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层状砂岩在冲击荷载和静荷载作用下层状砂岩的力学特性,对层理倾角为0°、15°、30°、45°、60°、75°、90°的试样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和静力压缩实验.对2种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层面倾角增大,砂岩峰值强度先减小再后增大;试样冲击压缩时试样峰值强度较大;静载条件下,随砂岩倾角的增大,弹性模量与强度均而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冲击压缩时,随角度的增加,弹性模量的变化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强度的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单轴压缩实验中,倾角为0°~75°试样发生剪切破坏,倾角为90°的试样发生
【机 构】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层状砂岩在冲击荷载和静荷载作用下层状砂岩的力学特性,对层理倾角为0°、15°、30°、45°、60°、75°、90°的试样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和静力压缩实验.对2种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层面倾角增大,砂岩峰值强度先减小再后增大;试样冲击压缩时试样峰值强度较大;静载条件下,随砂岩倾角的增大,弹性模量与强度均而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冲击压缩时,随角度的增加,弹性模量的变化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强度的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的“U”形;单轴压缩实验中,倾角为0°~75°试样发生剪切破坏,倾角为90°的试样发生劈裂和剪切混合破坏;冲击荷载作用下,试样在倾角为0°~60°时破碎形状为块状,在倾角为75°和90°时破坏形状为块状和片状混合.
其他文献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纹扩展问题,介绍了一种内聚力模型的方法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梁在静态条件下的断裂行为.利用Python开发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插入内聚力单元,并分别对三点弯曲素混凝土梁的Ι型断裂失效模式和L型混凝土板混合断裂失效模式进行模拟,验证了内聚力模型在素混凝土结构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四点弯曲的钢筋混凝土梁断裂过程模拟,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纹扩展过程和荷载-挠度曲线,并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见该方法适合于钢筋混凝土梁的断裂失效模拟.
针对过焊孔对柱梁节点受力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过焊孔对T形柱梁节点各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节点域的强度,不利于构件的变形性能,但可以提高构件的最大承载力.柱梁节点处过焊孔影响分析模型(analysis model,AM)的梁弯矩荷载分布.在梁柱节点的梁端部位,因过焊孔应力易集中,梁腹板弯矩荷载偏大.在梁端轴向0~80 mm范围内,梁腹板弯矩荷载相对小,其中,梁端轴向接近35 mm处的梁腹板弯矩荷载最小.在梁端轴向0~80 mm范围内,梁翼缘弯矩荷载相对大,这是
针对工业控制系统中智能化、网络化设备存在的漏洞威胁,展开面向工业控制联网设备的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联网设备类型的识别是后续获取设备详细信息和漏洞管理的关键,针对无法准确识别人机接口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通信长度和周期性特征的设备识别方法;此外,考虑工控漏洞库规模逐步扩大,提出一种多级索引信息匹配的漏洞检索方法.最后,结合联网设备的网络特性、业务特点及安全需求,设计一套适用于工业控制联网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设备类型识别准确性与漏洞检索方面有明显改善.
三级无刷交流发电机系统运行过程复杂,很难用明确的数学公式进行表达,其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参数的优化过程需要用模型的运行结果(而不是简单数学公式计算)来确定,这就导致传统的优化算法因仿真过程时间过长而不可行.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度继承的遗传算法.该算法首先将PID参数定义为种群内的个体,将上升时间及调节时间组合定义为优化目标,接着在寻优过程中将种群聚类为P个子类,对子类中精英个体利用航空发电机仿真模型运行结果进行适
为研究螺栓球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循环荷载作用下节点处高强度螺栓的疲劳问题,利用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完成了7组M39高强度螺栓在轴向拉伸应力循环下的变幅疲劳试验,通过对疲劳断口的形貌分析,揭示了变幅疲劳的破坏特征,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对试验数据进行折算,得到对应的等效常幅应力,经拟合绘制了变幅疲劳破坏的应力-寿命曲线并建立疲劳寿命计算方法,最后将此次变幅疲劳数据和已有的M39高强度螺栓常幅疲劳对比,证明了变幅疲劳破坏寿命可以等效成常幅疲劳问题来分析计算.变幅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应力循环次数达200
针对黄土改良方面,目前已形成天然纤维加筋土的体系,但对于纤维土的抗拉强度鲜有研究.随着国家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路基边坡的抗拉、抗裂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研究油菜籽壳加筋黄土的抗拉性能,设计单掺试验探究了油菜籽壳掺量、油菜籽壳长度、压实度对加筋黄土抗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加筋机理.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油菜籽壳加筋黄土抗拉强度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黄土中掺入油菜籽壳可以有效提高黄土的抗拉强度,各因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主次程度依次为油菜籽壳掺量、压实度、油菜籽壳长度.油菜籽壳掺量与长度之间存在协同
针对多数关于颗粒形状对砂性土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颗粒代替土粒的随机不规则形状和对比试验中土粒的体积不相等,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先对天然的硅质粗砂开展了直剪试验,后基于颗粒流离散元分析程序(particle flow code,PFC),采用Clump模块模拟真实砂粒的形状,生成天然砂样的PFC模型,进而对直剪试验进行模拟.设计了基于圆形颗粒的对比试验以揭示颗粒形状对砂性土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只有在较高的法向应力下才可以增加砂性土的剪切峰值强度
为探究受干密度变化影响下的压实黄土垂直积水入渗特性,以延安黄土为例,利用自主研发的一套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装置,设置3组不同干密度压实土柱进行常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入渗率和湿润锋前进速率与压实黄土干密度存在负相关性,导致相同积水入渗时段的干密度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少,湿润锋前进距离越短;干密度变化对入渗率影响主要体现在积水入渗前期,随时间推移影响程度逐渐减小;积水入渗试验中,同一深度相邻传感器响应时间间隔与压实黄土干密度存在正相关性,且干密度越大,土体增湿过程越相对缓慢;试验土体增湿过程中,渗透系数
混凝土受力破坏机理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混凝土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演变特征,分别选取不同强度下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压缩破坏试验,从中获取加压过程中不同荷载作用下试块表面的图像.应用分形理论,根据图像分析计算各个试块在不同状态下损伤的分形维数,并研究了试块初始损伤与其破坏速率之间的关联性,由此分析混凝土内部结构组成特征,揭示其破坏的放大效应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混凝土损伤的分形维数呈增大趋势,初始损伤越大,其破坏速率越快.C20混凝土由初始损伤分形维数最大的1.4177增加到后期的1.
充分认识流体在碳酸盐岩酸蚀裂隙面上的渗流传热特性,实现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碳酸盐岩热储非均质性和缝洞发育的突出特点,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高温常规三轴试验系统,真实模拟岩石裂隙的真实对流换热过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碳酸盐岩单裂隙渗流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开展了实际热储层环境条件下对流换热仿真分析,研究了碳酸盐岩裂缝渗流传热耦合机理.结果表明,裂缝表面进行非均匀性溶蚀,形成一条具有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达到改善流体渗流条件的目的;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