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发育和心智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都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很多教育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除了强身健体外,还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个性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活动 幼儿 游戏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91-01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案例赏析
(一)案例1
示范教学是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新的运动技能的最为丰富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示范教学却往往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活动目标价值的终极追求。某教师设计与组织了一个大班体育活动,该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半侧身肩上挥臂准确投掷的基本动作。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活动情景,为了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让幼儿安静观看其动作示范。示范两次之后,教师让幼儿依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只是用力地把投掷物从上往下“砸”“甩”、“扔”(而非活动核心目标所要求的“投掷”),结果投掷物要么投得不远、要么投得不准。教师一个个评价就说:“小明,你的动作不正确!豆豆,你没有砸到!宝儿,你姿势不对。老师再来教你们一次”于是,该教师又开始向幼儿示范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的基本动作,并反复让幼儿做模仿练习。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这一基本动作时,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的方法是恰当的。因为该动作是幼儿不熟悉的,且难度较大,该动作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示范讲解才能掌握。但若对该活动加以深究,则不难发现教师在示范法运用上反映出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存在着时间把握不当、教育评价方式不当等问题。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之前可以先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让幼儿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去发现新的玩法。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幼儿在探索中所获得的新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也是他们学习与建构新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为后面基本动作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向幼儿做示范讲解。在评价幼儿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出说“你的动作不正确!”这显然是对幼儿的探索结果的一种否定,幼儿在此时所获得的最真实的感受可能就是一种“无能感”或者说是“失败感”。
(二)案例2
“安全第一”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普遍要求,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特别地加以强调。但在操作上,还是不难发现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存在以安全为名,扼杀幼儿活动积极性等现象。一次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呼啦圈(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老师照例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提醒后把呼啦圈分发给幼儿。幼儿一拿到呼啦圈以后就非常兴奋,三三两两玩起来,有的套在一起开火车,有的滚动呼啦圈开汽车、有的玩空中抛接呼啦圈……场面甚是热闹。教师一看情况有点不可收拾,立刻制止孩子们的所有玩法,要求把全部呼啦圈摆在地上,幼儿排成队一个接一个跳圈。
从安全教育的角度来探究案例2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乍一看似乎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能够在体育活动开展时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但实际上该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一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体育价值并没有很好地预估出来。首先,老师为幼儿户外活动提供的是非常单一的运动器械,在活动开展前对过程的组织也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安全教育在该活动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因为该教师在活动前,只是简单地提醒和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至于应具体注意一些什么,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等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安全指导措施,教师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这种“泛泛而谈”式的安全交代,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说等于没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组织活动中老师以安全为名阻止幼儿自发的探索性活动,扼杀了幼儿的积极性,而安排的依次“跳圈”让幼儿感觉到等待的时间漫长并且活动索然无味
二、《指南》背景下实现幼儿园体育活动健康开展的策略
(一)重视学习,树立正确大体育观念
《指南》在“说明”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指南》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影响下,笔者在班级的体育教学中,也有了一些想法,那就是以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每时每刻。
我们依托中心园,举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进行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体育基本动作、体育教育指导策略等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大体育观念,明确把幼儿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幼儿身心和諧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实质目标。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活动使幼儿形成保护身体健康的责任意识,习得巧妙地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满足运动、娱乐、交往、竞争、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促进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体系,重视身体素质培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我们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让教师正确理解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把技能练习视为一种途径和方式。如,稻谷收割后带幼儿到田间走田埂,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用稻草扎成草球在田问玩“草人赶小鸟”,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三)科学安排,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在一个好的体育活动中,讲解、示范、练习、休息的密度应科学合理。具体教学中,开始部分应做些活动量不大的活动,基本部分要安排强度大、难度高的身体练习,练习密度约占500Ic-700Ic,使幼儿达到适宜生理负荷的高峰,结束部分安排活动量较小的游戏或放松活动。组织指导中,注意精讲多练,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问;教师适当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以刺激幼儿的运动热情,不仅锻炼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大大增强。教师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让幼儿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问问他们想玩什么,怎么玩;一起准备活动器械;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自行调整活动方案,在亲身体验和尝试中感受乐趣,挖掘潜能,使体育活动成为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又一有力手段。
三、结论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已得到越来越多幼儿教育者的认可。总之,体育活动可为幼儿心理正常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能力等心理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促进、发展幼儿智力活动和非智力心理因素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家庭体育与幼儿园体育对幼儿共育的途径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体育活动 幼儿 游戏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91-01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案例赏析
(一)案例1
示范教学是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新的运动技能的最为丰富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示范教学却往往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活动目标价值的终极追求。某教师设计与组织了一个大班体育活动,该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半侧身肩上挥臂准确投掷的基本动作。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活动情景,为了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让幼儿安静观看其动作示范。示范两次之后,教师让幼儿依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只是用力地把投掷物从上往下“砸”“甩”、“扔”(而非活动核心目标所要求的“投掷”),结果投掷物要么投得不远、要么投得不准。教师一个个评价就说:“小明,你的动作不正确!豆豆,你没有砸到!宝儿,你姿势不对。老师再来教你们一次”于是,该教师又开始向幼儿示范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的基本动作,并反复让幼儿做模仿练习。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半侧身肩上挥臂投掷”这一基本动作时,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的方法是恰当的。因为该动作是幼儿不熟悉的,且难度较大,该动作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教师的示范讲解才能掌握。但若对该活动加以深究,则不难发现教师在示范法运用上反映出教育观念的落后和存在着时间把握不当、教育评价方式不当等问题。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之前可以先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让幼儿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去发现新的玩法。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幼儿在探索中所获得的新的身体经验和运动经验,也是他们学习与建构新技能的前提与基础,为后面基本动作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向幼儿做示范讲解。在评价幼儿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出说“你的动作不正确!”这显然是对幼儿的探索结果的一种否定,幼儿在此时所获得的最真实的感受可能就是一种“无能感”或者说是“失败感”。
(二)案例2
“安全第一”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普遍要求,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特别地加以强调。但在操作上,还是不难发现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存在以安全为名,扼杀幼儿活动积极性等现象。一次大班户外体育活动,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呼啦圈(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老师照例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提醒后把呼啦圈分发给幼儿。幼儿一拿到呼啦圈以后就非常兴奋,三三两两玩起来,有的套在一起开火车,有的滚动呼啦圈开汽车、有的玩空中抛接呼啦圈……场面甚是热闹。教师一看情况有点不可收拾,立刻制止孩子们的所有玩法,要求把全部呼啦圈摆在地上,幼儿排成队一个接一个跳圈。
从安全教育的角度来探究案例2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乍一看似乎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能够在体育活动开展时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但实际上该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一活动时,对活动本身的体育价值并没有很好地预估出来。首先,老师为幼儿户外活动提供的是非常单一的运动器械,在活动开展前对过程的组织也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安全教育在该活动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因为该教师在活动前,只是简单地提醒和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至于应具体注意一些什么,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等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安全指导措施,教师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这种“泛泛而谈”式的安全交代,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说等于没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组织活动中老师以安全为名阻止幼儿自发的探索性活动,扼杀了幼儿的积极性,而安排的依次“跳圈”让幼儿感觉到等待的时间漫长并且活动索然无味
二、《指南》背景下实现幼儿园体育活动健康开展的策略
(一)重视学习,树立正确大体育观念
《指南》在“说明”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指南》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影响下,笔者在班级的体育教学中,也有了一些想法,那就是以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每时每刻。
我们依托中心园,举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进行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体育基本动作、体育教育指导策略等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大体育观念,明确把幼儿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幼儿身心和諧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实质目标。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活动使幼儿形成保护身体健康的责任意识,习得巧妙地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满足运动、娱乐、交往、竞争、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促进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体系,重视身体素质培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我们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让教师正确理解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把技能练习视为一种途径和方式。如,稻谷收割后带幼儿到田间走田埂,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用稻草扎成草球在田问玩“草人赶小鸟”,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三)科学安排,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在一个好的体育活动中,讲解、示范、练习、休息的密度应科学合理。具体教学中,开始部分应做些活动量不大的活动,基本部分要安排强度大、难度高的身体练习,练习密度约占500Ic-700Ic,使幼儿达到适宜生理负荷的高峰,结束部分安排活动量较小的游戏或放松活动。组织指导中,注意精讲多练,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问;教师适当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以刺激幼儿的运动热情,不仅锻炼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大大增强。教师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让幼儿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问问他们想玩什么,怎么玩;一起准备活动器械;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自行调整活动方案,在亲身体验和尝试中感受乐趣,挖掘潜能,使体育活动成为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又一有力手段。
三、结论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已得到越来越多幼儿教育者的认可。总之,体育活动可为幼儿心理正常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能力等心理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促进、发展幼儿智力活动和非智力心理因素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家庭体育与幼儿园体育对幼儿共育的途径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