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年人步行效率分析——肌肉谐振规律的前驱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正常人体步行谐振的内在规律,寻求理想步态频率下能量应用效率最高的运动状态.方法 选择正常青少年男性在校中学生10名,身体健康,无任何步行障碍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年龄(16.2±2.0)岁,身高(1.7±0.1)m.体重(56.1±7.0)kg.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取步态参数,采用遥测气体分析系统测定氧价,作为能量效率的指标.评测状态为自然步行、80%自然步频(慢速)以及120%自然步频(快速).结果 正常男性青少年中学生自然、慢速、快速行走状态下的步频分别为(101.3±8.5)、(80.4±8.5)、(121.1±10.0)步/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步速分别为(74.9±9.4)、(57.4±7.8)和(86.8±9.3)m/min,慢速与快速步速分别与自然步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耗氧量分别为(12.7±4.1)、(17.5±3.8)和(18.1±3.5)ml·min-1·kg-1,慢速与快速步频分别同自然步频比较,耗氧量均出现增加趋势(P<0.01);氧价分别为(0.140±0.011)、(0.193±0.049)和(0.192±0.035)ml·m-1·kg-1,慢速与快速步频氧价分别同自然步频氧价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自然步频的能量效率最高,步频加速或者减慢均使效率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肌肉固有谐振规律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3个疗程,共30 d。2组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肿胀评定法、改良的Fugl-Meyer量表、巴塞尔指数(BI)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G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GA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每天早餐后口服帕罗西汀,有睡眠障碍者允许睡前服用唑吡坦;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于入院后第2周至第3周期间,每天给予1次rTMS治疗(周六、周日除外),共治疗10次.于入选时及治疗1,2,4周时分别采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