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对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3”单招班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自然环境适应方面较好,在学习社会环境适应、学业适应、学习心理适应方面适应较差,且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为了使“9+3”单招班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本研究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优化人培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以期提高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习得性和学习成就感,使其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9+3”单招学生;学习环境;学业;学习心理;适应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2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关于民族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川委厅〔2017〕66号文件)指出“全面壮大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工程方面,该文件提出通过四种模式来实施高职、专科技能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其中一种模式就是“以高职单招方式,面向‘9+3’中职毕业生录取500名学生,培养3年取得专科学历” [2]。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也紧跟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步伐,自2018年开始采取“知识+技能”的方法招收“9+3”高职单招的学生,招收的对象为“9+3”学校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应往届毕业生,现在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18级168人,2019级437人,2020级466人。为了解这些学生入学以后的学习适应问题,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四川幼专“9+3”高职单招班的学生,共492人。其中一年级(2020级)学生321人,占比65.2%;二年级学生(2019级)169人,占比34.3%;三年级(2018级)学生2人,占比0.4%(具体见表1)。因2018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故样本个数较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本次调查的问卷参照华东师大周步成编制的《学习适应量表》、方晓义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张拴云编制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调查问卷》,在以上量表和问卷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研究的《“9+3”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问卷共65个小题,涉及3个维度,分别是学习环境适应、学业适应和学习心理适应,并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进行编制。
本研究采用的访谈法主要围绕问卷调查中涉及的3个维度展开,访谈的对象主要是问卷中数据反映的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和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以便了解“9+3”高职单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9+3”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在学生填写完毕后,通过问卷星导出spss数据,利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上述研究方法能较好地满足研究需要,所得的统计结果能反映本研究所要了解的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與效度分析
在信度分析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 ɑ系数法分析问卷发现,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963,维度一的信度为0.857,维度二的信度为0.936,维度三的信度为0.943(具体见表2)。问卷总体信度和各维度信度都较高,可以用于统计分析。
在效度分析上,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949,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具体见表3),表明问卷搜集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学习环境适应分析
环境作为一个人生存的载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等;社会环境包括人造建筑、社会风俗习俗、规章制度和人际关系等。“9+3”单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首先面临的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降水量等都与学生以前所在的地方不同;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风光的不同、新的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适应。
本研究在对学习环境适应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的时候发现,相关选项得分普遍较低,说明“9+3”单招学生在环境适应方面尤其是在社会环境中与汉族学生的交往较差。得分最低的一项是“和汉族朋友在一起时讲汉语”。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有的学生表示“因班上全是同民族的学生,没有机会和汉族学生交朋友,在班上都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民族学生在与本民族同学交流的时候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有的学生提到“由于自身普通话基础差,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很多音节和字母发音不清,害怕说出来会被其他同学笑话”。
本研究在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因三年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且样本数量较少,故不列入比较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这两个年级的显著性差异为0.081,大于0.05,差异显著。一年级学生刚入校,难免在环境方面存在不适应。“学校环境与想象中的大学环境有些差异”“学校位置比较偏僻,对校园周边的环境不太熟悉”,在与一年级学生进行访谈时学生如是说。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已然适应了学校的环境,适应了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方式。 (三)学业适应分析
学业即学习的课业、学习的功课,完成学业也是每个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为了解“9+3”单招学生的学业适应问题,本研究主要从课程的设置、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三个方面来设置这一维度的题项。
通过对学业适应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学生整体得分较高,说明学生能适应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但是“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能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上课喜欢做笔记”“能根据学习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几个题项得分较低,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发现所学的课程内容比以前复杂了,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还要学习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课程难度方面和以前中职学校相比,也有所加大,有的学生得过且过,甚至打着“60分万岁”的旗号,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进入大学后,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比以前多,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成了娱乐活动(上网追剧、玩游戏、寝室睡大觉等),不仅荒废了学业,也会对自己今后的就业造成影响。
本研究在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在学业适应方面,两个年级的差异显著,为0.076,大于0.05。在对两个年级的散点图进行分析时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学业适应方面优于一年级。为此,本研究对两个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
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访谈时,有同学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教知识,还教一些学习方法”“由于普通话基础差,老师就让我模仿《教师口语》教材后面的录音来跟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比以前要好点”。在跟一年级学生访谈时,同学们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是刚入校,加之很多不适应,还没有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知识以前没有接触过,一些专业名词无法理解,也不知道怎么查找资料,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四)学习心理适应分析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之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应激反应 [3]。比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的知识是学生以前接触过的或者理解起来很轻松的知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轻松的、心情是愉悦的。反之,如果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可以用“煎熬”两字来形容,学生心情是焦虑的,学习动机无法长久保持。在没有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学生慢慢地就会放弃这门课程,甚至还会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本研究通过对“9+3”单招学生学习心理适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的题项得分较低,说明“9+3”学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较差。“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有用”这一题项得分最低,通过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晰,没有形成专业认同感。有学生提到“我不喜欢学前教育,这都是我爸妈帮我选的”。
“学习成绩还可以”“同学都很喜欢我”等题项得分偏高,本研究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学生提到最多的就是“在技能课上感觉成绩还可以,但是对于文化课成绩,自我感觉就没那么良好”。因为受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这些学生在舞蹈、唱歌等技能课上表现较好,也经常参加学校和系部组织的活动,所以他们自我感觉技能课的成绩还是可以接受。
维度三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值为0.063,大于0.05。结合维度三的散点图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要优于二年级。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对学校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充满了向往,故学习动机强,学习心理适应较好。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积极性降低,专业课学习的难度加大,致使部分學生的学习动机下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故学习心理适应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9+3”单招学生社会环境适应性较差;学业适应和学习心理适应性较差,且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使“9+3”单招班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本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的重中之重,要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就需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方案。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学生的蓝图,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就好比设计师在建造房屋之前首先要设计图纸。
在前期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制定了适合“9+3”单招班学生的《三年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民族地区9+3大专)》。该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职业面向、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计划、专业主干课程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划。
在培养目标上,该方案突出职业面向和培养定位,强调学生毕业5年后所要达到的职业素养和基本能力,将其具体表述为“本专业将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绵阳,面向四川,培养秉持‘幼儿为本’理念,具有爱幼乐教情怀,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和管理工作的民族地区骨干型幼儿教师”。
在毕业要求上,该方案根据学前教育二级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指标(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的要求,设置了具体的二级指标,在设置上符合学生3年毕业后所达到的要求,尤其强调增进民族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他们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该方案针对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差的特点,减少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比重,增加了教师口语课程的比重,为了发挥民族学生在舞蹈方面的特长,特开设民族民间舞和幼儿舞创编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按照李秉德先生的提法,教学活动包括七个要素:首先是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其次是教师和学生联结的中介——课程,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受制于一定的教学目的,这些要素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开展;最后,教学结束之后是教学反馈。这七个方面的要素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
面对“9+3”单招班的学生,如果授课教师还是只使用讲授法的话,教学将是低效的,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问题解决法等 [4]。
例如,教师在学前教育基本原理游戏章节的教学中,便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在小组讨论之前,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组长的任务是统筹协调全组同学,记录员的任务是记录每位组员的发言观点,发言人要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组内的观点(发言人需要轮流来进行)。同时每个组需要想出一个适合自己组的名称。任务安排好之后,教师应给定相应的时间,并且进行巡回指导。
同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中,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点。结合任务驱动法,教师可在讲解本节内容之前,首先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查阅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官方微信号推送的一篇文章《史册流芳,薪火相传》,通过了解历史沿革,感受在经济支撑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发展变化;通过网络资源查阅自己家乡经济对教育支撑的数据。在这两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便能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此外,以教育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时,出现了3个较抽象的名词,分别是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3个术语呢?本研究认为,教师可引入案例,即呈现3个教育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教育现象分别反映出什么样的教育问题,揭示了什么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便对这3个术语有了清楚的了解。这便是“问题解决法”的体现。
(三)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即在课堂这个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是作为具有同等地位的生命主体存在,而非作为个体出现。言外之意就是,仅有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不能称之为教学。仅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叫作舞台剧的表演: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5],这种模式也不能称之为教学。仅有学生的“学”而没有教师的“教”,叫作自学,这是当下的学习方式之一。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在学生,要改革教学方法,学生就应该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3”单招班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出现了学习不适应的情况。
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是课前预习,大学学习与中学阶段显然不同,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知识内容量的增加,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里的预习并不是说把教材中的章节浏览一遍,而是指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还可以与同小组的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对这些名词的看法。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把一些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标注出来,带着问题听讲。
其次是课中理解,教师授课大都不会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输,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必然会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要注重理解并做好笔记。
最后是课后巩固,面对在课堂中记录的笔记,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中国知网”等数字资源翻阅查询,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学术沙龙”,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
四、结语
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事情,学校、教师和学生应通过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应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创新,采用适合民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应努力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此,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就感会大大提高,毕业后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2-03)[2020-12-21]. http://www.qstheor 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2]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EB/OL]. (2020-05-12)[2020-12-19]. https://cbgc.scol.com.cn/home/285039.
[3] 刘毅玮.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58.
[4] 姚利民,段文彧.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8):63.
[5] 葉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师之友,2004(01):50.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绵阳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四川幼专‘9+3’高职单招班为例”(课题编号:MZY20B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阮晓磊(1990—),男,硕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二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袁芹(1995—),女,学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9+3”单招学生;学习环境;学业;学习心理;适应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2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关于民族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川委厅〔2017〕66号文件)指出“全面壮大深度贫困县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实施人才定向培养工程方面,该文件提出通过四种模式来实施高职、专科技能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其中一种模式就是“以高职单招方式,面向‘9+3’中职毕业生录取500名学生,培养3年取得专科学历” [2]。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也紧跟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步伐,自2018年开始采取“知识+技能”的方法招收“9+3”高职单招的学生,招收的对象为“9+3”学校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应往届毕业生,现在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18级168人,2019级437人,2020级466人。为了解这些学生入学以后的学习适应问题,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四川幼专“9+3”高职单招班的学生,共492人。其中一年级(2020级)学生321人,占比65.2%;二年级学生(2019级)169人,占比34.3%;三年级(2018级)学生2人,占比0.4%(具体见表1)。因2018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故样本个数较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本次调查的问卷参照华东师大周步成编制的《学习适应量表》、方晓义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张拴云编制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调查问卷》,在以上量表和问卷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研究的《“9+3”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问卷共65个小题,涉及3个维度,分别是学习环境适应、学业适应和学习心理适应,并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进行编制。
本研究采用的访谈法主要围绕问卷调查中涉及的3个维度展开,访谈的对象主要是问卷中数据反映的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和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以便了解“9+3”高职单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9+3”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在学生填写完毕后,通过问卷星导出spss数据,利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上述研究方法能较好地满足研究需要,所得的统计结果能反映本研究所要了解的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與效度分析
在信度分析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 ɑ系数法分析问卷发现,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963,维度一的信度为0.857,维度二的信度为0.936,维度三的信度为0.943(具体见表2)。问卷总体信度和各维度信度都较高,可以用于统计分析。
在效度分析上,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949,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具体见表3),表明问卷搜集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学习环境适应分析
环境作为一个人生存的载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等;社会环境包括人造建筑、社会风俗习俗、规章制度和人际关系等。“9+3”单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首先面临的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降水量等都与学生以前所在的地方不同;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风光的不同、新的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适应。
本研究在对学习环境适应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的时候发现,相关选项得分普遍较低,说明“9+3”单招学生在环境适应方面尤其是在社会环境中与汉族学生的交往较差。得分最低的一项是“和汉族朋友在一起时讲汉语”。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有的学生表示“因班上全是同民族的学生,没有机会和汉族学生交朋友,在班上都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民族学生在与本民族同学交流的时候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有的学生提到“由于自身普通话基础差,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很多音节和字母发音不清,害怕说出来会被其他同学笑话”。
本研究在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因三年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且样本数量较少,故不列入比较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这两个年级的显著性差异为0.081,大于0.05,差异显著。一年级学生刚入校,难免在环境方面存在不适应。“学校环境与想象中的大学环境有些差异”“学校位置比较偏僻,对校园周边的环境不太熟悉”,在与一年级学生进行访谈时学生如是说。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已然适应了学校的环境,适应了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方式。 (三)学业适应分析
学业即学习的课业、学习的功课,完成学业也是每个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为了解“9+3”单招学生的学业适应问题,本研究主要从课程的设置、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三个方面来设置这一维度的题项。
通过对学业适应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学生整体得分较高,说明学生能适应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但是“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能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上课喜欢做笔记”“能根据学习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几个题项得分较低,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发现所学的课程内容比以前复杂了,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还要学习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课程难度方面和以前中职学校相比,也有所加大,有的学生得过且过,甚至打着“60分万岁”的旗号,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进入大学后,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比以前多,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成了娱乐活动(上网追剧、玩游戏、寝室睡大觉等),不仅荒废了学业,也会对自己今后的就业造成影响。
本研究在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在学业适应方面,两个年级的差异显著,为0.076,大于0.05。在对两个年级的散点图进行分析时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学业适应方面优于一年级。为此,本研究对两个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
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访谈时,有同学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教知识,还教一些学习方法”“由于普通话基础差,老师就让我模仿《教师口语》教材后面的录音来跟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比以前要好点”。在跟一年级学生访谈时,同学们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是刚入校,加之很多不适应,还没有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知识以前没有接触过,一些专业名词无法理解,也不知道怎么查找资料,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四)学习心理适应分析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之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应激反应 [3]。比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的知识是学生以前接触过的或者理解起来很轻松的知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轻松的、心情是愉悦的。反之,如果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可以用“煎熬”两字来形容,学生心情是焦虑的,学习动机无法长久保持。在没有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学生慢慢地就会放弃这门课程,甚至还会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本研究通过对“9+3”单招学生学习心理适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的题项得分较低,说明“9+3”学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较差。“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有用”这一题项得分最低,通过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晰,没有形成专业认同感。有学生提到“我不喜欢学前教育,这都是我爸妈帮我选的”。
“学习成绩还可以”“同学都很喜欢我”等题项得分偏高,本研究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学生提到最多的就是“在技能课上感觉成绩还可以,但是对于文化课成绩,自我感觉就没那么良好”。因为受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这些学生在舞蹈、唱歌等技能课上表现较好,也经常参加学校和系部组织的活动,所以他们自我感觉技能课的成绩还是可以接受。
维度三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值为0.063,大于0.05。结合维度三的散点图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要优于二年级。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对学校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充满了向往,故学习动机强,学习心理适应较好。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积极性降低,专业课学习的难度加大,致使部分學生的学习动机下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故学习心理适应较差。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9+3”单招学生社会环境适应性较差;学业适应和学习心理适应性较差,且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使“9+3”单招班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本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的重中之重,要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就需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方案。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学生的蓝图,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就好比设计师在建造房屋之前首先要设计图纸。
在前期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制定了适合“9+3”单招班学生的《三年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民族地区9+3大专)》。该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职业面向、入学条件与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计划、专业主干课程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划。
在培养目标上,该方案突出职业面向和培养定位,强调学生毕业5年后所要达到的职业素养和基本能力,将其具体表述为“本专业将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绵阳,面向四川,培养秉持‘幼儿为本’理念,具有爱幼乐教情怀,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和管理工作的民族地区骨干型幼儿教师”。
在毕业要求上,该方案根据学前教育二级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指标(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的要求,设置了具体的二级指标,在设置上符合学生3年毕业后所达到的要求,尤其强调增进民族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他们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该方案针对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差的特点,减少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比重,增加了教师口语课程的比重,为了发挥民族学生在舞蹈方面的特长,特开设民族民间舞和幼儿舞创编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按照李秉德先生的提法,教学活动包括七个要素:首先是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其次是教师和学生联结的中介——课程,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受制于一定的教学目的,这些要素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开展;最后,教学结束之后是教学反馈。这七个方面的要素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
面对“9+3”单招班的学生,如果授课教师还是只使用讲授法的话,教学将是低效的,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问题解决法等 [4]。
例如,教师在学前教育基本原理游戏章节的教学中,便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在小组讨论之前,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组长的任务是统筹协调全组同学,记录员的任务是记录每位组员的发言观点,发言人要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组内的观点(发言人需要轮流来进行)。同时每个组需要想出一个适合自己组的名称。任务安排好之后,教师应给定相应的时间,并且进行巡回指导。
同时,在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中,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点。结合任务驱动法,教师可在讲解本节内容之前,首先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查阅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官方微信号推送的一篇文章《史册流芳,薪火相传》,通过了解历史沿革,感受在经济支撑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发展变化;通过网络资源查阅自己家乡经济对教育支撑的数据。在这两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便能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此外,以教育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时,出现了3个较抽象的名词,分别是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3个术语呢?本研究认为,教师可引入案例,即呈现3个教育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教育现象分别反映出什么样的教育问题,揭示了什么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便对这3个术语有了清楚的了解。这便是“问题解决法”的体现。
(三)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即在课堂这个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是作为具有同等地位的生命主体存在,而非作为个体出现。言外之意就是,仅有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不能称之为教学。仅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叫作舞台剧的表演: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5],这种模式也不能称之为教学。仅有学生的“学”而没有教师的“教”,叫作自学,这是当下的学习方式之一。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在学生,要改革教学方法,学生就应该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9+3”单招班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出现了学习不适应的情况。
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是课前预习,大学学习与中学阶段显然不同,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知识内容量的增加,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里的预习并不是说把教材中的章节浏览一遍,而是指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还可以与同小组的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对这些名词的看法。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把一些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标注出来,带着问题听讲。
其次是课中理解,教师授课大都不会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输,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必然会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要注重理解并做好笔记。
最后是课后巩固,面对在课堂中记录的笔记,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中国知网”等数字资源翻阅查询,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学术沙龙”,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
四、结语
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事情,学校、教师和学生应通过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应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创新,采用适合民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应努力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此,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就感会大大提高,毕业后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2-03)[2020-12-21]. http://www.qstheor 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2]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EB/OL]. (2020-05-12)[2020-12-19]. https://cbgc.scol.com.cn/home/285039.
[3] 刘毅玮.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58.
[4] 姚利民,段文彧.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3(08):63.
[5] 葉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 教师之友,2004(01):50.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绵阳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四川幼专‘9+3’高职单招班为例”(课题编号:MZY20B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阮晓磊(1990—),男,硕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二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袁芹(1995—),女,学士,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