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三月,从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令严寒凝野,朔风凜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雪压风寒,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避寒就温,敛阳护阴,着眼一个“藏”字。
一、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阳气,迟起以维护阴气。还要注意保持室温的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很容易感冒,还可能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内衣以棉质为好,因为它暖和贴身;外衣要宽松;鞋袜必须稍松大,使气血得以流通。在冬季,手脚、耳廓尤宜保暖。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冬节房事,固护阴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饮食摄养
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龟、鳖、藕、木耳、胡麻、核桃、生姜等都是有益的食品。此外,应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
养生家多提倡饮食养生宜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百步。《饮食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此物温补阳气为佳。《琐碎录》提倡早晨含煨生姜少许,以生胃气,辟邪气。上述这些根据季节特点安排的饮食经验都值得重视。
三、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也就是保持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养精蓄锐,有利于翌年的阳气萌生。
严冬之时,枯木衰草,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易患冬季情绪抑郁症。要改变情绪,最基本方法就是活动,尤其是室外活动,活动是消除冬季烦闷的良药。
冬季日照比春季短,不少人会患一种“季节转换症”,症状是情绪低落,体力衰退,睡眠不稳,身体疲软。科学家研究发现光线经由人体内的松果腺直接影响人脑部,从而影响情绪和体力。冬季日照短,松果体“光照不足”,从而褪黑色素分泌较多,使人体出现上述症状。所以冬令最好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四、运动护养
严冬来临,体内各种节律都有下降的趋势,而锻炼可使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抵抗疾病的丙球蛋白增多,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冬炼三九”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能锻炼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亦可锻炼人的意志,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很少患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感冒、贫血等疾病。
冬季室内锻炼的项目有:气功按摩、太极拳、健身操等;室外锻炼的项目有:长跑、竞走、武术、滑冰、体操、滑雪、拔河、球类运动等。可根据各自的体质和爱好选择之。不过。冬季户外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
五、保健防病
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中医有“冬至一阳生”的观点,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食补,一类是药补。两者相比,“药补不如食补”。不论食补或药补,均需依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对待,有针对性,方可奏效。
就食补而言,凡畏寒、精神萎靡的阳虚者,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偏气阴不足之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此外,鳖、龟、藕、木耳等也是益阴佳品。从营养角度说,蛋类、精肉、豆制品等都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用来做上述补品的替代品,以供选择食用。
冬季的药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避免“无虚滥补”或“虚不受补”等不良倾向。凡神疲乏力的气虚者,可选服人参;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之阴虚者,可选用阿胶、枸杞、桑椹子、女贞子、何首乌、熟地等;凡面色萎黄无华、头昏之血虚者,可服阿胶、当归、桂圆肉等;凡畏寒萎靡不振的阳虚者,可选用制附片、肉桂、肉苁蓉等。冬令能饮酒者,最宜药酒进补,如十全大补酒、虎骨酒、枸杞酒、苡仁酒、参茸药酒、人参药酒、虫草补酒等,每次半两左右。
一、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阳气,迟起以维护阴气。还要注意保持室温的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很容易感冒,还可能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内衣以棉质为好,因为它暖和贴身;外衣要宽松;鞋袜必须稍松大,使气血得以流通。在冬季,手脚、耳廓尤宜保暖。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冬节房事,固护阴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饮食摄养
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龟、鳖、藕、木耳、胡麻、核桃、生姜等都是有益的食品。此外,应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
养生家多提倡饮食养生宜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百步。《饮食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此物温补阳气为佳。《琐碎录》提倡早晨含煨生姜少许,以生胃气,辟邪气。上述这些根据季节特点安排的饮食经验都值得重视。
三、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也就是保持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养精蓄锐,有利于翌年的阳气萌生。
严冬之时,枯木衰草,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易患冬季情绪抑郁症。要改变情绪,最基本方法就是活动,尤其是室外活动,活动是消除冬季烦闷的良药。
冬季日照比春季短,不少人会患一种“季节转换症”,症状是情绪低落,体力衰退,睡眠不稳,身体疲软。科学家研究发现光线经由人体内的松果腺直接影响人脑部,从而影响情绪和体力。冬季日照短,松果体“光照不足”,从而褪黑色素分泌较多,使人体出现上述症状。所以冬令最好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四、运动护养
严冬来临,体内各种节律都有下降的趋势,而锻炼可使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抵抗疾病的丙球蛋白增多,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冬炼三九”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能锻炼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亦可锻炼人的意志,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很少患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感冒、贫血等疾病。
冬季室内锻炼的项目有:气功按摩、太极拳、健身操等;室外锻炼的项目有:长跑、竞走、武术、滑冰、体操、滑雪、拔河、球类运动等。可根据各自的体质和爱好选择之。不过。冬季户外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
五、保健防病
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中医有“冬至一阳生”的观点,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食补,一类是药补。两者相比,“药补不如食补”。不论食补或药补,均需依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对待,有针对性,方可奏效。
就食补而言,凡畏寒、精神萎靡的阳虚者,食补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偏气阴不足之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此外,鳖、龟、藕、木耳等也是益阴佳品。从营养角度说,蛋类、精肉、豆制品等都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用来做上述补品的替代品,以供选择食用。
冬季的药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避免“无虚滥补”或“虚不受补”等不良倾向。凡神疲乏力的气虚者,可选服人参;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之阴虚者,可选用阿胶、枸杞、桑椹子、女贞子、何首乌、熟地等;凡面色萎黄无华、头昏之血虚者,可服阿胶、当归、桂圆肉等;凡畏寒萎靡不振的阳虚者,可选用制附片、肉桂、肉苁蓉等。冬令能饮酒者,最宜药酒进补,如十全大补酒、虎骨酒、枸杞酒、苡仁酒、参茸药酒、人参药酒、虫草补酒等,每次半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