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肯定还是中间昂昂然的肘子肉。在家乡沧县吃的这道菜,却是全部用小枣做成的,一盘端上来,红扑扑的,玛瑙一样层层叠叠全是枣。只是将枣去核,中间塞上一层粘面,使得这道菜红白相间,色彩多了一份明快。再浇上一层拌有桂花的浓汁,又使得这道菜玲珑剔透、晶莹透明,还多了一份浓郁的香味。
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粘面,就更有嚼头。粘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了。北方人都爱吃粘面,有了這层粘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
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这样的菜。家乡沧县被称为枣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起家乡的枣,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如果有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和其他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得清爽。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唯一优势。有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作伊拉克蜜枣的,甜是足够甜,父亲说甜得糇嗓子,哪儿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
(节选自肖复兴《家乡的小枣》,题目为编者加)
灵犀一点
上述片段中,作者写的是家乡用小枣做的菜,从做法、色泽、味道等方面展开描写,谈的是自己吃枣菜的体会,还有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枣的回味。家乡的小枣是一种对故乡情感的寄托,写家乡的小枣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作者说沧县的枣好吃,不仅仅是指枣的味道,更是因为其中有着浓郁的乡情。如果沧州的小枣没有这一点,也就不好吃了。
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粘面,就更有嚼头。粘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了。北方人都爱吃粘面,有了這层粘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
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这样的菜。家乡沧县被称为枣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起家乡的枣,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如果有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和其他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得清爽。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唯一优势。有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作伊拉克蜜枣的,甜是足够甜,父亲说甜得糇嗓子,哪儿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
(节选自肖复兴《家乡的小枣》,题目为编者加)
灵犀一点
上述片段中,作者写的是家乡用小枣做的菜,从做法、色泽、味道等方面展开描写,谈的是自己吃枣菜的体会,还有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枣的回味。家乡的小枣是一种对故乡情感的寄托,写家乡的小枣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作者说沧县的枣好吃,不仅仅是指枣的味道,更是因为其中有着浓郁的乡情。如果沧州的小枣没有这一点,也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