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引发了教育新理念的研讨和推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探究、主动合作交流,体现了课堂学习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此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局面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特别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活动更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因为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和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益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一个个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才能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是强调英语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多样情景中体验、交流、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少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景,大胆放手,把学生的“动”放在第一位,课堂上热热闹闹,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式“死水微澜”的教学方式被生机勃勃的课堂活动所代替。然而,对照《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又令人心存些许的担心。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夸大了课堂活动的重要作用,“为活动而活动”,“活”而无度,“乱”中无序,学生高涨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混乱的课堂难以收到应有的效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英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还存在着误区。
1.学生能力的展示不是“秀自己”
一些英语教师喜欢在开课时,为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进行值日汇报,或背诵课文,说了一大通英语,其他学生成了看客,只是某个学生在“做秀”。这种课堂活动训练的面较窄,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只是小组合作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所以,在课堂活动中大量的小组活动显得课堂热闹非凡,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乱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为活动而活动,为求突出主体地位而勉为其难。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并非“看客”和“局外人”
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自己就没有事干了。有的站在讲台上充当“看客”,有的坐在一边成了“局外人”。他们认为,活动是给学生安排的,教师仅是坐等学生的成果就行了。实际上,我们的课堂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千手观音”,既是导演,又是裁判;既是引导员,又是协调员;既是评论员,又是巡视员;既是学生的助手,又是学生的保姆。总之,教师要随时调控学生的活动,随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4.“活跃”并非活动设计的终极目标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效益,真正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真正能够促使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否以及多大程度上的开展活动,取决于所学知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客观条件,而并不是绝对化的“唯活动是从”,并非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有所谓的学生活动。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学生的知识融通、思想碰撞、情感体验,而不是一味的渲染那些旨在让学生仅仅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外显活动,更不是以单纯的“活跃”为目标。
5.课堂活动不是老师或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生活动或仅有教师的活动。所以,在课堂活动中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与教师的指导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活动的平台,而不能使课堂的学生活动成为几个好学生的“独角戏”。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学会自然地介入和退出,学会引导学生活动的方向,学会控制活动的进程,实现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有机结合。
6.不进行评价的活动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不少教师在学生进行活动后仅仅轻描淡写地说,“You are good./Very good./Good job.”等,这种评价仅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且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针对如上分析,要求我们在组织和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要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最新《教学大纲》为据,以学生的发展和高效学习为目的,以体现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将学生调动起来后,“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大胆放手”,收放自如,“活”中有度,“乱”中有序。真正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德、智、体、美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并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从而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讲究一个“实”字。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效益,真正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否以及多大程度上的开展活动,取决于所学知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客观条件,不要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
②体现一个“值”字。
我们的课堂活动应该是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要求课堂活动要真正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而不能走过场、做样子。我们所提倡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变过去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交互式的活动参与,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生成性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组织一些隐晦难懂的、毫无意义的、无法用英语表达的活动。
③强化一个“趣”字。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出发,追求形式上的生动、多样和内容上的贴切和有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专注程度是有限的,其兴趣容易转变。所以,课堂活动在形式上要克服僵化、单一的弊病,体现有趣、生动、多样。
④追求一个“新”字。
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感受新型知识的熏陶,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一定要追求活动的新颖别致,富有个性,要体现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和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质疑、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场,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及技能的提高和道德认知的提升。
⑤落实一个“互”字。
无论何种课堂活动,我们都不能搞“一言堂”(只有老师的夸夸其谈和越俎代庖),搞“几枝独秀”(只有几个小组长反复表现),搞“放羊式”(对小组活动放任自流),搞“浑水摸鱼”(差生趁机说话拉呱,乱活动),课堂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相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而课堂活动则是这种交往、互动的载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力的形成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⑥评价一个“效”字。
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保障。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评价结果要注重一个“效”字,以活动是否有效,活动是否收到效果为评价的标准。在教师的自然而然、充满真情实感的赏识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教师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才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当然,除了教师的评价,学生还要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我们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以此对学生进行评价:
Self-evaluation(自我评价)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class?Complete this chart in your papers.
我回答老师的问题 我与同学的合作 我做题的效率 我口语表达流利度 总体评价
(☆不好意思,☆☆基本满意,☆☆☆我棒极了)
Company-evaluation(同伴评价)
T:How do you like your companies? Complete this chart.
与我的交流 对我的帮助 课堂表现 在小组中的贡献 总体评价
(☆不好意思,☆☆基本满意,☆☆☆我棒极了)
Teacher's evaluation(教师的评价)
T: Look at the scores of your group. Let's count! OK. Which group is today's winner? Yes, congratulations to you all. The others study hard and you must be the first in the next class. Come on!
学生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评价手段的运用。此种评价不仅融合于课堂的每一步中,还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设置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激活了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部分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组织课堂活动的指南针,是我们的行动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从“灌”到“动”,而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化倾向,追求从“动”到“生动个性有价值的互动”,从“活”到“有理有度的灵活”,从“乱”到“有规有矩的乱中有序”。只要我们巧设课堂活动,将全体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我们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少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景,大胆放手,把学生的“动”放在第一位,课堂上热热闹闹,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式“死水微澜”的教学方式被生机勃勃的课堂活动所代替。然而,对照《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又令人心存些许的担心。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夸大了课堂活动的重要作用,“为活动而活动”,“活”而无度,“乱”中无序,学生高涨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混乱的课堂难以收到应有的效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英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还存在着误区。
1.学生能力的展示不是“秀自己”
一些英语教师喜欢在开课时,为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进行值日汇报,或背诵课文,说了一大通英语,其他学生成了看客,只是某个学生在“做秀”。这种课堂活动训练的面较窄,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只是小组合作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所以,在课堂活动中大量的小组活动显得课堂热闹非凡,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乱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为活动而活动,为求突出主体地位而勉为其难。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并非“看客”和“局外人”
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自己就没有事干了。有的站在讲台上充当“看客”,有的坐在一边成了“局外人”。他们认为,活动是给学生安排的,教师仅是坐等学生的成果就行了。实际上,我们的课堂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千手观音”,既是导演,又是裁判;既是引导员,又是协调员;既是评论员,又是巡视员;既是学生的助手,又是学生的保姆。总之,教师要随时调控学生的活动,随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4.“活跃”并非活动设计的终极目标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效益,真正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真正能够促使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否以及多大程度上的开展活动,取决于所学知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客观条件,而并不是绝对化的“唯活动是从”,并非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有所谓的学生活动。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学生的知识融通、思想碰撞、情感体验,而不是一味的渲染那些旨在让学生仅仅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外显活动,更不是以单纯的“活跃”为目标。
5.课堂活动不是老师或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生活动或仅有教师的活动。所以,在课堂活动中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与教师的指导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活动的平台,而不能使课堂的学生活动成为几个好学生的“独角戏”。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学会自然地介入和退出,学会引导学生活动的方向,学会控制活动的进程,实现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有机结合。
6.不进行评价的活动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不少教师在学生进行活动后仅仅轻描淡写地说,“You are good./Very good./Good job.”等,这种评价仅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且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针对如上分析,要求我们在组织和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要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最新《教学大纲》为据,以学生的发展和高效学习为目的,以体现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将学生调动起来后,“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大胆放手”,收放自如,“活”中有度,“乱”中有序。真正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德、智、体、美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并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从而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讲究一个“实”字。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效益,真正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否以及多大程度上的开展活动,取决于所学知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客观条件,不要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
②体现一个“值”字。
我们的课堂活动应该是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要求课堂活动要真正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而不能走过场、做样子。我们所提倡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变过去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交互式的活动参与,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生成性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组织一些隐晦难懂的、毫无意义的、无法用英语表达的活动。
③强化一个“趣”字。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出发,追求形式上的生动、多样和内容上的贴切和有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专注程度是有限的,其兴趣容易转变。所以,课堂活动在形式上要克服僵化、单一的弊病,体现有趣、生动、多样。
④追求一个“新”字。
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感受新型知识的熏陶,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一定要追求活动的新颖别致,富有个性,要体现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和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质疑、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场,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及技能的提高和道德认知的提升。
⑤落实一个“互”字。
无论何种课堂活动,我们都不能搞“一言堂”(只有老师的夸夸其谈和越俎代庖),搞“几枝独秀”(只有几个小组长反复表现),搞“放羊式”(对小组活动放任自流),搞“浑水摸鱼”(差生趁机说话拉呱,乱活动),课堂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相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而课堂活动则是这种交往、互动的载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力的形成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⑥评价一个“效”字。
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保障。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评价结果要注重一个“效”字,以活动是否有效,活动是否收到效果为评价的标准。在教师的自然而然、充满真情实感的赏识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教师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才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当然,除了教师的评价,学生还要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我们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以此对学生进行评价:
Self-evaluation(自我评价)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class?Complete this chart in your papers.
我回答老师的问题 我与同学的合作 我做题的效率 我口语表达流利度 总体评价
(☆不好意思,☆☆基本满意,☆☆☆我棒极了)
Company-evaluation(同伴评价)
T:How do you like your companies? Complete this chart.
与我的交流 对我的帮助 课堂表现 在小组中的贡献 总体评价
(☆不好意思,☆☆基本满意,☆☆☆我棒极了)
Teacher's evaluation(教师的评价)
T: Look at the scores of your group. Let's count! OK. Which group is today's winner? Yes, congratulations to you all. The others study hard and you must be the first in the next class. Come on!
学生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评价手段的运用。此种评价不仅融合于课堂的每一步中,还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设置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激活了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部分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组织课堂活动的指南针,是我们的行动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从“灌”到“动”,而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化倾向,追求从“动”到“生动个性有价值的互动”,从“活”到“有理有度的灵活”,从“乱”到“有规有矩的乱中有序”。只要我们巧设课堂活动,将全体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我们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