用,传达“晟记茶业”的独特精神、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突出企业形象。通过分析个案,本文认为探讨研究企业品牌VI设计中的色彩如何运用时必须把理论与企业个案结合起来深入分析。  【关键词】晟记茶业;品牌设计;色彩;运用  一、“晟记茶业”品牌系列VI设计中的色彩意义 
期刊
【摘要】数字博物馆是信息化时代诞生的新事物,但是对数字博物馆的研究和认识大都集中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数字博物馆的实践,对数字博物馆理论却缺乏足够的认识。理论研究上的欠缺导致了对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只能可能流于形式,没有内涵。而物作为数字博物馆的核心要素,是其理论研究的基础,研究数字博物馆物的存在形式及价值,能够对数字博物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期刊
【摘要】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社会的变化与词汇层面的关系最直接,词汇对社会中的一切变化反映最敏锐。本文通过对外来词借入原因和外来词语用功能的分析,得出结论:外来词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外来词对于俄语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同时外来词对于俄语发展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俄语外来词;借入;语用功能  据语言学家Л.П.Крысин统计,俄语中外来词数量占其总数的百分之十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探索研究的热点,只有少数学者关心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一个拥有清晰的企业文化的企业,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在该企业的“光谱”企业文化下的员工行为,并结合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提出优化。  【关键词】光谱;企业文化;员工行为  经过长期的努力,X集团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和特色,建立了以“光谱”为文化主题和文化象征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该企业的
期刊
【摘要】明初建文帝所统治的朝廷被只据一隅之地的燕军覆灭,这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图不无关系。朱元璋深知功臣武将是朱明江山的不利因素,故而大肆翦除功臣,他急于建构一个以文臣为主体的政府,但他同时也封建藩王,希望通过“文官治理、藩王拱卫”的战略来保护大明江山,然而他的这一做法恰恰造成了建文朝廷的覆亡。  【关键词】朱元璋;建文帝;文官;功臣武将  明代初期的靖难之役,发端于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以此为借口起兵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两种英译本为语料,自建微型语料库比较分析了分别来自中国译者朱纯深和《中国文学》译文的两个不同英译本。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和ParaConc从词汇方面入手,并在最后分析了两个译文的平均句长,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译文分析;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一、引言  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的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探索创建煤炭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而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予以分析。  【关键词】企业文化;形成机制;路径分析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以共同的
期刊
【摘要】华人为美国的西部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美国从19世纪中后期掀起了一股排华的浪潮,1882年出台排华法案,对中国移民入境做出严格限制。本文试图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出现排华运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国;排华运动;原因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被誉为“世界民族大熔炉”。但是在1882年却出台了排华法案,对赴美华工进行严格的限制,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华工
期刊
【摘要】周代礼制在国家层面建构出了等级礼制基础实体,而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祭祀礼制巩固并维护这一基础实体,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秦汉以来,历代王朝深受周代等级礼制的影响,至今也还有诸多等级思想的存留。因此,对周代等级礼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了解等级思想。  【关键词】周代;国家建构;祭祀;等级礼制  秦汉以来,历代王朝深受周代礼制影响,尤其在等级观念方面。大儒们对周代之礼不断发掘整理和加工改造,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明末杨以任的《读史四集》在《四库全书存目》中作《读史集》四卷,其被《四库全书存目》收录,说明有其特有的价值。《读史四集》曾多次再版,说明其有很强的可读性。  【关键词】杨以任;《读史四集》;可读性;普及性  《读史四集》是明杨以任撰。杨以任字维节(或作惟节),号澹馀,瑞金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例授知县,后改应天府(今南京市)教授。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