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还经济于市场,还社会于社区”的今天,社区的发展虽然已开始从传统的民政服务向居民服务,从一般性的生活服务向就业、娱乐和医疗服务,由便民利民式的福利性服务向商业和志愿服务的转变,但由于对社区这种新的社会运行方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其功能、职责、作用缺乏准确定位,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的还停留在“居委会老大妈”的水平上,与党中央提出的以社区促和谐社会的建设存在不小的距离。如何面对新的形势进行管理创新,用“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创新思维加快社区建设成为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创新管理机制,拓展社区建设。现行的社区管理机制,虽然确保了社区的运转,但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加快社区建设,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一是改变社区的建设投资模式,由目前单一的政府投资变为多种投资主体,采取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居民个人投资建设社区和参与社区文化、商业等配套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社区建设的开发力度。二是对社区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把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社区建设,通过流程运作避免项目过程中的管理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强化公平竞争,降低投资成本。三是充实社区管理部门职责,发挥“黏合剂”、“孵化器”和“发动机”的作用。所谓“黏合剂”,就是社区管理部门要把社区内不同的居民,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离退休人员都要像磁铁吸引铁砂一样“黏”在一起,形成社区合力。所谓“孵化器”,就是要像母鸡孵小鸡,培养出一批有生命、有才干、有作为的新生力量,为社区建设不断增加生力军。所谓“发动机”,就是要在社会捐款、帮贫扶困、志愿服务等社会责任方面充当“发动机”的作用,引领居民的爱心、孝心和公心。四是采取“居民选、社区报、综合评”的新模式,开展社区评选,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推进社区发展。
创新社区文化,加快社区建设。由于受资金、人才、设施等客观条件限制,社区文化始终就是一些打打麻将、扭扭秧歌、节假日搞搞社火等形式单一、参与居民有限的简单活动。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头戏,是提升社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它開展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社区形象,而且还影响到居民间的感情和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凝聚力弱,则意味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热情不高,相互间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把自己纳入社区成员的行列,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同步,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一是加大社区文化投入。从目前存在的问题看,投入少是影响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社区每年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不到整个社区支出的5%。由于经费不足,很多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无法开展,更无力开发新的社区文化项目。因此,加大投入,建立居民信息库、发放联系卡、开通社区局域网和热线电话、搭建居民“联谊直通车”等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是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健全读书、阅报、健身、文艺等一体化活动场所,不断开发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新形式,在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理念。三是建立社区大学,通过开设管理、保健、社会公德、诗联书画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逐步完善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社区学习体系,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会。四是利用社区内部局域网、宣传栏等,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发布社区文化信息,并在网上直接听取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和意见,与网上跟帖进行对话,使每一位社区居民由社区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让我参与”转为“我要参与”,增强居民的社区集体荣誉感。
创新服务管理,促进社区建设。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服务占据着社区工作的重要地位,改变以往以供给为主导,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社区服务的必然选择。一是提高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一方面鼓励社区干部亮明身份,主动让居民了解社区干部、关注社区干部,使社区干部的一言一行自觉主动地接受居民监督,把社区干部的形象树立起来,让居民和社区干部都成为“熟人”、“关系户”,提高社区居民对服务的可信度。另外,还要创新服务形式,如在社区医疗服务上,由于长期以来医疗人员都习惯于患者上门求医,而社区的情况特殊,不少离退休老同志出门就诊困难,这就要求社区医疗必须转变长期以来的执业观念,采取“三上门”的办法,即上门做好医疗宣传,上门了解医疗需求,上门开展医疗服务,以居民需求定服务方向。二是不断完善社区志愿者之家,拓展志愿服务。志愿者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发挥社区服务的拳头品牌。其优势不仅在于增强居民的公益意识,更重要的在于节约了社会资源,推动了社区的社会化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把志愿服务项目、联系方式、监督形式统一制作成名片,发放到每一位居民手中。通过专业化的制度、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专业化的回访机制,使志愿活动成为一种有制度保证、人才准备、常人可及的社会普遍服务。同时,根据社区发展需要,设计一系列居民急需、志愿者能为、政策允许的新服务项目,以“借万家力,解万家难,集万家情,送万家暖”,打造“万家帮”的服务品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把“一助一”、“送温暖”、“助残扶贫”等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让一个清新、健康、文明、有序的社区服务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五一社区服务中心)
编校:赵亮
创新管理机制,拓展社区建设。现行的社区管理机制,虽然确保了社区的运转,但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加快社区建设,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一是改变社区的建设投资模式,由目前单一的政府投资变为多种投资主体,采取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居民个人投资建设社区和参与社区文化、商业等配套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社区建设的开发力度。二是对社区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把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社区建设,通过流程运作避免项目过程中的管理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强化公平竞争,降低投资成本。三是充实社区管理部门职责,发挥“黏合剂”、“孵化器”和“发动机”的作用。所谓“黏合剂”,就是社区管理部门要把社区内不同的居民,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离退休人员都要像磁铁吸引铁砂一样“黏”在一起,形成社区合力。所谓“孵化器”,就是要像母鸡孵小鸡,培养出一批有生命、有才干、有作为的新生力量,为社区建设不断增加生力军。所谓“发动机”,就是要在社会捐款、帮贫扶困、志愿服务等社会责任方面充当“发动机”的作用,引领居民的爱心、孝心和公心。四是采取“居民选、社区报、综合评”的新模式,开展社区评选,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推进社区发展。
创新社区文化,加快社区建设。由于受资金、人才、设施等客观条件限制,社区文化始终就是一些打打麻将、扭扭秧歌、节假日搞搞社火等形式单一、参与居民有限的简单活动。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重头戏,是提升社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它開展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社区形象,而且还影响到居民间的感情和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凝聚力弱,则意味着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热情不高,相互间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把自己纳入社区成员的行列,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同步,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一是加大社区文化投入。从目前存在的问题看,投入少是影响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社区每年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不到整个社区支出的5%。由于经费不足,很多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无法开展,更无力开发新的社区文化项目。因此,加大投入,建立居民信息库、发放联系卡、开通社区局域网和热线电话、搭建居民“联谊直通车”等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是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健全读书、阅报、健身、文艺等一体化活动场所,不断开发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新形式,在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理念。三是建立社区大学,通过开设管理、保健、社会公德、诗联书画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逐步完善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社区学习体系,把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会。四是利用社区内部局域网、宣传栏等,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发布社区文化信息,并在网上直接听取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和意见,与网上跟帖进行对话,使每一位社区居民由社区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让我参与”转为“我要参与”,增强居民的社区集体荣誉感。
创新服务管理,促进社区建设。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服务占据着社区工作的重要地位,改变以往以供给为主导,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社区服务的必然选择。一是提高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一方面鼓励社区干部亮明身份,主动让居民了解社区干部、关注社区干部,使社区干部的一言一行自觉主动地接受居民监督,把社区干部的形象树立起来,让居民和社区干部都成为“熟人”、“关系户”,提高社区居民对服务的可信度。另外,还要创新服务形式,如在社区医疗服务上,由于长期以来医疗人员都习惯于患者上门求医,而社区的情况特殊,不少离退休老同志出门就诊困难,这就要求社区医疗必须转变长期以来的执业观念,采取“三上门”的办法,即上门做好医疗宣传,上门了解医疗需求,上门开展医疗服务,以居民需求定服务方向。二是不断完善社区志愿者之家,拓展志愿服务。志愿者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发挥社区服务的拳头品牌。其优势不仅在于增强居民的公益意识,更重要的在于节约了社会资源,推动了社区的社会化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把志愿服务项目、联系方式、监督形式统一制作成名片,发放到每一位居民手中。通过专业化的制度、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专业化的回访机制,使志愿活动成为一种有制度保证、人才准备、常人可及的社会普遍服务。同时,根据社区发展需要,设计一系列居民急需、志愿者能为、政策允许的新服务项目,以“借万家力,解万家难,集万家情,送万家暖”,打造“万家帮”的服务品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把“一助一”、“送温暖”、“助残扶贫”等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让一个清新、健康、文明、有序的社区服务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五一社区服务中心)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