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浪漫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epair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难跟贫穷也不一定時時都那么沉重。在任何一种命运与状态下都会有悲跟喜,人各有命。设计师yang yang的整个毕业系列在设计里用了很多T装跟男装的元素,偏向于用吊儿郎当率性邋遢宽大且层层叠叠厚重的布遮掩女性的柔美。
  把设计灵感定位来自于劳动人民,工人阶级以及苦难中的人,发掘这些底层人民的着装特色是一件大胆和激进的创意。设计师yang yang一直特别喜欢老照片,尤其19世纪那些。以前人的衣服都是为一辈子做的,一针—线密布心思。尤其在劳苦大众中,他们的衣服经年累月,有浓浓的時间的味道。但即便是底层人民,衣服上有再多的磨损跟补丁,也掩盖不了当初制作的细致与美感。长年累月的劳作与奔波让那些曾经精致的布与线反而携带一种苦涩的浪漫。设计师所追求与传达的就是時间,记忆跟传承。
  yang yang收集欧洲工业時期的工人,非洲难民,亚洲各民族,中国清末民初等時期的着装特色,为这个系列的诞生铺垫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设计师还特别去了贵州。跑了很多寨子看当地人的生活状况,搜集旧衣服跟布料。以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劳作跟生活。有信仰,敬鬼神(自然),顺从传统与习俗。老人们依旧手工织布,植物染,人工捶打。他们蹲在地上用手一条一条折裙子细密的褶子,放在竹筒里,让時间固定它的痕迹。看起来日子清苦却单纯。(但很多年轻人只从事买卖,卖掉传承赚取眼前微薄的利益。)
  苦难跟贫穷也不一定時時都那么沉重。在任何一种命运与状态下都会有悲和喜,人各有命。很多照片里的人看起来都是快乐的,反而像是复古的嬉皮士。整个系列在设计里用了很多工装跟男装的元素,偏向于用吊儿郎当率性邋遢宽大且层层叠叠厚重的布遮掩女性的柔美。或者说是设计师有意识地抗拒世俗美。希望最后可以呈现出更多的是随性跟自然还有不在乎。
  整个系列被深蓝色贯穿。因为它有历史感,很有力量。也是因为yang yang做设计的那段時间曾经在路上看到一个身着蓝色的老人,当時痴迷的看了很久,就这样决定了。所有的布都是棉的丝的或者羊毛,自然赐予的才是最好的。
  iLOOK:首先恭喜你毕业了,能给iLOOK的读者介绍一下你自己,同時分享一下这几年学习到的东西吗?
  Yang Yang:我叫Yang Yang,吉林出生,生活在上海。2010~2013年就读于伦敦圣马丁本科女装专业。我的导师曾经跟我说:“我们总有灵感枯竭的一天,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地Research以找到新的灵感。”“不要问我怎么做Sketch Book,你去看你的同学怎么做。你应该从别人那里得到学习。”开始我按照惯有的习惯以为积极地跟老师提问便可以得到答案。但是乖学生模式在这里完全不受用,你休想指望导师可以为人师表地为你清晰指点迷津,他们都很酷,好像仙人站在云端,神秘地指了方向却不言语。能否到达目的地全看个人造化。他们会跟你说自己的看法,至于如何去做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跟解决问题。没有人会手把手地教你任何东西,没有人会等待你的滞后。要自己面对,寻找跟解决。最后领悟了便是成长。
  iLOOK: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做一名服装设计师呢?
  Yang Yang:事实上我也不知道怎么想到要当服装设计师的,家里没有任何人做一点点关于艺术设计的东西。大人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非常常规且普通的家庭。我相信很多东西就是命中注定的。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喜欢画画(其实也是很普通的儿童爱好)。我记得五六岁的時候就喜欢看服装秀。那時候电视上看到服装秀上一个大红色像超大烛台还是吊灯什么的头饰现在还有印象。我特小的時候喜欢很浮夸的东西,尤其古装戏里那些俗气亮晶晶的烦琐头饰。但普通家庭不太会真的让自己的小孩学艺术什么的(在那个年代)。我在上海被送去读重点高中,在那认识我最好的朋友。我当時特别崇拜她独立的人格,跟周围的人完全不同。那時我忽然明白人有个所谓的梦想而且可能实现是多么难得而且非常值得试的事情,反正青春经得起犯错。最后鼓起勇气决定学艺术,开始把爸妈气得半死,被老师看不起(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好学生)。总之就这么莽撞地开始了,慢慢地,父母承认我有点小才华也就转而支持了。
  iLOOK:你觉得国内的教育跟国外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Yang Yang:国内外教育的区别大家都懂。没什么可说的。很值得说的是圣马丁的不同。我入学那年学校的布袋上印的是“Life Style,Not Education”。首先从宏观上来讲,我觉得它算不得个学校,更像一个组织、社团之类的。它把你带入一种生活跟思考模式中。你需要有非常良好的自学能力跟自制力。尤其在女装,你完全不能指望有人帮你安排什么。我们从不上课,每个Project只有Tutorial。跟老师交流下你的想法、他的想法,偶尔闲聊一下。你可以不来,你好意思的话可以一学期几乎不出现在学校。但我当時的同学们都非常地用功,毕竟是真爱。在这里没有现实的商业氛围,大家只想像做艺术一样用衣服表达自己,以种非常自主的模式。我们很自由,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只要你有想法,你就要自己想办法实现。老师只负责引导,你要会自己解决问题。甚至桌子不够、机器满了这种事情,你都得自己寻找解决途径。
  iLOOK:你觉得一个好的時装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哪些?
  Yang Yang:这问题好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天赋最重要,好的品位跟对颜色面料的感知等后天的努力分不来。但设计师又不是艺术家,在某层面上来讲设计又需要理性跟逻辑思考(很多時候都是潜意识的),真的很取决于设计风格。
  iLOOK:每年都有大批很有才华的毕业生给我们带来惊喜。而很多随后就销声匿迹了。作为時尚行业的一个学生。你期望在学校里学到什么能够更好地帮助
  你们未来面对市场。成为一个有作为的设计师?
  Yang Yang:首先面对市场跟有作为完全是两回事。真正好的设计相对来讲都卖得没那么好啊。圣马丁(本科女装)除了锻炼心智以外绝对不是个可以帮助学生未来面对市场的地方,它只提供你实现设计梦想的环境。走出学校完全是另外回事。就像你总不能指望普通大众都很懂艺术吧,也没必要啊。要坚持高端也许要经得起寂寞吧。销声匿迹也不定是坏事,可能在积聚能量。虽说要趁热打铁,但在现实中学校里带来的那点热量不足以支撑未来的慢慢长路。有没有作为看个人诠释,如果大家都少点急功近利的话,说不定会有更多长远的“有作为”。不过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高端设计是条非常艰辛的路,需要太多条件跟因素来支撑它的延续。学校授予的知识技能,远不如良好的业界环境与支持来得有力。   iLOOK:那如果从概念、剪裁、面料以及制作这些细节来看。你觉得時装设计最难的部分是:
  Yang Yang:Proportion(比例)!所有这些元素本身的比例,组合在起的比例,我认为是设计的最精华部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仿大牌怎么看都廉价的原因。
  iLOOK:你这个毕业作品系列的主题叫什么。当初做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哪里?
  Yang Yang:主题基本是劳动人民或者穷人。最初是从我的缪斯Frida Kahlo开始。她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但身着墨西哥传统服饰,也穿男式工装。当時的墨西哥中产阶级女性穿的基本是优雅的欧式洋装。我喜欢她的中性特质跟浓厚的传统民族感,所以我寻找拥有相同感觉的旧照片。
  iLOOK:你的设计灵感来自劳动人民、工人阶级和苦难中的人。你是怎么去了解这些人的衣着和特点呢?
  Yang Yang:以前人的衣服都是为一辈子做的,一针一线都是心思。尤其是劳苦大众,他们的衣服经年累月,有浓浓的時间的味道。但即便是底层人民,衣服上有再多的磨损跟补丁,也掩盖不了当初制作的细致与美感。长年累月的劳作与奔波让那些曾经精致的布与线反而携带一种苦涩的浪漫。这些人通常衣着邋遢宽大且层层叠叠,有种吊儿郎当的率性。
  iLOOK:你对自己的设计风格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yang yang:中性,自然。我希望女性的美体现在气质神韵,而不是单纯包裹出的肉身线条,毕竟那可以人造。
  iLOOK:这一次毕业设计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国外的评论怎么说的?
  Yang Yang:可能是我的用色细节跟背景乐吧!有说算是女装当中非常注重细节且完成度很高。颜色布料质地的混合搭配运用强烈却和谐。还有整个系列所传达的信息很清晰明了,不但有对于传统跟继承的关注,同時又有轻松和俏皮感。
  iLOOK:通过这个展示获得什么机遇或是发展吗?
  Yang Yang:秀一结束就有一些公司的面试机会,很幸运。
  iLOOK: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你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成绩和未来的路?
  Yang Yang:也不算有成绩,只是运气还不错,很感恩能被大家认可,要非常感谢身边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我一定不可能做出这些来。还有那些才华横溢却努力刻苦的同学们,我从他们身上得到许多鼓励跟勇气。未来就想一步步认真地走,无论别人的公司还是自己的牌子,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就行。剩下看缘分。
  iLOOK: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你的设计是否潜移默化地受他的影响?
  Yang Yang:我喜欢的设计师太多太广,每个阶段都有点变化,风格大不同,但一定会受影响。
  iLOOK:在你看来,時装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Yang Yang:还是Proportion(比例)。每一步骤跟部分都很重要,怎么去协调跟平衡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iLOOK:在创作一个服装系列的時候,你是从哪个设计步骤开始的,为什么?
  Yang Yang:一定是Research。这是欧洲服装设计的精华跟优越的部分。充分的Research会让整个设计基调平稳且饱满。由广度到深度的Research也可以让系列丰富却统一,也确保不断有新的东西产生,这跟一个人需要充电学习是一个道理。
  iLOOK:你认为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工艺展示,为什么?
  Yang Yang:真正好的设计需要二者兼备。完全的艺术形式是纯艺术,且没有好的工艺作为辅助会让设计看起来粗浅廉价。完全的工艺展示是工匠技术考核,可以跟设计无关。
其他文献
浆果色唇  浆果色唇妆作为秋季主打并不新鲜,2013年秋冬秀场再一次印证了它的风靡,甚至这一季的唇色更深沉,浆果被赋予了前卫的感觉。美宝莲纽约加拿大首席化妆师Grace Lee说:“本季我们再度关注暗色系,甜美的浆果色唇妆从未走远。”双唇沉浸在丰富的奶油唇彩中,包括从玫红色到深红色,紫红色到红葡萄酒色,平添了很多神秘的女性色彩。精致唇妆搭配清新感肤色和柔和眼影,给整体妆容带来了一点叛逆色彩。  最
期刊
所以我们不必表示心口不一,不必貌合神离,起因只是陌生、神往、熟稔再到不离不弃。你说你是左,她说她就是右,就似琥珀色,透明的混浊里嵌着一个节日,热烈而隆重。不管是谁发明出了马戏团,谁制造了黑暗和舞,谁教导了暧昧和疏离,谁都有获得的理由。不管舍不舍得,让时间成长片刻,左右已不明,如同暗喻。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柏林时装周,与之前参加过的米兰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比起来,去往柏林之前,我充满了各种期待。原因大概是对来自“德国制造”天生的好感。在中国,对进入中国的德国品牌大家最了解的是HUGO BOSS,而对德国而言,远远不止这样  个品牌。如果要用食物来比拟柏林时装周,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盘混不吾的猪蹄加黑啤。它没有巴黎时装周奢侈品云集的排场,也没有米兰时装周对手工无尽的强调。它不参与去定义时尚,
期刊
乏味干燥的秋季悄然而至,聪明女人通常会用一支个性鲜活的唇膏来调剂沉闷,高润泽度又色彩鲜活的唇膏当然是首选,瞬间丝滑闪亮的润泽美唇就会跃然唇间,让你置身平庸凡俗之外,勇敢表达出真实的自我。  精致的外表  完美而圆润的立方体线条反射着黑色优雅的光泽,低调而奢华感十足。轻轻一按便可以流畅取出藏在其中的金色内鞘,放在化妆包中就像一款精致配饰,随时为你加分。  浓郁的色彩  创造的灵感来自于流光溢彩的缎带
期刊
黛安·克鲁格(Diane Kruger),也许你会问这个人到底是谁?有点面熟?人长得也还算漂亮。用百度搜索她的简历,竟然发现她在2002年才出演第一部电影,而当时已是26岁“高龄”。2004年,黛安在《特洛伊》中饰演倾国倾城的王妃海伦一角而正式步入影坛,而随着之后两部《国家宝藏》的票房大卖,她已跃然成为银幕上火热女神。黛安出生于德国,曾经在伦敦皇家芭蕾舞剧院学习芭蕾舞,直到一次意外受伤而不得不离开
期刊
撑起半边天的大女人们都在寻求更简约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香奈儿带着全新的护肤概念概念,尊重自然的节奏,让储备能量来激活肌肤本身的机制,才能赢得时光。
期刊
假如人每天的生活中有什么一定会看的东西,首先自然是广告——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覆盖了所有纸面媒介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电影……所有你能想到的途径。广告改变或者说重新塑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时至今日,广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其背后所蕴藏的内容除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之外,甚至还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2013年6月17日无疑是一个将会载入世界广告史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历史悠久的戛纳广告节行
期刊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金秋时节竞灿的菊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纯观赏性的花卉。赏菊,乃是沿袭自传统的古老风雅,属于纯粹的审美活动,没有丝毫功利性。其实,在古人那里,这种傲霜之花的意义并非仅在观赏,它具有上佳的保健与美容功能。因此,菊花绽放,对于巧手的女性来说,意味着一种可以多方位开发的良材一年一度的登场了,要挽起袖子大忙特忙呢。  早在初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就记载着:“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
期刊
记得主题“圆梦”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微博上招募普通人,挑选其中一部分人,打算为他们在杂志大片里实现一把。最后我们搁置了这个计划,因为大多数人写出的梦想哪里是梦想,全是成功学的现实翻版。提到最多的,他们大多希望成为红毯明星、传奇名媛,又或者是游手好闲的富二代。哪里的聚光灯最闪亮,他们就希望自己是貌美如花的焦点。这个结果让我们措手不及,结结实实被打了一个大耳光。这哪里是梦想,活脱脱的是白日梦。  那我们
期刊
牦牛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以对抗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气候环境为代价,装点着那片物种稀少的雪域高原。现在,从它们身上梳下来的绒毛也能够用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并且它别致、古朴、清新墨口同雅,再加上异乎寻常的柔软光滑的质感,牦牛绒也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Shokay”品牌是这个浪潮的推进者,它致力于牦牛绒原料采集、加工技术培训以及纺织品的开发已经有六年时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