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企事业单位都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设备各部分、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设备局部异常就会导致整机停运,甚至整个生产作业流水线或车间停产。所以一旦发生故障,修理费用、停机损失均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严重危害。鉴于此,本文就如何降低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故障一般是指设备丧失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的现象,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都有其客观规律。要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首先应搞清发生故障的外因、内因及其对故障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进而找出故障的机理,以有效地预防和消除故障发生原因。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设备故障概述
(1)设备故障的定义
故障一般是指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磨损、负荷冲击、电磁振动、气体腐蚀等因素影响,总会发生一些零件的磨损、变形、紧固件的松动、绝缘介质的老化等变化,使其设备系统、零部件丧失了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的现象。
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都有其客观规律。这些变化,在初期是可以通过巡检、维修保养来发现并达到改善的。但是,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该保养的没有保养;该检修的没有检修;该更换的没有更换,那就势必会进一步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的故障和事故,从而使设备被迫中断运行。就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生产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导致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
(2)设备故障的原因和模式
设备的设计缺陷、原材料缺陷、加工制造的缺陷,以及安装缺陷、运转中的问题,都可以使设备的零部件在运行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设备故障发生。分为主体原因和外部原因,主体原因主要是设计、原材料和加工制造缺陷或不足,而外部原因主要是安装精度不良,以及运转条件、润滑不良、操作失误、维修不正确等。
生产中常见的故障模式有:异常振动、磨损、异常声响、腐蚀、渗漏、裂纹、绝缘老化、油质劣化、材质劣化、松动、异常温度、堵塞和动不平衡等模式。而异常振动、磨损和异常声响故障占动设备故障超过6成。
(3)设备故障的分布规律
设备故障随时间变化规律呈不同的缝补类型,典型故障曲线是浴盆曲线:
按照这种故障曲线,设备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分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早期故障期对于机械设备又叫磨合期。在此期间,开始的故障率很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故障率迅速下降。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所致,或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进入偶发故障期,设备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在此期间,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其故障率最低,而且稳定,这是设备的正常工作期或最佳状态期。在此间发生的故障多因为设计、使用不当及维修不力产生的,可以通过提高设计质量、改进管理和维护保养使故障率降到最低。在设备使用后期,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故障率不断上升。因此认为如果在耗损故障期开始时进行大修,可经济而有效地降低故障率。
二、降低机械动力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的有效措施
(1)、树立安全意识
近些年来,机械设备事故频发,这不仅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意识越来越重视,企业工厂也纷纷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加强对企业工厂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教育,使其能够真正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确保现场企业工厂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企业工厂应该制定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工厂人员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来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坚决不允许随意使用机械设备,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企业工厂管理人员要及时阻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此外,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在机械设备运行前,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整个企业工厂的工作进度。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
机械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与生产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有密切的联系。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主要有以下途径:加大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级人员培训班,做好安全教育和专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要严格规范技能考核制度,严把合格证发放关,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熟悉和了解各种机械性能,最终做到持证上岗。这样能够确保每个机械操作人员熟悉掌握应用机械的机械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机械安全因素、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要增强每个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样能够及早发现设备机械中潜伏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处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对设备使用者适应性培训
大型先进、专业设备投入使用前,选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现场技术操作人员赴厂家进行有针对性现场操作、使用、管理培训,做到设备管理者尽早熟悉设备性能、原理,设备使用操作者尽早掌握设备操作、维护、保养以及故障判断和排除的各种技能,从而实现科学管理、规范操作,高效使用好设备,避免由于管理、操作人员对新设备、新装置性能不熟、原理不清、操作、维护保养规程不知而造成的各种安全风险。
(4)、加强机械设备点检的完善
机械设备点检是指在全员维修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人体的感官,比如看、听、闻、摸等,或者用仪表等工具,按照检验标准,定期、定点的对动力设备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认真记录、分析、处理以及做好反馈工作。 为确保设备安全管理上水平,设备检查工作进一步常态化,设备检查以现场设备设施的完整性、操作维护保养的规范性、以及设备使用记录、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为主。对检查出的各类问题,开具整改通知单,视情况限期整改并且由现场安全监理实行监督消项,同时作为下次检查复核的重点。目前设备检查分3类:
1、定期检查。按照程序文件开展的季节性设备检查,根据不同的季节特性,检查重点不同。
春季起步检查,以冬季设备修理质量、冬季设备操作、使用规程执行情况以及冬季设备封存效果为重点。
夏季设备检查,检查内容以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设备资料、物资油料管理、设备应知应会知识(四懂三会)等为重点。
秋季设备抽查,以设备防风检查、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操作培训、油料换季、入冬防冻保温的准备为重点。
冬季检查以设备的冬季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规范检查,冬防保温设备专项检查,以及冬季设备封存、驻井人员生活设施检查。
2、专项检查。以集团公司、兄弟公司部署的设备部门参与的安全、消防、资质、管理等专项检查。首先是企业内部使用部门自检自查,设备主管部门复查,集团公司上级部门组织抽查的程序。
3、加强对关键设备检测,根除设备隐患。加强对在用老旧钻机及特种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加强设备隐患的识别与评价,及时发现本质安全隐患,及时治理,通过抓设备、设备安全标准规范、抓在用关键设备、重点部位的技术检测、抓老旧设备隱患识别、抓隐患治理等具体工作为钻井安全生产提供硬件保障;
4、坚持“三不放过”原则,狠抓设备事故管理。“三不放过”原则是: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不论是设备质量事故,还是误操作事故,或者属于人为维护保养使用事故,对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度解析,分析产生事故的主、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对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将事故通报下属各单位,进行经验分享教育,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严把设备进场验收关
当设备配置工作完成以后,施工管理人员就要对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以及运输路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机械设备能够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并且,相关质检人员要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存在故障的机械设备,立刻退回生产厂家,坚决不允许继续投入到施工中,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
(6)、建立和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依、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至始至终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实行定机定人、由具有操作经验、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来掌控设备
(7)、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在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制定出一定的规范和选用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专门进行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在制定方面主要针对包括开机前检查、运行中巡检以及日常保养等在内的日常工作为操作人员制定出详细的制度规范,同时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在责任心方面,可将修理效果与个人的效益工资挂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修理人员责任心的养成,同时也能够增强修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应付复杂多变情况的应变能力。另外,为了增强责任心,可以把工作内容表格化,这样能够确保将保养维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在职责范围便于随时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8)、做好点检及巡检工作
预防性维护工作的执行,要想在合适的时间做,并且做到点上,计划特别重要。但怎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呢,这就需要前期的设备点检及巡检工作踏实有效的进行,只有通过生产工人的认真点检,才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只有通过维修工人的细致巡检,才能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或者提出预修方案,为计划预修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一份专业的预修计划,不是“拍脑袋”写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点检及巡检中记录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所以,点检及巡检工作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预修计划制定的科学与否,也直接决定了设备故障率的高低。
(9)、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是减少故障发生频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建立规章制度来规范具体的操作流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任务,清晰职责。对于缺乏站级维护的情况,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通过相应的考核之后方可上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管理快捷的二级维护体系,故障检测和修复的时间有效缩短,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技术人员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设备故障管理是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修管理的基础,其核心就是降低故障率,提升设备运行状态。因此,必须对设备的故障管理树立正确的认识,建立一支机动性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维修组织,制定相应完善的一套管理措施,切实把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并且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避免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企业的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岳波.浅析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J].民营科技,2011(3).
[2]李宗贤.工程机械维修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3]程绍波.热电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的可视化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術企业,2012(03).
[4]张涛.浅议供电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5]刘思友.精细管理测量设备降低仪表故障频率[J].中国设备工程,2012,(8).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故障一般是指设备丧失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的现象,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都有其客观规律。要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首先应搞清发生故障的外因、内因及其对故障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进而找出故障的机理,以有效地预防和消除故障发生原因。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设备故障概述
(1)设备故障的定义
故障一般是指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磨损、负荷冲击、电磁振动、气体腐蚀等因素影响,总会发生一些零件的磨损、变形、紧固件的松动、绝缘介质的老化等变化,使其设备系统、零部件丧失了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的现象。
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都有其客观规律。这些变化,在初期是可以通过巡检、维修保养来发现并达到改善的。但是,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该保养的没有保养;该检修的没有检修;该更换的没有更换,那就势必会进一步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的故障和事故,从而使设备被迫中断运行。就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生产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导致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
(2)设备故障的原因和模式
设备的设计缺陷、原材料缺陷、加工制造的缺陷,以及安装缺陷、运转中的问题,都可以使设备的零部件在运行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设备故障发生。分为主体原因和外部原因,主体原因主要是设计、原材料和加工制造缺陷或不足,而外部原因主要是安装精度不良,以及运转条件、润滑不良、操作失误、维修不正确等。
生产中常见的故障模式有:异常振动、磨损、异常声响、腐蚀、渗漏、裂纹、绝缘老化、油质劣化、材质劣化、松动、异常温度、堵塞和动不平衡等模式。而异常振动、磨损和异常声响故障占动设备故障超过6成。
(3)设备故障的分布规律
设备故障随时间变化规律呈不同的缝补类型,典型故障曲线是浴盆曲线:
按照这种故障曲线,设备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分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早期故障期对于机械设备又叫磨合期。在此期间,开始的故障率很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故障率迅速下降。此期间发生的故障主要是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所致,或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进入偶发故障期,设备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在此期间,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其故障率最低,而且稳定,这是设备的正常工作期或最佳状态期。在此间发生的故障多因为设计、使用不当及维修不力产生的,可以通过提高设计质量、改进管理和维护保养使故障率降到最低。在设备使用后期,由于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故障率不断上升。因此认为如果在耗损故障期开始时进行大修,可经济而有效地降低故障率。
二、降低机械动力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的有效措施
(1)、树立安全意识
近些年来,机械设备事故频发,这不仅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人们对于安全生产意识越来越重视,企业工厂也纷纷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加强对企业工厂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教育,使其能够真正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确保现场企业工厂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企业工厂应该制定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工厂人员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来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坚决不允许随意使用机械设备,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企业工厂管理人员要及时阻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此外,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在机械设备运行前,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整个企业工厂的工作进度。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
机械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与生产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有密切的联系。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主要有以下途径:加大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级人员培训班,做好安全教育和专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要严格规范技能考核制度,严把合格证发放关,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熟悉和了解各种机械性能,最终做到持证上岗。这样能够确保每个机械操作人员熟悉掌握应用机械的机械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机械安全因素、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要增强每个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样能够及早发现设备机械中潜伏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处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对设备使用者适应性培训
大型先进、专业设备投入使用前,选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现场技术操作人员赴厂家进行有针对性现场操作、使用、管理培训,做到设备管理者尽早熟悉设备性能、原理,设备使用操作者尽早掌握设备操作、维护、保养以及故障判断和排除的各种技能,从而实现科学管理、规范操作,高效使用好设备,避免由于管理、操作人员对新设备、新装置性能不熟、原理不清、操作、维护保养规程不知而造成的各种安全风险。
(4)、加强机械设备点检的完善
机械设备点检是指在全员维修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人体的感官,比如看、听、闻、摸等,或者用仪表等工具,按照检验标准,定期、定点的对动力设备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认真记录、分析、处理以及做好反馈工作。 为确保设备安全管理上水平,设备检查工作进一步常态化,设备检查以现场设备设施的完整性、操作维护保养的规范性、以及设备使用记录、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为主。对检查出的各类问题,开具整改通知单,视情况限期整改并且由现场安全监理实行监督消项,同时作为下次检查复核的重点。目前设备检查分3类:
1、定期检查。按照程序文件开展的季节性设备检查,根据不同的季节特性,检查重点不同。
春季起步检查,以冬季设备修理质量、冬季设备操作、使用规程执行情况以及冬季设备封存效果为重点。
夏季设备检查,检查内容以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设备资料、物资油料管理、设备应知应会知识(四懂三会)等为重点。
秋季设备抽查,以设备防风检查、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操作培训、油料换季、入冬防冻保温的准备为重点。
冬季检查以设备的冬季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规范检查,冬防保温设备专项检查,以及冬季设备封存、驻井人员生活设施检查。
2、专项检查。以集团公司、兄弟公司部署的设备部门参与的安全、消防、资质、管理等专项检查。首先是企业内部使用部门自检自查,设备主管部门复查,集团公司上级部门组织抽查的程序。
3、加强对关键设备检测,根除设备隐患。加强对在用老旧钻机及特种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加强设备隐患的识别与评价,及时发现本质安全隐患,及时治理,通过抓设备、设备安全标准规范、抓在用关键设备、重点部位的技术检测、抓老旧设备隱患识别、抓隐患治理等具体工作为钻井安全生产提供硬件保障;
4、坚持“三不放过”原则,狠抓设备事故管理。“三不放过”原则是: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不论是设备质量事故,还是误操作事故,或者属于人为维护保养使用事故,对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度解析,分析产生事故的主、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对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将事故通报下属各单位,进行经验分享教育,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严把设备进场验收关
当设备配置工作完成以后,施工管理人员就要对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以及运输路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机械设备能够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并且,相关质检人员要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存在故障的机械设备,立刻退回生产厂家,坚决不允许继续投入到施工中,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
(6)、建立和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依、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至始至终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实行定机定人、由具有操作经验、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来掌控设备
(7)、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在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制定出一定的规范和选用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专门进行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在制定方面主要针对包括开机前检查、运行中巡检以及日常保养等在内的日常工作为操作人员制定出详细的制度规范,同时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在责任心方面,可将修理效果与个人的效益工资挂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修理人员责任心的养成,同时也能够增强修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应付复杂多变情况的应变能力。另外,为了增强责任心,可以把工作内容表格化,这样能够确保将保养维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在职责范围便于随时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8)、做好点检及巡检工作
预防性维护工作的执行,要想在合适的时间做,并且做到点上,计划特别重要。但怎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呢,这就需要前期的设备点检及巡检工作踏实有效的进行,只有通过生产工人的认真点检,才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之中;只有通过维修工人的细致巡检,才能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或者提出预修方案,为计划预修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一份专业的预修计划,不是“拍脑袋”写出来的,而是通过对点检及巡检中记录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所以,点检及巡检工作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预修计划制定的科学与否,也直接决定了设备故障率的高低。
(9)、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是减少故障发生频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建立规章制度来规范具体的操作流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任务,清晰职责。对于缺乏站级维护的情况,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通过相应的考核之后方可上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管理快捷的二级维护体系,故障检测和修复的时间有效缩短,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技术人员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设备故障管理是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修管理的基础,其核心就是降低故障率,提升设备运行状态。因此,必须对设备的故障管理树立正确的认识,建立一支机动性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维修组织,制定相应完善的一套管理措施,切实把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并且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避免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企业的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岳波.浅析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J].民营科技,2011(3).
[2]李宗贤.工程机械维修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3]程绍波.热电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的可视化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術企业,2012(03).
[4]张涛.浅议供电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5]刘思友.精细管理测量设备降低仪表故障频率[J].中国设备工程,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