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工作者如何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自己的工作体会入手,阐述教育教学中必须抓住德育为先、健康第一、学习为重三个方面,把育人为本落到实处。
【关键词】 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那么,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落实“育人为本”的方针,笔者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育人为本”的理解。
一、要把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关乎人的一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对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试想:一个道德行为低下的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吗?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其中蕴含着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的情况下,许多教师重“智”轻“德”,只教书,不育人,以学生的学习好坏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书呆子”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分数高低不等同于素质高低。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的教育理念,时刻把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放在心上,这才算的上是称职的教师,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师。那么,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落实“德育为先”的地位呢。首先,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力争课堂上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思想也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掌握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用道德理论指导道德实践。要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感受身边道德品质的存在,从中受到启迪,端正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三,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去领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每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让每一次活动都充满育人的气息,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要把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一个体魄健康的人将来一定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时下,为了分数、为了升学,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身体,驼背、近视、一刮风就感冒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在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把体育课改上语数课、砍掉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时间为学生补课,甚至双休日还给学生加班加点,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教师“很负责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实际上这是对学生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教育观念落后的体现。试想:一个今天吃药明天打针的人能干好工作吗?能给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吗?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成熟。一要把学生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不保,何谈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性的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知识,让学生知安全、懂安全、讲安全,做安全文明的好学生。二要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生睡不好、吃不饱,学习就没有精力,在学生身上做“废寝忘食”的实验,绝对不会成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慈母般的爱心,经常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忧,帮学生之所困,让他吃饱穿暖,想学校,爱学习。三要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除上好体育课、体育活动外,指导他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到学生心里。当然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监测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适时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提醒学生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会科学的保养好身体,使身体强健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时下学生受挫能力差、性情暴躁、动不动就想轻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积极疏导,耐心引导,让他们心理和身体一同健康成长。
三、要把中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当作大事来抓。
学生在校,以学为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时下“知识无用论”在很多中职学生中间盛行,部分中职学生到校只知道怎样玩好,不知道学习,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现象很是普遍,教师急,学生不急,加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吹不敢吹,打不敢打,新的形势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知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知识,在将来的社会中就没有立足之地,作为学生,就应该把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作为第一要务,时刻不能放松。如果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就一定想学、爱学、会学。二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成熟、成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经常开展评模树优、学科竞赛、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挖掘教材、分析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三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用获取的方法自行解决问题。教无定法,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为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素质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总之,育人为本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是学校的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中职教育工作者庄严而神圣使命,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育人为本的理念才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 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那么,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落实“育人为本”的方针,笔者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育人为本”的理解。
一、要把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关乎人的一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对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试想:一个道德行为低下的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吗?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其中蕴含着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的情况下,许多教师重“智”轻“德”,只教书,不育人,以学生的学习好坏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书呆子”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分数高低不等同于素质高低。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的教育理念,时刻把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放在心上,这才算的上是称职的教师,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师。那么,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落实“德育为先”的地位呢。首先,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道德品质养成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力争课堂上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思想也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掌握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用道德理论指导道德实践。要创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感受身边道德品质的存在,从中受到启迪,端正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三,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去领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每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让每一次活动都充满育人的气息,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要把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一个体魄健康的人将来一定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时下,为了分数、为了升学,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身体,驼背、近视、一刮风就感冒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在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把体育课改上语数课、砍掉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时间为学生补课,甚至双休日还给学生加班加点,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教师“很负责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实际上这是对学生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教育观念落后的体现。试想:一个今天吃药明天打针的人能干好工作吗?能给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吗?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成熟。一要把学生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不保,何谈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性的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护自救知识,让学生知安全、懂安全、讲安全,做安全文明的好学生。二要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生睡不好、吃不饱,学习就没有精力,在学生身上做“废寝忘食”的实验,绝对不会成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慈母般的爱心,经常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忧,帮学生之所困,让他吃饱穿暖,想学校,爱学习。三要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除上好体育课、体育活动外,指导他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到学生心里。当然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监测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适时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提醒学生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会科学的保养好身体,使身体强健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时下学生受挫能力差、性情暴躁、动不动就想轻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积极疏导,耐心引导,让他们心理和身体一同健康成长。
三、要把中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当作大事来抓。
学生在校,以学为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时下“知识无用论”在很多中职学生中间盛行,部分中职学生到校只知道怎样玩好,不知道学习,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现象很是普遍,教师急,学生不急,加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吹不敢吹,打不敢打,新的形势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知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知识,在将来的社会中就没有立足之地,作为学生,就应该把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作为第一要务,时刻不能放松。如果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就一定想学、爱学、会学。二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成熟、成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经常开展评模树优、学科竞赛、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挖掘教材、分析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三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用获取的方法自行解决问题。教无定法,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为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素质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总之,育人为本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是学校的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中职教育工作者庄严而神圣使命,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育人为本的理念才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