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高校学生走向运动场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ur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强大移动智能终端的介入,一个前景无限、创新无限、奇迹辈出的移动互联时代扑面而来。它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对人类的不利影响也随之出现。其中“低头族”这一名词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写照。由于大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加上自控能力较差、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等原因,自然成为“低头一族”的主力军,移动互联网的种种弊端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如何引导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成为困扰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 大学生 合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1(c)-0096-02
  互联网让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全球的沟通与交流,不论是大洋彼岸还是沙漠边陲,网络所及连接不断,人类真正突破了地域与自然的阻隔,“地球村”的时代真正到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强力介入,24小时随时在线的现代生活,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精彩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无限的商机,但同时也使得一部分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其中高校学生成为了主要的“受害者”。严重的导致很多学生荒废了学业,整日游荡在虚拟的世界,最后只能被高校劝退,给学校、家庭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有的规定一年级新生不能使用电脑;学生上课期间必须关闭手机;有的高校更是斥巨资安装摄像系统,监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晚上熄灯后关闭无线网络等,总之,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可以说是全方百计、绞尽脑汁,到头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使得学校和学生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面对如此局面,学校、家长、社会都感到十分棘手。既然问题是由网络而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合适的手段与方法把学生从网络的沉迷中解救出来。
  1 移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伴随着青年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网络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要清楚认清这一明确的事实,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科学引导与合理利用。
  1.1 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天、购物、发微博、学习、看视频等。毫不夸张地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吃饭、睡觉以外的第三个重要内容,长此以往必然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生活方式、交流手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楚认识这一现状,采取不同以往的新方式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1.2 活动内容与地点的迁移
  以往学生“逃课”经常是去到操场或校外,现在则截然不同,多数是去到校外网吧或宅在宿舍。“宅”这个名词在移动互联时代具有了不同以往的新内涵,主要专指上网一族长期脱离于现实生活,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他们虽然“足不出户”,但他们并不是好吃懒做或不爱劳动,而特指那些利用移动互联平台进行学习和生活的特殊人群。“宅”并不是与外界失去联系,反而“宅”的生活非常精彩,工作、学习、交友一样都不缺。由于活动地点的限制,这些人的日常活动方式大多在室内进行,与现实社会的交往逐渐减少,运用更多的网络语言和网络的方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他们与常人的沟通出现困难,随着户外活动的减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出现“萎靡、颓废、缺乏活力与朝气”等,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必然受到不利的影响。
  1.3 关注的重点与视角发生转变
  长期生活在现实社会的高校学生,他们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各项工作、学习和生活内容,而对于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他们更多的专注于网络,对现实生活无视或者漠视,更多的注重自己的个人世界,这样外部现实对他们的影响就会降低,面对这样的特殊人群,如果我们采取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和吸引他们的传统手段,收效就会微乎其微,甚至是毫无结果。
  1.4 思维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显著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单项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等内容,由于信息渠道的单一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互联网时代,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改变了青年传统的、单一的思维模式,移动互联打破了传统的媒体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学生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又是知识的接收者,是典型的平行传播模式。这对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从信息源来看,由于信息量的庞大与时时更新,发布者很难对信息进行准确把关与定位,这样必然导致信息传播的泛化;从信息内容看,网络的信息往往一味追求新颖,有些甚至会“反主流”,这样必然导致信息的多元化。这种变革就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拓展平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去加工、选择、利用各种资源,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与观点,从而使得高校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越来越朝着开放、发散的方向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更加放大了青年的这一特点,他们遨游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接受着不同群体的思维冲击,而移动互联网又让这种冲击更加容易实现,其结果就是更加促进了青年观察世界与思考问题的开放化、多元化。
  1.5 拥有更强的独立性与反叛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按照教師的教学程序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掌握技术知识,由于信息知识的不对称,学生要想彰显个性、独立表达自己的理解相对比较困难。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平台、信息渠道、交流空间常常比老师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观察视角、了解的信息量可能超过教师,他们可以通过移动媒体在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上,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轻松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接受别人的点赞、灌水、转载,在这里他们能够尽显自己的“无穷魅力”,毫无保留地捍卫自己的个人主见与思想,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比以往的学生更具个人色彩。   2 为我所用的方法与手段
  既然移动互联的网络触角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做的不是摒弃、禁止或抵触,而是和年轻人一样张开双臂去主動拥抱、积极大胆地尝试,进而加深体验与了解,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提供的各种便利与可能——为我所用。
  2.1 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由于互联网的“无所不在”,使得各种资源信息的全球共享,而移动互联进一步拓展了传统互联网的时间与空间,让人们可以通过高速的移动网络和强大的智能终端接入互联网,时时尽享丰富的数据业务和互联服务。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信息,人们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通篇或者全部了解、分析各种信息资源,只能够借助各种搜索工具的帮助,在浩如烟海的数据资源中截取“碎片化”的资源,经过自身的重组与再造形成个人的知识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移动互联时代这一新的特点,运用自身知识结构、理解与认识,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资源经过加工、梳理、整合成若干个“数据模块”,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及时推送给每一个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加快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进程,也能够降低各种不良信息对他们进行侵袭的机会。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较少、更新不够及时的突出问题。对于这些特定的“数据模块”的制作与加工,一定要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突出“简洁实用、重点清晰、动感时尚、沟通便捷”等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定元素。
  2.2 传统教学时空的突破与拓展
  移动互联的重要特点就是,将原来属于不同时空的各种资源实现了广泛的、全面的互通与互联。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将学生、教师、知识信息、运动项目、教学课堂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将传统教学中比较复杂、抽象的技术动作,通过各种视频软件实现直观、生动、具体的适时展示,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随时观看、模仿,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随时了解学生的练习地点、水平等实时信息,有针对性地给予“一对一、面对面”的、私人定制式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时时关注,更能得到老师及时地辅导与反馈,学习效果与进步幅度是以往教学中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大幅的提高。
  2.3 线上与线下的互通与融合
  今天的大学生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极大受益者,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社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可以从他们已经习惯的渠道入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达到教育与影响他们的目的。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多数高校都有比较完备的课余体育管理制度,拥有比较丰富的活动内容与运动形式,但是如此火爆的运动态势,却始终不能真正吸引学生走上运动场。当然,这其中的缘由比较复杂,其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我们的网上体育平台形式过于单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很多高校干脆就没有一个像样的网络平台。如此一来,我们的学生整日在虚拟世界中遨游,而老师却在现实的校园体育活动中辛勤耕耘,两者的工作都不在“同一频道上”,师生如何沟通?怎样了解?影响又从何而来?当务之急就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将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内容,通过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打造一个强大的虚拟网络信息平台,做到“有图有真相”,用他们的“身边人、身边事”去打动和吸引,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影响和吸引学生的效果。
  移动互联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陌生拓展空间,高校老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手段、行为模式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以学生习惯的方式与途径,去引导、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影响他们的目的,否则我们的辛勤努力,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失望结果。
  参考文献
  [1] 许晓凤,张惠敏,徐瑞晨.“宅生活”不意味着与世隔绝[N].中国教育报,2016-06-13.
  [2] 李立红.走下网络 走出宿舍 走向操场[N].中国青年报,2014-01-14.
  [3] 包芳.浅谈大学生如何走下网络走向校园[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50-25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临床副作用,并与等效价的芬太尼比较有无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芬
9月5日,全球首座活性粉末混凝土全预制拼装连续箱桥梁——长沙市开福区北辰三角洲横四路跨街天桥,在长沙通过专家组验收。该桥的成功实施,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质
随着各种校园网应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运行在校园网上。为了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用户数据的一致性和用户信息存放的安全性,同时降低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的难度,校园网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指导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院前急救中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分为常规病情评估急救组(对照组)和进行现场MEWS
访客识别系统已成为小区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研究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脸面部特征的小区智能访客识别系统。该系统在已有的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了KL投影和奇异值分解双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二者有效利用能大大提高访客身份识别的正确率。由于该系统结构简单,所需设备均为常用设备,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摘 要:在当前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下,领悟武术文化中蕴涵的和谐理念,有助于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以重庆文理学院为研究对象,将武术和谐论作为其核心来探讨成为该课题的主要观点,对武术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现实思考和实践方案。  关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分析,梳理了校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并对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与创新进行了研究。最后,笔者还基于自身所任教的课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笔者希望能够通过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师生、学校甚至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伴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就业形势逐渐激烈,使得体育学院基地班人才培养的模式慢慢暴露出其弊端。本文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学院基地班人才培養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于基地班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于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再次,找出了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最后,对于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基地
针对旅行商问题(TSP)具有的易于描述却难以处理的NP完全难题、其可能的路径数目与城市数目是呈指数型增长的、求解困难的特点。本文首次采用LabVIEW仿真实现模拟退火算法来求解
11月30日,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南五环-北京新机场)工程第4标段桩基开钻,标志着该工程拉开开工建设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