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轴承在磨削加工中产生的裂纹分析

来源 :科技信息·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磨削加工作为机械制造业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中的一种,在轴承加工行业中广泛地被应用,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轴承钢表面易出现裂纹。本文主要分析了轴承零件在磨削加工中产生磨削裂纹的原因,然后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磨削裂纹的产生。实现零件最大的有效价值,提高其使用效率。
  关键词: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治措施
  磨削加工在轴承加工行业中广泛地被应用,经热处理淬火的轴承零件,在磨削过程中可能出现呈网状的龟裂或较规则排列的细小裂纹,称为磨削裂纹,它不但影响轴承零件的外观,更重要的是还直接影响轴承零件的质量。
  1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
  磨削裂纹的产生是磨削热引起的,磨削时零件表面温度可达800~1000摄氏度或更高。淬火钢的组织是马氏体和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它们处于一种膨胀状态(未经回火处理)。马氏体的膨胀收缩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使轴承钢表面产生磨削裂纹尤为重要。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磨削时受磨削热的影响即产生分解,逐渐转化成马氏体,这种新生的马氏体集中于零件表面,引起零件表面局部膨胀,加大了零件表面应力,导致磨削应力集中,继续磨削就会加速表面磨削裂纹的产生;此外,新生的马氏体脆性较大,磨削时也容易加速磨削裂纹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磨床上磨削零件时,对零件既是压力又是拉力,助长了磨削裂纹的产生。如果在磨削时冷却不充分,则由于磨削时产生的热量,足以使磨削表面薄层重新奥氏体化,随后再次淬火成淬火马氏体,因而使表面层产生附加的组织应力,再加上磨削所产生的热量使零件表面温度升高极快、冷却极快,这种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迭加就可能导致磨削表面产生磨削裂纹。
  2磨削裂纹的特征
  磨削裂纹与一般淬火裂纹明显不同,磨削裂纹只发生在磨削面上,深度较浅,且深度基本一致。较轻的磨削裂纹垂直于或接近垂直于磨削方向的平行线,且是规则排列的条状裂纹,这是第一种裂纹;较严重的裂纹呈龟甲状(封闭网络状),其深度大致为0.03~0.15mm,用酸腐蚀后裂纹明显,这是第二种裂纹。
  3磨削裂纹的防治措施
  从以上分析知道产生磨削裂纹的根本原因在于淬火時的马氏体处于一种膨胀的状态,有应力存在。要减少和消除这种应力,应进行去应力回火即淬火,在进行回火处理,挥霍时间必须在4h以上。随着回火时间增加,产生磨削裂纹的可能性降低。另外,零件在快速加热到100摄氏度左右并迅速降温会产生裂纹。为防止冷裂纹产生,零件应该在150~200摄氏度左右时回火,若零件继续升温到300摄氏度,表面再次收缩而产生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将零件在300摄氏度左右进行回火。值得注意的是,零件在300摄氏度左右回火会使其硬度下降,有事不宜采用。又是经过一次回火仍然产生磨削裂纹,这是可以进行二次回火或人工时效处理,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磨削裂纹的产生是因为磨削热所致,所以降低磨削热是解决磨削裂纹的关键。一般所采用的湿磨法,但无论如何注入冷却液,冷却液都没法在磨削时及时到达磨削面,因而无法降低磨削点的磨削热。冷却液只能使砂轮和零件的磨削点在磨削走过后瞬间受到冷却,同时冷却液对磨削点做淬火作用。因而加大冷却液的使用量是主要措施之一,尽量降低磨削区的磨削热。如果采用干磨法,磨削进给量少,可减少磨削裂纹。但是这种方法效果不是很显著,而且尘土飞扬,影响工作坏境,不宜采取。
  选用硬度较软、沙粒较粗的砂轮来磨削,可以降低磨削热。但粒子较粗会影响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对于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零件,不能使用此方法,因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分粗、精磨,既粗磨选用粒子较粗的软砂轮进行磨削,便于强力磨削,提高效率,然后再用粒度较细的砂轮进行精磨,磨削进给量小。分两台进行粗磨和精磨,这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选用自锐性能好的砂轮磨料,及时清除砂轮表面废料,减少磨削进给量,增加磨削次数,减小工作台速度,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少磨削裂纹的途径。
  砂轮和零件的旋转速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砂轮旋转跳动量大,零件窜动量大,都是磨削裂纹产生的诱因。及时提高砂轮和零件的旋转精度从而尽可能消除引起磨削裂纹产生的各种因素。
  4结语
  在磨削加工中,防止轴承钢表面磨削裂纹的产生,主要方法:①降低磨削热解决磨削裂纹。②分粗、精磨,既粗磨选用粒子较粗的软砂轮进行磨削。③选用自锐性能好的砂轮磨料,及时清除砂轮表面废料,减少磨削进给量,增加磨削次数,减小工作台速度。④及时提高砂轮和零件的旋转精度从而尽可能消除引起磨削裂纹产生。
  参考文献:
  [1]何建民.磨床于磨削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
  [2]许景芳.轴承零件磨削裂纹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哈尔滨轴承,2006年9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安装与调试相关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变电站二次设备安装主要包括变压器与高压隔离开关等,需要按照施工设计流程与要点,做好安装质量把控,完成安装作业后,需要进行调试,为后期运行做好质量把关。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设备;安装作业;联合调试  前言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加,使得智能二次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完成设备安装后,可以进行联调,以便及时做好问题调整,为工程
期刊
摘要:近十多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发展速度飞快,在施工技术方面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比较复杂,管理范围涉及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部环节。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现状,其次对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做出了系统性的研究,最后提出建
期刊
摘要:近几年,变频调速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使用方便的电机调速装置,在企业中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调速装置的运用可以使电机机组的高效运行得到优化,与此同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变频器也会经常会出现故障问题,如果发生故障普通的电气工作人员是很难处理的,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接下来文章主要就是要介绍变频器故障以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低压变频器;故障;处理措施;日常维
期刊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是经常会应用到的一项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而且在水利水电工程度升中,边坡开挖支护施工工程量较大,范围广,因此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施工前的爆破入手,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的施工控制,并进一步对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人们对电子产品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只有不断深化和提升机械制造工艺,不断提升机械制造工艺的精密程度,才能确保机械制造工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人类对技术、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机械制造工艺始终处于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在科学技术的支撑和主导下,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艺逐渐取代传统
期刊
摘要:机电安装工程贯穿着园林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影响着工程中的各种设备,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通信等的安装,因此,本文首先对机电安装的物点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如何加强机电安装工程中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做好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机电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一、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当今的建筑施工中大多数采用自动化机器设备,机电安装工程因此而诞生。一般工业和公共、民用建设项目的设备、线路、管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这两个环节要求特别严格,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显著。机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零件也会相应的有所损耗,这时候便需要进行维修,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这么说,只有当机电设备被高效利用,才能提升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由于机电设备自身的特点,在安装过程中若安装不得当,也会带来机械的损耗,这便需要我们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
摘要:输电线路在整个电力工程中起着输送、分配电能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和检修工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介绍了一些新技术在高压輸电线路施工中的使用。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优化措施  1.1高压输电线路基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等構筑物日益增多,基坑深度越来越深,基坑壁同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也越来越小,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基坑稳定、既有建筑物以及拟建建筑物的结构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成为工程的关键。在深基坑支护中经常应用的预应力锚杆技术,因其具有的增加岩土稳定性与强度,节约成本,保障施工安全等优点,在岩土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实践对预应力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进
期刊
摘要:在暖通空调企业不断对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升级的同时,中央空调空调节能改造设计却受到忽视,造成大量的能源耗费。因此,本文以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为研究对象,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节能改造的内容及节能改造后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央空调;节能改造;节能效果  在整个建筑的能耗中,空调采暖的能耗要占到总建筑能耗的50%以上。为此,“节能减排”是现代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国策。早期的中央空调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