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掌握各科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基础,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注意以下问题: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用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后,可以再介绍一些他的其他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名人的号召力是无穷的,针对这一点,可以给学生讲些名人博览群书的事例。如,古代的司马光、孙敬、苏秦,现代的毛泽东、鲁迅、巴金、冰心等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这些故事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
  3.可以在介绍作家作品时,设置悬念引导阅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可以从设置悬念入手,来介绍作家作品。比如,在介绍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前面的情节,留下结尾不讲,并告诉学生:“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并耐人寻味,要想知道,请自己去看。”为解真相,学生便会自觉地找书来看。再如,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多给学生介绍相关名著的精彩片段内容,介绍到特别精彩的地方就停止,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全面、深入阅读该名著的欲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比如,每节语文课进行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可以是讲故事、谈感受、作评论等;或利用各种节日举办朗诵会、辩论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运用具体策略,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1.指导学生选择性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的阅读,无疑会收效甚微。因此,要指导学生读思想深刻、有启发性、有审美意义的书,特别要读第一流学者写的书,读他们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开拓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
  2.巧妙安排阅读时间。
  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除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必须懂得巧妙安排阅读时间。这就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善于利用课余点滴零星的时间阅读,或教师每周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还可以在节假日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以增加精神食粮。
  3.展示读书笔记,考查阅读效果。
  做读书笔记,是最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每月一次的读书笔记展示,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做到“开卷有益”。学生积累了生活常识和经验,获得了大量的词汇和语句,培养了语感。
  4.抒写读后感受,培养鉴赏能力。
  写读后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有的学生看文学作品,只是追求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但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怎么评价,却不能独立思考和分析。可以布置学生写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5.续写作品结尾,提高写作水平。
  续写结尾,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良好方法。很多文学作品的结尾都耐人寻味,令人遐想,教学中让学生给这些作品续写上自己认为合理的结尾。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6.把阅读教学链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与生活相联系。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和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性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其他文献
《〈史记〉选读》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蕴涵着深邃哲理的教材,是被广泛使用的选修教材,是使用面最大、使用学校最多的一本选修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用好这本教材,通过怎样的课程设置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史记〉选读》教学任务重,教材的目标达成难度大。完成所有选文的教学内容,没有时间,也不现实,所以依据微格教学理论对《〈史记〉选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
期刊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加大了文言文篇幅,能阅读并理解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成为高中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人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某些方面与现代人已大相径庭。这便给学生阅读文言文设下了障碍,要扫清这些障碍,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常识。了解的途径,一靠语文教师的传授,一靠学生自己参照课文注释和有关的古汉语字典、辞书。不论哪种途径,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现就通假字这一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
期刊
很多从事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可能都会有一个同感:山区中学的学生特别怕写作文,而且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陈旧,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如何去打造好作文这半壁江山,使山区中学作文教学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子呢?  一、山区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山区高中学生普遍有畏文厌文的心理,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积累的素材贫乏,作文时觉得无材料可用,
期刊
学生的创造力就像“种子”一样,教育工作者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下面就在探究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产生某种创造动机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
期刊
语文教育是一门爱的教育,带着博爱的心去教每一堂课,效果大有不同。也许刚踏上工作岗位,各方面经验不足,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前进,那么,不妨先从教书匠做起。先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再做一个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任何事物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理论,做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是运用思维。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是人的天性,因此,如果想让课堂气氛活跃,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一些小活动、小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说知
期刊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更为重要。但是现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更是轻视语文学习,甚至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下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一、表现  一是学生漠视语文。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期刊
许多学生都问:“学课文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原文。”许多老师会回答:“教材是个例子,通过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例子”条分缕析式的讲解,几乎垄断了课堂上的所有时间,“举一”可矣,“反三”就无从谈起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养成了语文教学只面向考试的功利习惯,重工具,轻人文,积淀在“例子”中的厚重的传统文化遗产,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有时竟成堵塞。这样的课堂成了“井”,学生也就成了“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趣引入,激起兴趣  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使学生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
期刊
人物是小说的构成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也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纵观通常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本身的言行等去探究。其实,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借助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来分析需要分析的人物。据此,笔者依据语文教材的实例,来予以具体解读。  一、揭示生存环境,暗示人物命运  环境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物的活动场所,环境决定了人
期刊
水浒一百单八条好汉齐聚梁山之后,哥儿们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偶尔下山打打土豪,劫劫富绅,遇到官兵来剿,权当玩场游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然而,这伙以所谓“忠义”二字纠集在一起的强梁,除几个像宋江一样的落魄文人之外,又有几人识文断字?这不,上山不久,山寨就因错字问题,闹出了不少笑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开始,好汉们初聚梁山,暂得安稳,天天酒肉,夜夜聚赌,通宵达旦,肆无忌惮。接连几次,有几个分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