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适应对高职学生的教学要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将原来理论性强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为适应该专业实用性强的《临床用药指导》课程,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其中包括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程的考核评价等。
关键词: 《临床用药指导》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目标是培养在流通领域中从事药品采购、销售、贮藏、养护及质量控制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008年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模式改革,改革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适应需求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1]。《临床用药指导》课程就是依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各工作项目对临床药学及合理用药的需求,将原先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为融合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处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的一门实用性强的全新课程。
1.课程性质
《临床用药指导》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药品营销、采购、仓储、配送、养护及管理等职业岗位,紧扣职业岗位任务,培养药学情报咨询、协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药物治疗的干预及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促进合理用药及考取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等职业资格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该课程还是后续课程药品仓储配送、药品采购、药品销售、医药商品知识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
通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专家研讨会分析得出《临床用药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处方及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阅读与分析西药处方,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药物咨询服务,且能够辨别不良反应并进行简单的处理。
3.教材改革
为了有与此相适合的教材,我院组织专业任课老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了《临床用药指导》院本教材,教材编写内容以“强化目标培养、淡化学科意识”为指导思想,突出适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形成两个模块:一是基础理论模块,二是实训模块。其中理论模块包括各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实训模块包括常用药物用药指导,如感冒药用药指导、治疗咳嗽药物的用药指导、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用药指导等。
此外我们还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荐相关学科的参考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4.教学模式
4.1项目化教学。常用药物用药指导部分采用项目化教学,所有项目均有案例引出,通过案例引出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咨询和协调下最终完成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4.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场所,为学生创造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我们在学校内部开设了模拟药店和模拟药房,让学生在店内感受到将来工作的真实场景,拿着各种药盒,学习药品使用说明书、药品商品名、通用名、主要成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在模拟药店和模拟药房里学生还进行角色扮演,学以致用,不仅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加强和巩固,还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师资建设
《临床用药指导》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调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执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制度,提高教师授课的准确性,并在网络上开设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教师,教师对教学中学生的疑惑可以及时予以解答,弥补教师授课中时间和空间的不足。此外,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行业发展情况等。通过长期的工学交替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达到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真正对接。
6.课程的考核评价
《临床用药指导》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价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的鼓励,并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将任务汇报、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成绩等过程性记录纳入考核成绩之列,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使其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同比例占50%。
7.建设方向
7.1师资建设。建设一支能规划教学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充满生机、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注重同时具备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7.2教材建设。在学生使用反馈的基础上对现有教材进行调整,实现中英文双语化,争取早日高质量出版高职统编教材《临床用药指导》。
7.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实训场所和专业化训练,而学校为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8.结语
通过将理论性强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为《临床用药指导》课程,满足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对应用性、技能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推动了高职药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梅,祝祎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医药卫生导报,2010,33(7),85.
关键词: 《临床用药指导》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目标是培养在流通领域中从事药品采购、销售、贮藏、养护及质量控制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008年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模式改革,改革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适应需求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1]。《临床用药指导》课程就是依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各工作项目对临床药学及合理用药的需求,将原先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为融合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处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的一门实用性强的全新课程。
1.课程性质
《临床用药指导》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药品营销、采购、仓储、配送、养护及管理等职业岗位,紧扣职业岗位任务,培养药学情报咨询、协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药物治疗的干预及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促进合理用药及考取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等职业资格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该课程还是后续课程药品仓储配送、药品采购、药品销售、医药商品知识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
通过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专家研讨会分析得出《临床用药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处方及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阅读与分析西药处方,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药物咨询服务,且能够辨别不良反应并进行简单的处理。
3.教材改革
为了有与此相适合的教材,我院组织专业任课老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了《临床用药指导》院本教材,教材编写内容以“强化目标培养、淡化学科意识”为指导思想,突出适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形成两个模块:一是基础理论模块,二是实训模块。其中理论模块包括各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实训模块包括常用药物用药指导,如感冒药用药指导、治疗咳嗽药物的用药指导、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用药指导等。
此外我们还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荐相关学科的参考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4.教学模式
4.1项目化教学。常用药物用药指导部分采用项目化教学,所有项目均有案例引出,通过案例引出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咨询和协调下最终完成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4.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场所,为学生创造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我们在学校内部开设了模拟药店和模拟药房,让学生在店内感受到将来工作的真实场景,拿着各种药盒,学习药品使用说明书、药品商品名、通用名、主要成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在模拟药店和模拟药房里学生还进行角色扮演,学以致用,不仅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加强和巩固,还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师资建设
《临床用药指导》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调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执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制度,提高教师授课的准确性,并在网络上开设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教师,教师对教学中学生的疑惑可以及时予以解答,弥补教师授课中时间和空间的不足。此外,学校规定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行业发展情况等。通过长期的工学交替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达到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真正对接。
6.课程的考核评价
《临床用药指导》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价一体化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的鼓励,并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将任务汇报、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成绩等过程性记录纳入考核成绩之列,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使其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同比例占50%。
7.建设方向
7.1师资建设。建设一支能规划教学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充满生机、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注重同时具备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7.2教材建设。在学生使用反馈的基础上对现有教材进行调整,实现中英文双语化,争取早日高质量出版高职统编教材《临床用药指导》。
7.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实训场所和专业化训练,而学校为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8.结语
通过将理论性强的《药理学》课程改革成为《临床用药指导》课程,满足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对应用性、技能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推动了高职药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梅,祝祎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医药卫生导报,2010,3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