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形势下,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政治教学。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政治课堂,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二、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习,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叶圣陶曾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主旨就是要实行情境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动力,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如在讲解《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课时,通过模拟选举的方式,让每组学生推举一名候选人,通过候选人的竞选,以及学生的投票选举,让学生了解选举的程序,并通过自己的投票和投票结果,让学生明白参与选举的重要性,这样既避免了课堂内容死板,又让学生熟悉我国选举的方式,明确自己享有的政治权利。因此,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参与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其次,教師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到新的知识。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思想政治课经济学部分往往是很多学生学习的软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所以在面对一些经济现象时,往往觉得理解起来特别困难。在讲解《经济生活》中关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在一天的早、中、晚三餐中,到食堂去了解食堂的供应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就餐情况,让学生感受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消费情况和存在的浪费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确如何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所要学的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对接起来,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持久地吸引学生学政治的注意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汝涛.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与学,2005,(2).
[2]谢建.程家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Ⅲ.《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4期
[3]乔金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1).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政治课堂,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二、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习,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叶圣陶曾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主旨就是要实行情境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动力,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如在讲解《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课时,通过模拟选举的方式,让每组学生推举一名候选人,通过候选人的竞选,以及学生的投票选举,让学生了解选举的程序,并通过自己的投票和投票结果,让学生明白参与选举的重要性,这样既避免了课堂内容死板,又让学生熟悉我国选举的方式,明确自己享有的政治权利。因此,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参与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
其次,教師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最后,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性极高,一开展这样的活动,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到新的知识。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思想政治课经济学部分往往是很多学生学习的软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所以在面对一些经济现象时,往往觉得理解起来特别困难。在讲解《经济生活》中关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在一天的早、中、晚三餐中,到食堂去了解食堂的供应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就餐情况,让学生感受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消费情况和存在的浪费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确如何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所要学的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对接起来,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持久地吸引学生学政治的注意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汝涛.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与学,2005,(2).
[2]谢建.程家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Ⅲ.《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4期
[3]乔金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