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神信俗的历史考察及其伦理言说

来源 :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痘疹以其强烈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使得古代民众因恐惧而产生了诸多民俗想象,并由此生发出对痘神的信仰和崇拜.民众对痘神的信仰表现在民间有关痘神的各类传说、祭拜痘神的仪式以及对痘神的态度等多方面,而人们对痘神功用性想象更使得痘神信俗具备了丰富的伦理意蕴.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1(KIM-1)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并行急诊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治疗组,n=32)和B组(对照组,n=32).A组先以0.8mg/kg静脉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15min,继之以0.5mg/(kg h)持续泵注至术后72h;B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组即时(T0)、6h(T6)、12h(T12)、24h(T24)、48
通过对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脑出血术后发热不退病例的回顾,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思维及用药配辩证方法,结合对组方中主要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证实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中所含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退热、抑制炎症、调节免疫的功能,为临床古方新用提供经验.
目的 探讨母婴持续肌肤接触及有效母乳喂养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0年3月~12月收治的新生儿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147名高危儿,剖宫产母婴回病房后立即裸体与母体肌肤接触,阴道产新生儿在断脐前擦干皮肤、戴帽子等,放至母亲胸前肌肤接触,实现自主含乳,接触大于30分钟后监测血糖、断脐带等.对照组151名高危新生儿,剖宫产母婴回病房后,新生儿包裹在产妇身边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至婴儿床上监测血糖;阴道产新生儿产后裸体趴在产妇胸腹部,胎盘娩出后至产台断脐、穿衣后再协助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新
泰州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有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禀赋优越、产业特色鲜明、工业基础雄厚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等优势,又面临高等教育匮乏、产业层次不高、城市首位度不高和重点产业复苏缓慢等挑战.泰州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从畅通国内外循环,抓好高水平开放,深挖城市内需潜能和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真正实现新一轮区域竞争中高质量发展.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由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5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最终的纳入标准选取入组患者30例,总计约8~14个月回访时间,平均10.8个月.根据肩胛骨骨折移位情况而采取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行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13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具体伤情,住院时间,伤后骨折愈合情况,治疗后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所有患者肩胛骨均已骨性愈合,治疗后三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建设需要在非遗保护学理方面进行建设性的理论探索.非遗保护的学理研究应当具有史学建设性质,从传统史学和文化记忆研究之间的关系和“缺口”探索非遗史学研究的创新性路径,即对历史的活化研究,建构新的文化生态史视野,推动非遗保护对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化生态建设.
目的 通过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两者水平与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消化道肿瘤患者CD4+和CD3+T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亚群和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 观察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42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在运动疗法中加入PNF技术.在治疗前、治疗半月后及治疗一月后分别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Brunnstrom及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e-Meyer)评定.结果 一月后运用PNF技术组患者上肢Brunnstrom评定发现较多患者上肢异常肌张力降低、出现分离运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亦优于对照
本文就后疫情时代对科学教育的反思和英国科学与环境教育专家贾斯汀·狄龙教授进行了对话.狄龙教授曾任欧洲科学教育研究协会主席,现任英国国家环境教育协会主席.狄龙教授针对疫情中的社会现象和隔离措施中的科学教育实践,提出了目前国际科学教育体系中的7个问题与挑战,包含学校课程设置、教育研究与资助体系、产业与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对此,狄龙教授提出科学课程应朝着科学、环境与健康的融合方向发展.针对目前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狄龙教授从多个角度揭示“科学、环境与健康”(S|E|H)教学理念的意义:“科学、环境与健康”作为一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