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鉴于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山东省东营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 基层人才队伍;发展;对策;山东东营
中图分类号 F320.3;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311-02
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能人、县乡两级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属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范畴。县乡两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東省东营市在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全市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做好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把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了重要地位。
1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自2004年,东营市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截至2006年底,共培训农民58万人次,每个农村劳动力接受2~3次的技术培训,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更好地掌握我市基层农业技术队伍情况,根据形势发展要求,2007年,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县级推广机构约69个,现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448人,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中有技术职称的36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的58人,占县级技术人员的12.9%;中级、初级人员分别为140人、163人,分别占31.3%和36.4%。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中初级为主。在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73人,中专和高中学历的116人,初中及以下的59人,分别占县级技术人员的60.9%、25.9%和13.2%;大中专以上学历占主要成分。全市现有3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所属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了行业综合设置、分别设置及部分行业综合设置。批准编制为869人,实有人数878人,在编人员796人。乡镇机构在编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务人数687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制不理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隶属乡镇政府,人、财、物权归乡镇政府,县级农业部门只是在业务上给予一定指导,没有用人权。“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块分割、人事分离,技术人员岗位混乱、职责不分,能力难以发挥和保证。
2.2职能不健全
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之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与变化,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一些新的公益性职能并没有被明确下来,在实际运作中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不清,公益性职能缺位、服务缺失。
2.3服务不到位
基层农技推广大都沿用传统体制下的服务方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被动工作,或者是就推广项目进行有限服务。同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大都设在乡镇政府综合办公楼,人为拉大了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农民需求服务找不到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乡镇农技人员不能够直接面对群众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2.4服务能力差
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弱化;农技服务设备陈旧、装备落后、手段单一,基层服务实力不强;农技推广机制不活、被动应付、缺少创新,基层服务活力不足;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点和发展趋向认识不到位,向农技推广服务倾斜不够,经费渠道不稳定,实际保障不到位;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求。
2.5服务无约束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自上而下没有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情况、服务效果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约束机制,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3发展对策
3.1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管理
科学界定农村人才队伍的范围,掌握农村人才队伍现实情况,制定长远的培养规划。
3.2强化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
配套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将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局统筹安排。
3.3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基层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建设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3.1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使其能够承担起关键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以及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民培训教育服务等公益性职能。市、县区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的技术支撑,达到服务资源的共享,实现市、县区科技信息服务的窗口前移,拉近与基层技术人员、农民群众、基层政府的距离。
3.3.2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和网络,建立新型的上下对应、平行运行的办法和制度,强化调度和监管,实现服务的便捷、通畅、有效。引入基层农技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有序、规范、合理流动,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正确引导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3.3.3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3级信息网络平台,以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对“三农”的服务能力。以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为重点,推广利用电视、电话、电脑3种信息载体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推动基层农技服务手段、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3.4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加强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乡及乡以下农技人员的岗位轮训和脱产培训。鼓励和支持基层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示范项目,创建基地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或服务协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在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优势产业村等着力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骨干。
3.3.5发展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引导农民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自主服务。引导、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研发、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围绕生产基地和农户开展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加强对经营性服务的管理、指导,延伸公益性服务。
关键词 基层人才队伍;发展;对策;山东东营
中图分类号 F320.3;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311-02
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能人、县乡两级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属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范畴。县乡两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東省东营市在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全市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做好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把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了重要地位。
1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自2004年,东营市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截至2006年底,共培训农民58万人次,每个农村劳动力接受2~3次的技术培训,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更好地掌握我市基层农业技术队伍情况,根据形势发展要求,2007年,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县级推广机构约69个,现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448人,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中有技术职称的36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的58人,占县级技术人员的12.9%;中级、初级人员分别为140人、163人,分别占31.3%和36.4%。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中初级为主。在县级农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73人,中专和高中学历的116人,初中及以下的59人,分别占县级技术人员的60.9%、25.9%和13.2%;大中专以上学历占主要成分。全市现有3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所属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了行业综合设置、分别设置及部分行业综合设置。批准编制为869人,实有人数878人,在编人员796人。乡镇机构在编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务人数687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制不理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隶属乡镇政府,人、财、物权归乡镇政府,县级农业部门只是在业务上给予一定指导,没有用人权。“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块分割、人事分离,技术人员岗位混乱、职责不分,能力难以发挥和保证。
2.2职能不健全
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之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与变化,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一些新的公益性职能并没有被明确下来,在实际运作中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不清,公益性职能缺位、服务缺失。
2.3服务不到位
基层农技推广大都沿用传统体制下的服务方式,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被动工作,或者是就推广项目进行有限服务。同时,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大都设在乡镇政府综合办公楼,人为拉大了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农民需求服务找不到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乡镇农技人员不能够直接面对群众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2.4服务能力差
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弱化;农技服务设备陈旧、装备落后、手段单一,基层服务实力不强;农技推广机制不活、被动应付、缺少创新,基层服务活力不足;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点和发展趋向认识不到位,向农技推广服务倾斜不够,经费渠道不稳定,实际保障不到位;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求。
2.5服务无约束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自上而下没有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服务内容、服务情况、服务效果没有形成严格的规范约束机制,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3发展对策
3.1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管理
科学界定农村人才队伍的范围,掌握农村人才队伍现实情况,制定长远的培养规划。
3.2强化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
配套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将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局统筹安排。
3.3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基层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才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建设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3.1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使其能够承担起关键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以及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民培训教育服务等公益性职能。市、县区两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的技术支撑,达到服务资源的共享,实现市、县区科技信息服务的窗口前移,拉近与基层技术人员、农民群众、基层政府的距离。
3.3.2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和网络,建立新型的上下对应、平行运行的办法和制度,强化调度和监管,实现服务的便捷、通畅、有效。引入基层农技人员竞争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有序、规范、合理流动,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正确引导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3.3.3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3级信息网络平台,以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为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对“三农”的服务能力。以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为重点,推广利用电视、电话、电脑3种信息载体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推动基层农技服务手段、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3.4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加强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乡及乡以下农技人员的岗位轮训和脱产培训。鼓励和支持基层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示范项目,创建基地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或服务协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在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优势产业村等着力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骨干。
3.3.5发展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引导农民按照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自主服务。引导、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研发、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围绕生产基地和农户开展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加强对经营性服务的管理、指导,延伸公益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