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关于产业集群的风险却关注度不够,产业集群本身也存在着产生、发展和走向衰退、直至灭亡的过程。如何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或者在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和衰退期进行集群的升级,以此降低产业集群的风险和对集群风险突围,同时也降低由集群风险引发的区域经济衰退,唯一的路径选择就是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其次对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风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石家庄学院“县域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软科学基地”科研平台资助项目。一、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根据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存在从产生、成长、成熟直至失去竞争力逐渐衰退的过程,我们认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尤其是当其步入成熟期后,通过关注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其内生性和外生性风险,或者通过集群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延长其生命周期,使集群效应持续得到发挥。根据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识别产业集群所处的生命周期;第二,识别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第三,集群创新是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新英格兰高尔夫产业集群的衰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集群生产的高尔夫球杆采用的是钢制球杆,杆头采用的是铁制和木制杆头。当加利福尼亚高尔夫产业集群采用新材料制作产品时,新英格兰集群就失去了竞争力,许多企业被收购或退出这一产业领域。一般而言,集群在出现竞争力衰退时,在区域内会形成三种结果:一是区域内形成产业空洞:二是集群竞争力衰退被遏止,甚至竞争力回升;三是集群蜕变成另一种形式或产业的集群。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避免出现第一种结果,其次争取出现第二种结果或第三种结果。
二、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1、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
分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影响因素,首先需要分析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要素有哪些,见下表1。
2、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要素梳理。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和地理资源
自然资源是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自然资源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更是离不开自然资源,其中尤其是资源型产业集群,这类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依托当地某种自然资源而产生和兴起的。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大化,对资源索取的过度化,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此背景提出的。目前很多产业集群的衰退就是因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地资源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比如浙江省目前很多产业集群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稀缺、工业用地不能满足需求,水资源紧张,电力供应不足,资源短缺的后果直接导致了大量产业集群“外迁”以及由于“外迁”所引,起的产业“空心化”。地理资源主要是指集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等。很多产业集群是基于地理资源的优势产aa生的,比如广东东莞、福建晋江及其他沿海地带出现了以加工出口为生产特点的产业集群。
(2)区域内商业历史、文化传统
当地历史遗留的从事商业活动的社会风气、商业文化氛围可以成为当地商业兴起的一个条件。生活在这a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经营意识,培养了经营思想。正如马歇尔所说,具备同样技能、从事同样行业的人,相互从临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的了,甚至当地的孩子们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秘密”。例如河北省的安平丝网产业集群,丝网产业始源于绢罗加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县内起源地为黄城乡唐贝村,早在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该村就有织绢罗者。民国7年(1918年),在天津行医的安平县香管村人(民族实业家)徐老山先生,将日本的金属丝网生产技术引入河北安平,并在香管村办起了安平县第一个金属丝网厂。自此,安平开始有了金属丝网生产。
(3)政策和制度因素
正确的政府引导和支持以及相应的有效政策对产业集群将是一种有效的助推。制度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政府政策本身就属于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其次正式制度还包括战略选择。非正式制度包括文化资源,如政治理论、法律、宗教、价值观等;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等级制度、人际关系、家庭和婚姻关系等;精神资源包括理想、信仰、荣誉感、兴趣爱好等。
(4)市场需求状况
市场需求状况是产业集群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只有不断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状况,产业集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例子显示了产业集群的衰退都是由于不适应市场需求状况而造成的。比如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衰退现象。
(5)产业规模基础
产业的规模基础也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产业规模基础包括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规模基础:如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的数量、销售状况等;集群内专业市场的建设情况;集群内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基础其抗风险能力较强、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也比较强。
(6)创新要素
由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上文对产业集群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其最核心的路径选择。比如对于结构性风险而言,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状况,才能使整个产业集群不至于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结而终结。而对于路径依赖性风险而言,也是由于集群内部过度依赖已有的成果和竞争优势,与外部之间联系较少,从外部获取先进技术的动力不足,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要求产品升级换代时,集群内企业由于路径依赖性无法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便会导致整个集群的衰败。比如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温州永嘉桥头纽扣产业集群,因市场内向化,未能进行产品的创新,最终因专业领域狭窄等原因,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衰退。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1)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情况。包括区域内生产力促进中心、重點实验室、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状况以及各类研发机构的状况等。
2)创新投入状况。包括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产业集群内科技人员状况,比如科技人员的数量,高级职称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等。物质投入主要是指科技经费的投入状况、技改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科技投入对创新的产出有直接的关系。
三、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为4个模块(一级指标),依次为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产业集群创新基础、集群创新投入能力、集群创新产出能力;9个要素(二级指标):集群企业规模状况、基地专业市场建设情况、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研发机构状况、科技人力投入状况、科技物质投入状况、创新科技成果、创新产业化成果; 21个三级指标,详细内容见表2。
参考文献
[1] 张明龙. 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蔡宁, 吴结兵.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资源——结构”观的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张崇甫, 陈述云, 胡希铃. 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
宋万杰(1982-),男,硕士,现为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陆相林(1977-),男,博士,石家庄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风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石家庄学院“县域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软科学基地”科研平台资助项目。一、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根据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存在从产生、成长、成熟直至失去竞争力逐渐衰退的过程,我们认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尤其是当其步入成熟期后,通过关注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其内生性和外生性风险,或者通过集群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延长其生命周期,使集群效应持续得到发挥。根据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识别产业集群所处的生命周期;第二,识别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第三,集群创新是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新英格兰高尔夫产业集群的衰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集群生产的高尔夫球杆采用的是钢制球杆,杆头采用的是铁制和木制杆头。当加利福尼亚高尔夫产业集群采用新材料制作产品时,新英格兰集群就失去了竞争力,许多企业被收购或退出这一产业领域。一般而言,集群在出现竞争力衰退时,在区域内会形成三种结果:一是区域内形成产业空洞:二是集群竞争力衰退被遏止,甚至竞争力回升;三是集群蜕变成另一种形式或产业的集群。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避免出现第一种结果,其次争取出现第二种结果或第三种结果。
二、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1、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
分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影响因素,首先需要分析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要素有哪些,见下表1。
2、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产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要素梳理。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和地理资源
自然资源是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自然资源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更是离不开自然资源,其中尤其是资源型产业集群,这类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依托当地某种自然资源而产生和兴起的。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大化,对资源索取的过度化,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此背景提出的。目前很多产业集群的衰退就是因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地资源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比如浙江省目前很多产业集群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稀缺、工业用地不能满足需求,水资源紧张,电力供应不足,资源短缺的后果直接导致了大量产业集群“外迁”以及由于“外迁”所引,起的产业“空心化”。地理资源主要是指集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等。很多产业集群是基于地理资源的优势产aa生的,比如广东东莞、福建晋江及其他沿海地带出现了以加工出口为生产特点的产业集群。
(2)区域内商业历史、文化传统
当地历史遗留的从事商业活动的社会风气、商业文化氛围可以成为当地商业兴起的一个条件。生活在这a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耳濡目染,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经营意识,培养了经营思想。正如马歇尔所说,具备同样技能、从事同样行业的人,相互从临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的了,甚至当地的孩子们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秘密”。例如河北省的安平丝网产业集群,丝网产业始源于绢罗加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县内起源地为黄城乡唐贝村,早在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该村就有织绢罗者。民国7年(1918年),在天津行医的安平县香管村人(民族实业家)徐老山先生,将日本的金属丝网生产技术引入河北安平,并在香管村办起了安平县第一个金属丝网厂。自此,安平开始有了金属丝网生产。
(3)政策和制度因素
正确的政府引导和支持以及相应的有效政策对产业集群将是一种有效的助推。制度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政府政策本身就属于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其次正式制度还包括战略选择。非正式制度包括文化资源,如政治理论、法律、宗教、价值观等;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等级制度、人际关系、家庭和婚姻关系等;精神资源包括理想、信仰、荣誉感、兴趣爱好等。
(4)市场需求状况
市场需求状况是产业集群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只有不断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状况,产业集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例子显示了产业集群的衰退都是由于不适应市场需求状况而造成的。比如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衰退现象。
(5)产业规模基础
产业的规模基础也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产业规模基础包括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规模基础:如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的数量、销售状况等;集群内专业市场的建设情况;集群内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基础其抗风险能力较强、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也比较强。
(6)创新要素
由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上文对产业集群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其最核心的路径选择。比如对于结构性风险而言,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状况,才能使整个产业集群不至于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结而终结。而对于路径依赖性风险而言,也是由于集群内部过度依赖已有的成果和竞争优势,与外部之间联系较少,从外部获取先进技术的动力不足,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要求产品升级换代时,集群内企业由于路径依赖性无法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便会导致整个集群的衰败。比如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温州永嘉桥头纽扣产业集群,因市场内向化,未能进行产品的创新,最终因专业领域狭窄等原因,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衰退。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1)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情况。包括区域内生产力促进中心、重點实验室、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状况以及各类研发机构的状况等。
2)创新投入状况。包括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产业集群内科技人员状况,比如科技人员的数量,高级职称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等。物质投入主要是指科技经费的投入状况、技改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科技投入对创新的产出有直接的关系。
三、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为4个模块(一级指标),依次为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产业集群创新基础、集群创新投入能力、集群创新产出能力;9个要素(二级指标):集群企业规模状况、基地专业市场建设情况、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研发机构状况、科技人力投入状况、科技物质投入状况、创新科技成果、创新产业化成果; 21个三级指标,详细内容见表2。
参考文献
[1] 张明龙. 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蔡宁, 吴结兵.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资源——结构”观的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张崇甫, 陈述云, 胡希铃. 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
宋万杰(1982-),男,硕士,现为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陆相林(1977-),男,博士,石家庄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