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居住区环境规划的概念在扩大,居住区环境开始规划的时间提前到居住区建设设计之时,城市尤其是在新区建设中,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趋势日益显现。城市居住区环境规划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规划,整体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将绿化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同的简单化理解倾向。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居住区总体规划设计中多被视为建筑设计的点缀,常常是浅尝辄止,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市民的居住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房地产开发商也逐渐开始重视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以通过良好居住环境的营造,提高销售、盈利业绩,提升自身形象,塑造品牌效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一个新到趋势是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进行整体设计,将建筑设计等都纳入环境设计的范畴。这实际上将环境设计的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鉴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城市人的时间较多的花费在居住区内,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这一重要变化趋向,必将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心理、生理活动带来一系列有益影响。
一、关于居住区的相关概念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住形态经历了初期缺乏经验,后来学习西方邻里单位、苏联街坊布置,改革开放后积极采用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居住区的环境也逐渐呈现改良之态。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将居住区划分为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三个层次。认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分割开的独立生活居住空间,内设较完整的日常和经常性的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大致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可由若干小区或更小的若干住宅组团组成。而小区则是居住区道路(或城市比主干道窄幅的道路)分割形成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设施,如邮局,快递公司、超市、医院等则在小区外。规模约为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可划分为若干住宅组团,小一些的则没有组团划分。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委会(或里弄委),大概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重在居住性质,内部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防止带入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入影响居住环境。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市规模不一,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加之,居住区规划理论还在日新月异,这种划分方法,在一线、二线城市较为合适,但在地市级中小城市适用性不强。为行文方便,笔者倾向于将所提及的居住区和大家日常生活中惯用的“小区”概念等同,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居住区环境设计。
二、居住区环境要素的构成
在整体环境规划思路下,居住区环境要素包括所有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大致可分为十类:
(一)绿化种植类
居住区绿化设计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早已有之。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西方的绿化设计和实施水平就已经很高。东方也不例外,中国、印度、日本等国都有自己的特色之处。加之,上世纪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后果,迫使发达国家更加重视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日本较早提出改善居住环境的政策,提出居住环境设计要满足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等基本要求。80年代,英国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推崇。
居住区绿化形成的“绿岛效应”能使空气湿度增加,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和有害气体,阻挡噪声,提高城市的免疫功能。对建筑起到衬托、藏露作用,还能用绿化组织空间场所。使人感到舒适,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应该说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但长期以来,我国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两边有树,中间有花”,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水平,千篇一律,无特色可言。而现代居住区的绿化包括植物配植、宅旁绿地、隔离绿地,架空层、平台和屋顶绿地、绿篱设置、古树名树保护等方面。种植绿化呈现出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和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等特征。其中,乔、灌、花、草结合可以利用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绿茵背景,点植观赏性强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球状灌木和颜色亮丽的花卉,通过高低错落形成远近分明、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即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将垂直绿化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爬山虎”、“常春藤”等攀爬绿化等。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即在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的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这些都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类
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路缘、车档、缆柱等。
道路是居住区的框架,除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外,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区风景之一。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居住区道路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第一印象,对道路的线形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小区道路不宜等宽,而应是浓荫依依,为居民提供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场所,使人感到方便、温馨,真正给人以自己家园的感受。
(三)场所
包括健身运动场、游乐场、休闲广场。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具有装饰美感。
(四)硬质
包括便民设施、信息标志、栏杆或扶手、围栏或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
(五)水景
包括自然水景、泳池水景、景观用水。水的形态可以变化无穷。水体主要为点、线、面三种基本结构。水体到运用要有层次,有变化。实际运用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一种或多种形态的组合,利用水的流动、聚、散,构成生意盎然或安静宜人的气氛。多级跌落和垂直水面可利用水声,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无限宽阔的遐想和向往。线状水面宜曲不宜直。点状水体对基地的适应性较大,面积可大可小,形状变化无穷。
(六)庇护性
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
(七)模拟化,即造景
包括:假山、假石、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水。挖土成池,推土成山。布置一些水面、假山以及建筑小品、雕塑,配以蜿蜒曲折的具有不同色彩、图案和质感的园路,置身其间,移步景异,给人以不尽的联想和乐趣。小品体型要轻巧,尺度要适宜。假山的选材、布置位置、形态、尺度、色彩也应和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空间较小的庭院,以选用尺度较小的太湖石为宜,并以“镂、瘦、皱、透”的石材为佳。绿化布置要把握“独树疏花便是景”的真谛。重视“实景”和“虚景”的结合。“景有情则显”。苏州园林的楹联“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成都望江楼的“花影常迷径,波光欲上楼”。都使整个环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让人触景生情。
(八)高视点
包括:图案、色块、屋顶、色彩、层次、密度、荫影、轮廓。
(九)照明
包括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场地照明、安全照明。处理较好的照明是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功能和艺术的双重效果。如上海西郊绿谷别墅,沿园路绿地内布置的低矮树桩灯饰,在和环境融汇一体的同时,给人一种情趣和艺术享受。
(十)建筑物本身
综上,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对这些要素能否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居住区环境规划的要害所在。
三、居住区环境规划存在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与此相对应的是,现阶段居住区规划市场相当混乱,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管理部门对居住区环境规划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盲区或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忽视实用功能。一些设计师和开发商喜欢形式上的“花架子”但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一些居住区环境规划追求“大草坪”等所谓大气的式样,不能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二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豪华。忽视居住区环境规划趋于朴实、自然的走势。三是模仿之风盛行,创新意识淡薄。不知道在居住区环境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居住区环境景观中的精神元素和物质元素。只有通过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的合理搭配,体现和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才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感受时光的惬意。
四、居住区环境规划应把握的要点
居住区的环境规划应该强调人性意识,做到景为人用。居住区环境规划应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成为居民的乐园。因此,居住区环境规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原则。居住区环境规划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利用环境资源,不盲目追求大场面。三是注意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为随时代的进步后续环境建设留有发展余地。此外,需要注意环境规划并不是万能的。一个优秀的居住区环境营造除了规划之外还需要积极有效的后续物业管理和良好的居民素养。试想如果万科城市花园的物业和保安措施跟不上,居民必须会象有些小区那样,从一楼到六楼都装防盗栅栏,那么,再好的房型和环境都会逊色。也就是说,一个居住区环境的优劣,不仅依靠高水平的规划设计,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高下的反映,当然也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
总之,要认识到居住区环境规是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绿化空间的植物设计要尽可能选择适应小区环境的植物种类,搭配好植物群落,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植物生态景观。兼顾构思、总体布局,达到环境功能性、合理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为居者筑造一个可持续的完美人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陈勇,陈斌,邱晓光,王清溪.“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初探[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01)
[3]杨淑红,熊治国,张国育,丁明俊.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J].河南林业科技.2003(02)
[4]王启山,王秀艳,耿安锋.绿色住区环境规划指标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12)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规划,整体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将绿化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同的简单化理解倾向。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居住区总体规划设计中多被视为建筑设计的点缀,常常是浅尝辄止,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市民的居住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房地产开发商也逐渐开始重视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以通过良好居住环境的营造,提高销售、盈利业绩,提升自身形象,塑造品牌效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一个新到趋势是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进行整体设计,将建筑设计等都纳入环境设计的范畴。这实际上将环境设计的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鉴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城市人的时间较多的花费在居住区内,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这一重要变化趋向,必将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心理、生理活动带来一系列有益影响。
一、关于居住区的相关概念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住形态经历了初期缺乏经验,后来学习西方邻里单位、苏联街坊布置,改革开放后积极采用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居住区的环境也逐渐呈现改良之态。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将居住区划分为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三个层次。认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分割开的独立生活居住空间,内设较完整的日常和经常性的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大致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可由若干小区或更小的若干住宅组团组成。而小区则是居住区道路(或城市比主干道窄幅的道路)分割形成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设施,如邮局,快递公司、超市、医院等则在小区外。规模约为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可划分为若干住宅组团,小一些的则没有组团划分。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委会(或里弄委),大概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重在居住性质,内部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防止带入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入影响居住环境。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市规模不一,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加之,居住区规划理论还在日新月异,这种划分方法,在一线、二线城市较为合适,但在地市级中小城市适用性不强。为行文方便,笔者倾向于将所提及的居住区和大家日常生活中惯用的“小区”概念等同,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居住区环境设计。
二、居住区环境要素的构成
在整体环境规划思路下,居住区环境要素包括所有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大致可分为十类:
(一)绿化种植类
居住区绿化设计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早已有之。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西方的绿化设计和实施水平就已经很高。东方也不例外,中国、印度、日本等国都有自己的特色之处。加之,上世纪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后果,迫使发达国家更加重视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日本较早提出改善居住环境的政策,提出居住环境设计要满足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等基本要求。80年代,英国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和推崇。
居住区绿化形成的“绿岛效应”能使空气湿度增加,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和有害气体,阻挡噪声,提高城市的免疫功能。对建筑起到衬托、藏露作用,还能用绿化组织空间场所。使人感到舒适,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应该说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但长期以来,我国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两边有树,中间有花”,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水平,千篇一律,无特色可言。而现代居住区的绿化包括植物配植、宅旁绿地、隔离绿地,架空层、平台和屋顶绿地、绿篱设置、古树名树保护等方面。种植绿化呈现出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和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等特征。其中,乔、灌、花、草结合可以利用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绿茵背景,点植观赏性强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球状灌木和颜色亮丽的花卉,通过高低错落形成远近分明、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即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将垂直绿化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爬山虎”、“常春藤”等攀爬绿化等。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即在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的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这些都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二)道路类
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路缘、车档、缆柱等。
道路是居住区的框架,除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外,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区风景之一。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居住区道路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第一印象,对道路的线形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小区道路不宜等宽,而应是浓荫依依,为居民提供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场所,使人感到方便、温馨,真正给人以自己家园的感受。
(三)场所
包括健身运动场、游乐场、休闲广场。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具有装饰美感。
(四)硬质
包括便民设施、信息标志、栏杆或扶手、围栏或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
(五)水景
包括自然水景、泳池水景、景观用水。水的形态可以变化无穷。水体主要为点、线、面三种基本结构。水体到运用要有层次,有变化。实际运用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一种或多种形态的组合,利用水的流动、聚、散,构成生意盎然或安静宜人的气氛。多级跌落和垂直水面可利用水声,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无限宽阔的遐想和向往。线状水面宜曲不宜直。点状水体对基地的适应性较大,面积可大可小,形状变化无穷。
(六)庇护性
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
(七)模拟化,即造景
包括:假山、假石、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水。挖土成池,推土成山。布置一些水面、假山以及建筑小品、雕塑,配以蜿蜒曲折的具有不同色彩、图案和质感的园路,置身其间,移步景异,给人以不尽的联想和乐趣。小品体型要轻巧,尺度要适宜。假山的选材、布置位置、形态、尺度、色彩也应和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空间较小的庭院,以选用尺度较小的太湖石为宜,并以“镂、瘦、皱、透”的石材为佳。绿化布置要把握“独树疏花便是景”的真谛。重视“实景”和“虚景”的结合。“景有情则显”。苏州园林的楹联“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成都望江楼的“花影常迷径,波光欲上楼”。都使整个环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让人触景生情。
(八)高视点
包括:图案、色块、屋顶、色彩、层次、密度、荫影、轮廓。
(九)照明
包括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场地照明、安全照明。处理较好的照明是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功能和艺术的双重效果。如上海西郊绿谷别墅,沿园路绿地内布置的低矮树桩灯饰,在和环境融汇一体的同时,给人一种情趣和艺术享受。
(十)建筑物本身
综上,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对这些要素能否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居住区环境规划的要害所在。
三、居住区环境规划存在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与此相对应的是,现阶段居住区规划市场相当混乱,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管理部门对居住区环境规划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盲区或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忽视实用功能。一些设计师和开发商喜欢形式上的“花架子”但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一些居住区环境规划追求“大草坪”等所谓大气的式样,不能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二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豪华。忽视居住区环境规划趋于朴实、自然的走势。三是模仿之风盛行,创新意识淡薄。不知道在居住区环境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居住区环境景观中的精神元素和物质元素。只有通过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的合理搭配,体现和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才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感受时光的惬意。
四、居住区环境规划应把握的要点
居住区的环境规划应该强调人性意识,做到景为人用。居住区环境规划应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成为居民的乐园。因此,居住区环境规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实用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原则。居住区环境规划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利用环境资源,不盲目追求大场面。三是注意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为随时代的进步后续环境建设留有发展余地。此外,需要注意环境规划并不是万能的。一个优秀的居住区环境营造除了规划之外还需要积极有效的后续物业管理和良好的居民素养。试想如果万科城市花园的物业和保安措施跟不上,居民必须会象有些小区那样,从一楼到六楼都装防盗栅栏,那么,再好的房型和环境都会逊色。也就是说,一个居住区环境的优劣,不仅依靠高水平的规划设计,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高下的反映,当然也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
总之,要认识到居住区环境规是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绿化空间的植物设计要尽可能选择适应小区环境的植物种类,搭配好植物群落,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植物生态景观。兼顾构思、总体布局,达到环境功能性、合理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为居者筑造一个可持续的完美人居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陈勇,陈斌,邱晓光,王清溪.“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初探[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01)
[3]杨淑红,熊治国,张国育,丁明俊.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J].河南林业科技.2003(02)
[4]王启山,王秀艳,耿安锋.绿色住区环境规划指标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12)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