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生的创新是指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上,学生有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中有新的发现;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阶段应重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方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
一、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进行学习。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有效发展。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例如,当学生在发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此时教师要鼓励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師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学生的创新,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内心的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现者和探究者。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当学生已经知道周长的意义就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也能够用直尺测量出直线图形的周长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能想办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这一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用自己准备好的圆片、毛线、直尺、软尺纷纷动起手来。接着说:“请你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由于受到这个问题的启发。学生都不局限于一种测量方法。他们还努力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先用毛线把圆围一圈,并在毛线上作好记号.再用直尺量出毛线的长度就测量出了圆的周长;有的同学直接用软尺在圆上围一圈.围出的软尺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有的同学先在圆上作一个记号,再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周,也测量出了圆的周长;有的同学竟把圆对折,用软尺量出圆一半的长度,再乘2,就求到了圆的周长;还有的同学受到了这个同学的启发,说还可以把圆对折两次,量出长度以后再乘4,多么富有创造性的发现,作为教师无不为孩子们的这些发现而惊讶。
三、教师要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必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先出示了李老师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然后设疑“你认为李老师每天上班走那条路更合算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手中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在探索中自然的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尝试、实验、思考、总结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探索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教师不失时机地问:“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你能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测出必要的数据来计算他们的面积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走下座位,有的测量电视屏幕、有的测量课桌的表面、有的测讲桌的面、还有的两人一组测量黑板的长和宽,不一会儿,一个个答案就呈现出来。
五、教师要倡导反思性的学习方式
反思,是指回顾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一个人能够进行创新的必备素质。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并持之以恒.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当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如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你是怎样准确的找到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的。”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如“本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当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时,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一单元或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何关系?能用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表示出来吗?哪些知识掌握好,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当老师批改作业或者测验后.学生还可以反思“我这次错在什么地方,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正?今后在做这类题时需要注什么。”
通过反思活动.学生能及时回顾自己所经历的思考和学习过程,能针对问题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学生也能在反思活动中获得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积极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方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
一、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进行学习。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有效发展。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例如,当学生在发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此时教师要鼓励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師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学生的创新,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内心的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现者和探究者。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当学生已经知道周长的意义就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也能够用直尺测量出直线图形的周长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能想办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这一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用自己准备好的圆片、毛线、直尺、软尺纷纷动起手来。接着说:“请你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由于受到这个问题的启发。学生都不局限于一种测量方法。他们还努力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先用毛线把圆围一圈,并在毛线上作好记号.再用直尺量出毛线的长度就测量出了圆的周长;有的同学直接用软尺在圆上围一圈.围出的软尺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有的同学先在圆上作一个记号,再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周,也测量出了圆的周长;有的同学竟把圆对折,用软尺量出圆一半的长度,再乘2,就求到了圆的周长;还有的同学受到了这个同学的启发,说还可以把圆对折两次,量出长度以后再乘4,多么富有创造性的发现,作为教师无不为孩子们的这些发现而惊讶。
三、教师要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必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先出示了李老师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然后设疑“你认为李老师每天上班走那条路更合算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手中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在探索中自然的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尝试、实验、思考、总结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探索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教师不失时机地问:“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你能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测出必要的数据来计算他们的面积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走下座位,有的测量电视屏幕、有的测量课桌的表面、有的测讲桌的面、还有的两人一组测量黑板的长和宽,不一会儿,一个个答案就呈现出来。
五、教师要倡导反思性的学习方式
反思,是指回顾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一个人能够进行创新的必备素质。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并持之以恒.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当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如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你是怎样准确的找到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的。”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如“本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当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时,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这一单元或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何关系?能用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表示出来吗?哪些知识掌握好,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当老师批改作业或者测验后.学生还可以反思“我这次错在什么地方,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正?今后在做这类题时需要注什么。”
通过反思活动.学生能及时回顾自己所经历的思考和学习过程,能针对问题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学生也能在反思活动中获得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积极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