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米粽思乡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a3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风轻轻拂动杨树的叶子,哗啦哗啦的,阑珊的灯光便照了下来,在我脸上飘过丝丝的凉意。树木的叶子在灿烂的灯光辉映下显得暗淡,犹如一张张儿时老家常见的粽子的叶子,既遥远又亲近。于是,四处牵惹出思绪和记忆的碎片,慢慢地仿佛感觉面前飘荡着一股浓浓的米粽的清香。
  那清香来自老家,一个普通的小镇,每逢端午那天,炊烟从各家的屋顶缓缓升起,煮米粽的香味伴着烟雾,蔓延到村子里每一个角落。母亲们呼唤赖床的小孩起床,或者让出去撒欢的孩子们回家的声音时常不断。母亲照例坐在厨房,一面喊我早点起床洗个冷水脸,一面不时起身掀起锅盖,用筷子戳一戳锅里煮的糯米粽子,看看熟了几分,几次之后,脸上开始泛起满意的笑容。当全家人都聚齐后,我们便开始享受这端午特有的美食——粽子、鸡蛋以及煮熟的大蒜。儿时的我却总是改不了的任性,吃鸡蛋不吃蛋黄,吃粽子要么只吃里面的红枣,要么把一个咬一口不吃了又换下一个。每每此时,父母也只是微笑着摇摇头无可奈何。
  年复一年,家乡端午节的温馨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母亲头顶上黑发越来越少银丝越来越多,改变的是父亲笑容里的皱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改变的是我读书越来越多离家越来越远。
  终于工作了、成家了,却经常因为端午不放假或者有事,所以再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每年都与家里父母一同过温馨温暖的端午节了。每每在初夏的这个时候,看到天空飞鸟归巢,独自一人时总是不免丝丝莫名的孤单,总想起儿时与家人在一起时的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我开始零星地从报纸上关心家乡的一些事情了,偶尔在央视《诗词大会》节目中无意听到“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音五处同”的诗句时,切切的思乡之情总是被牵动的淋漓尽致,温暖深情的记忆总是涌上心头,鼻子总是不自觉地酸酸的。
  今年端午节前的一个早上,因為有事早上起得早,我匆匆在路边买了两个糯米粽子,用来当作早餐。粽子豆沙馅、红枣仁的,做的包的也算精致,但我却食之无味,它又怎能及得上家里母亲用心亲手为我做的那糯米粽子呢?
  现在,悄然离开家乡工作十几年了,总是蓦地怀念起家乡家里的米粽来。我也并非对现在的各式粽子缺乏品鉴能力,只是偏爱家中那饱蕴父母浓浓慈爱之情的米粽罢了。在童年的记忆中,米粽总是给我无尽的暖暖的美好回忆。在我而言,家乡那糯米粽子已与难割难舍的亲情交融不分了。
  微信里,堂妹问我今年端午放假回不回老家,说这几天母亲又正在准备端午的粽子了,说母亲一边准备一边念叨我小时候喜欢什么馅的粽子,回想我吃粽子时的顽皮,说要是我回来就再多包些,自己留一些,再送些给家里附近的亲戚。
  远望窗外,看着那树叶还在摇曳飘荡,想到家乡的粽叶此时也许正在飘香。母亲现在正在想着我吗?她是否也还时常回忆我儿时的模样吗?他们是否也在像我想着他们一样想着我吗?
  米粽飘香,再香不过家乡!
  米粽飘香,遥寄我的思乡!
  ——选自2018年6月《淮安广播电视报》
其他文献
浆水豆磨饭,并非仅限于河北邢台浆水镇,而是以浆水为中心,分布在太子井、龙泉寺、路罗、白岸、浆水、西枣园、将军墓、冀家村、宋家庄、崇水峪等太行山腹地一带。它的主料是黄豆,其次是小米和果蔬。  做豆磨饭前,先把黄豆用凉水浸泡半天,然后放在红小磨里加水磨成浆,把浆倒进铁锅里,用木柴火烧开,添少量淘洗净的小米和其它季节性蔬菜、瓜果。春天里比较单纯,锅里添些菠菜,或从山坡上拔来的苦菜、曲曲菜、灰灰菜等。夏天
期刊
我的家乡坐落在黄岗梁山脉的山坳脚下,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像是从山里长出来似的,有二里地长,黄土泥垛的墙歪扭七八,草苫房花格子窗棂糊着窗户纸土里土气散生着野性十足,有山有水有树林,六七十口人的老少爷们挺合群,一条通往山外的裸露石子路弯曲的如老祖母的脊背,被太阳牵的好长。这条路,走过父亲沉重的步履,印着母亲纳鞋底的图腾,也走过我少年的希冀和憧憬。  几十年来老少爷们守望着祖辈们用撅头刨出来的百十亩油浸浸
期刊
你,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牵牛花,因为你的外形像喇叭,人们习惯地称呼你“喇叭花”。  没有牡丹娇艳妩媚、典雅高贵;没有玫瑰璀璨绚丽、热情激扬;没有玉莲清新幽香、纯洁高尚;更没有梅兰竹菊的傲幽坚淡、为众人称赞。你是一朵及其普通的花卉,如芳草一样平凡。不引人注目,没人刻意把你栽培在缤纷的花坛,欣赏你的雅韵。你,是一株株赋有野性的生命之花。随处可见,生长在乡间篱笆上,攀爬在一棵棵树干上。默默无闻,声声
期刊
学生时代  祖辈几乎都是文盲,因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父母下决心在子女中培养出一个读书人。  我家地处偏远山区,农村孩子大都10来岁入学,而我7岁就进了校门。朗诵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开始识字了。小学前4年遇上了敬业的好老师,自己也努力,每学期双科成绩都在95分以上。  上五年级那年辽宁出了个白卷英雄张铁生,学校学风开始走下坡路。升初中时文教部门取消了闭卷考试,推行了新
期刊
难忘军旅,难忘长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某部服役。非常巧合,营房就驻扎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相距仅四公里。  到部队的第二天清晨,军号声响打破了长夜的宁静,新兵连全连战士整装列队,迎着朝霞沿营房旁国道疾驰,正当我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之时,同排战友一声惊讶:“看!那不是长城吗?  顺着他手指的正前方,朦胧似幻的曙色之中,我看到了那巍峨挺拔、蜿蜒逶迤的長城。“看什么?不许说话!以后有你们看个够!”
期刊
有座边城叫麟州  秋凉或冬寒,或许更多外乡人心里的温暖会越来越少,或许外乡人对故乡灯火的渴望会越来越浓。而我却用整整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彻头彻尾的融入麟州城这片滚烫的热土里。  ——题记  我来自陕蒙边界的榆阳,小时候没见过山。见过最大的“山”就是长满沙柳的沙圪梁,一大片一大片沙柳覆裹著广袤的“沙海”,一丛丛沙柳,给原本沉寂的沙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了能在缺水的荒漠下生存,沙柳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把
期刊
吕生祥先生的雅号塞上静翁,早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教于鄂尔多斯教育学院,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一身硬朗的骨骼,细小的眼睛中透露着温情,也闪烁着坚毅的目光,颇有艺术家风采。  虔诚的心促动着我急切的脚步走进了吕生祥先生的画室,四面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仿佛品读一首首诗歌,质朴的语言诠释了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使我应接不暇、大开眼界。
期刊
诗文乃民族之魂,人性之魂,发自肺腑,源于心灵。作家表达内心世界,抒发情感,书写人生,认知自然,以鲜血燃烧文字,实现超越自我,超越灵魂之需。  书写大海,需要有一颗比海还要博大的胸怀与志向;书写高山,则须具备比山更高的气魄、胸襟与视野。  《西部散文选刊》第九期,集诗坛少帅黄神彪散文诗,以及庞白、梁志玲、龙歌、杨仕芳等十余位桂军作家作品,借以点燃思辨思绪。  《神圣的迷恋》《大海啊,我的大海》《山的
期刊
夜不静,风不轻,月不明。  唯有心里,流淌着一缕浓浓的清愁。  这愁,便是日日夜夜挥之不去的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窗外,一丝清风,伴着一阵淅沥的雨点,在夜色里弥漫着一份淡淡的伤感。一缕缕幽幽的灵柏花那特有的清香将我的小院浸袭。哦,夏雨,又是一年,从昨天到今日,恰如一个惊梦,尚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几个春去秋来的四季轮回,早已从生命的家园里悄然逝去。  记忆中,只记得那年的一场雨,一场下的没完没了的雨
期刊
日前在微信公众号《初语阅读》里,读到了梅雨墨先生的一篇精美散文《漫天荷香藏心间》,心情激荡不已。梅先生笔下那荷花的妩媚、荷苞的俏丽、荷叶的婆娑、荷香的弥漫,无一不让我神醉。同时也让我想起那年我与夫君月下赏荷的温馨记忆。  那是1986年的夏天,我怀有5个月的身孕。夫君在石油测井的前线会战,两个月左右才能回家一次。也许是孕吐比较严重,也许是对夫君的深深思念,我的身体和心情都特别糟糕。那时,没有手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