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官”定为“模范全国”的中师——北京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来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学校是一所特殊的中师,一直引领着我国各个学科的发展,尤其在音乐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更大.从该校创立初期就设有音乐课,民国初年被教育部定为“模范全国”的师范后,该校教师便编制出最早的中等音乐教材,并负责审定全国音乐教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音乐进一步学科化,培养出了钢琴家老志诚、作曲家王洛宾、音乐教育家曹试甘等一些著名音乐家.即便到了三、四十年代,民族化音乐教育也这样领先.新中国成立前后,音乐教育更是蓬勃发展,并最早由中师升格为专科学校,后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即今天的首都师范大学,现仍在引领着我国音乐师范教育的发展.回溯北京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从中也能约略见出20世纪我国中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前沿状态.
其他文献
唐诗中包含大量描写月亮的诗歌.唐诗中的“月亮”是月亮的不同形象与诗人的复杂情怀密切结合的意象.唐代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基于特定的时代文化、自身悲欢离合的生命体验,借助月亮表达的情感、思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而形成了“月亮”意象的情感和哲理的多重意蕴,使唐诗中的“月亮”意韵悠长,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探究了唐诗中“月亮”的多重意蕴.
《唐代乐舞遗存与当代南音传承传播研究》是2019年经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重大课题.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报告对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所开展的工作及思考,进行学术总结并加以分析;同时,希望课题组在课题申报前后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学术同仁了解此类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丝绸之路中跨越族群的文化生态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民间状态的不同音乐主体弦鸣乐器的“斗琴”竞技,以动态的音乐交流实践,直观地呈现丝绸之路不同地域、不同族群抱弹类弦鸣乐器的迥异形态,包含了乐器的形制特点、乐音相合相异的呈现、特殊演奏技法的对比、不同音乐风格的体现——乐器与器乐的背后,印证了一个族群或区域的系列化人文生态特征.通过纪实性写作,对于现时新疆地区跨界族群音乐文化进行探究与剖析,力求进一步构建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以期实现“文化润疆”的方针及内涵.
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历史贡献,从中国音乐知识与制度转型角度看,无疑体现在该书引入了的音乐知识,以及确立了音乐欣赏的知识制度之上.而由黄自主导的这一知识与制度引入,以及围绕引入这一知识教学的30年代音乐教科书讨论,则是学堂乐歌后,又一波中国音乐知识与教育的思想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