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寻芳香自远 生花笔下有长声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家对于美的追求赋予了散文作品无限的生命力。散文形式自由、写法灵活、选材丰富,因此对于译者来说,要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兼顾对原作音律、形式、意蕴方面美的再现实属不易。本文以夏济安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实现散文原作的美感再现。
  关键词:散文翻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音美;意美;形美;美感再现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15-02
  在散文创作中,作家以多种形式进行着美的追求,如语言的音韵美、结构的形式美、作品呈现出的意境美等,以带给读者最大的审美享受。那么译者如何在准确传达散文内容的同时,兼顾对原作形式、音律以及意境等诸方面的再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作读者相似的美感体验?夏济安先生的译作《美国名家散文选读》收录了美国殖民地开拓时期至南北战争期间的多位著名作家、诗人及学者的散文作品,译文古雅流畅,堪称散文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准确再现的完美诠释。
  一、意美
  所谓“意美”,是指包括意象、意境、意义等多方面的审美效果。它在传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唤起读者的联想,于“朦胧中传达信息,疏放中透出美感”。意美的再现不局限于词、句等语言结构的忠实传达,而更是一种词、句层面外的艺术美的再现与创造。优秀的译者往往能从原文中捕捉到重要的艺术美感信息,通过具体的选词炼句、意象表达来营造氛围、烘托意境。夏济安先生在本书中亦发挥其主体性,凭借其对汉语和英语的高度敏感性,为读者充分呈现了原作的意美。
  例1:It was a pretty game, played on the smooth surface of the pond, a man against a loon.
  译文:这真是一局大好的棋局,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一人一鸟正在对弈。
  本节出自梭罗《瓦尔登湖》中《禽兽为邻》一章,其中,作者于恬静的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感悟哲理。此处描写的是一个十月静谧的下午,作者泛舟于瓦尔登湖,与潜水鸟嬉戏的场景。译文将这场人与动物间充满情趣的游戏比作“棋局”——博弈者分坐由湖面构成的棋盘两端,相互出招、接招,怡然自得、充满情趣。译文虽短短十几个汉字,却既有“意”(一人一鸟),又有“境”(波平如镜的湖面、生动有趣的棋局),静谧中迸发生机,让读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瓦尔登湖畔这些动物精灵们散发着的自然活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景象。真可谓情景交融,深邃悠远,给读者独特的意美感受。
  例2:The leafless trees become spires of flame in the sunset, with the blue cast for their background, and the stars of the dead calices of flowers, and every withered stem and stubble rimmed with frost, contribute something to the mute music.
  译文:霞光照处,秃树皆熠熠如尖塔着火,东方一片蔚蓝,成为极妙的背景;花朵谢落,然花萼点点犹如繁星;败枝残干,风霜之迹斑斑——这一切都构成了我面前无声的音乐。
  散文可以情动人,亦可以景“感”人,即作者通过大段的景色描绘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译者在动笔翻译前更需努力感受和想象。如本段(爱默生《论美》)描写落日美景,夏济安将秃树想象成燃烧的尖塔,在晚霞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再有将花骨朵比作繁星,“花朵谢落”疑是繁星铺满地;败枝残干,更似身披层层白霜。但这一切在译者看来并不显萧条伤感,相反,它们仿佛都成了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一首恬谧的冬日黄昏之歌。这里,译者化具象为抽象,化物象为心象,成功再现原文“秃树”、“花朵”、“败枝残干”等意象,呈现出一幅色彩鲜明、静中有动的黄昏之景。大音希声,这一首无声的乐章,缠绕在读者的心弦之上,袅袅不绝。
  二、音美
  英国作家斯蒂芬·斯彭德(Stephen H. Spender)曾说过:“有时,在写作中我感到遣词造句犹如谱写音乐。这种音乐性对我的吸引,远远超过词语本身。”事实上,文学作品不仅可读,而且可“听”。散文翻译中,译者通过叠音词、拟声词、四字格及尾韵等手法,为原文附上有声的外壳,努力塑造听觉形象,实现音韵美,从而刺激读者的想象力,使原文的意境及神韵更好地为译文读者所领会。
  (一)叠音词、拟声词
  叠音词通过音节的叠加,伸张了节奏,给人以音响萦回往复的音乐美感。而拟声词通过自然界声音的摹拟,创造出生动而逼真的声觉形象,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拟声词多采用单音节字的重叠,拟声之音质,拟声之节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例3:
  All day long, and for a week together, the rain was drip-drip-dripping and splash-splash -splashing from the eaves.
  译文:雨是整天的下,下了足足有一个星期:滴滴答答,沙沙啦啦,不断地从屋檐往下落……
  译文生动形象地摹拟了雨滴坠落的声音,“滴滴答答”、“沙沙啦啦”两个叠音拟声词一字排开,再现了雨滴撞击地面清脆的音质与明朗的节奏,活泼欢快,清脆悦耳,给读者以听觉享受。
  (三)四字格
  四字格作为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音韵节奏之美。在散文翻译中,选用合适的四字格,扬汉语之优势,不仅可再现原文的音乐性,还能创造出原文中本没有的音韵美。如例4:
  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t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 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   译文:美国的大河,身阔水深,庄严的静静的流向海洋;美国的森林,古木参天,绵延千里,至今没有樵径可循;美国的天空,阳光普照,夏云过处,光彩奇丽……
  译者在本句译文中使用了一连7个四字格,其中包括译者为配合译文而自拟的“身阔水深”、“樵径可循”、“夏云过处”等3个四字格。这些四字格结构整齐、言简意赅、节奏鲜明,读来抑扬顿挫,起落跌宕,增强了译文的表现力,给读者以语音上的和谐美感。
  (四)尾韵
  汉语和英语里都有尾韵这一修辞手法,常见于诗句和习语中。请看例5:
  ...but, there being no instrument invented to discover, at first sight, this unpleasing disposition in a person.
  译文:但世界上还没有人发明什么仪器,可以让他一看便知谁有这种坏脾气。
  原文并无使用规则的押韵,而在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先生创造译文韵律美的良苦用心。“器”、“气”押/i/音,韵味十足,和谐悦耳。
  三、形美
  《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一书的选材自由多样,形式上也不拘一格。总的来说,散文对于音韵格律的讲究程度并不及诗歌,也不像小说那样着重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虚构,但这并不是说散文就不注重形式。可以说,散文译文之美不仅表现在意蕴、音韵的再现,还表现在形式上的恰当保存,包括音韵节奏、修辞手段、遣词造句等。
  (一)大量使用短句
  英语句子多呈现树形结构,以一个主句为树干,以多个从句为枝叶,句子较长;而汉语则“以中短句居多,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因此在散文汉译中,译者倾向于将原文长句拆分为多个小短句,讲究长短开阖,以贴近汉语文化、贴近读者。请看例6:
  …the genial warmth of the sun around the door is some what kind and human.
  译文:……屋门周围,阳光普照,和煦温暖,好像特别富有人情味似的。
  这一句话并不算长,但中间无标点,直译的话很难译通顺。于是,译者选择分三个小短句展开叙述,结构清晰明了,句意晓顺流畅。并且三个短句均为四字格,使得译文富有节奏之美。
  (二)巧妙安排语序
  语序的巧妙安排也能体现译者在创造形式美中的独具匠心。在语序的处理上,“英语以信息的主次轻重安排,汉语则按自然顺序排列”。如何克服语序上的差异,把原文意义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夏先生的译文绝对是极好的范例。
  例7:Not less excellent, except for our less susceptibility in the afternoon, was the charm, last evening, of a January sunset.
  译文:昨天黄昏,我又观赏了一次日落美景,时值冬令正月,但景物不减春秋,只是下午人的灵智不那么清明罢了。
  此句读来较迂回复杂,如果按照原文的逻辑顺序来译,实在不成句。夏先生对译文语序进行了适当调整。首先,将“the last evening”置于句首,交代背景。然后又将“a January sunset”拆分成两个富有动态的短句交代事件“观赏一次日落美景”、“时值冬令正月”前置,主次分明,条理清楚、潇洒自然。
  (三)修辞手法
  1.排比。散文翻译中,为达到一定渲染效果,译者会连着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词组,即排比。
  例8:…he must wander through parks and gardens; along hedges and green lanes; he must loiter about country churches…
  译文:……园林之胜,他应该去漫游一番;矮篱绿径,他应该去走走;乡村教堂,他应该曾经流连……
  译者此处保留了原作的排比,还原了原文整齐的句式、分明的节奏,增强了译文的语势,再现了原文的形式美。
  2.对偶。对偶作为汉语言中独有的语言现象,在再现原作形式美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9:Alas! Art is long, and life is short!
  译文:呜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要想保留原文的对偶句式,则要求译文上下两句也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当、节奏相应,这并不是件容易事。好在该句意义明确简单,转换成对偶句对于一般译者来说并不难。可若直接译成“人生有限,学问无穷”,似乎又少了些许文雅。熟读国学经典的夏先生从《庄子·养生主》中找到了恰当的对应句,用词典雅、对仗工整、结构匀称,凸显了原文的形式美。
  夏济安先生凭借其深厚的语言知识、广泛的文化知识,熟练地揉合了上述各种手段,为译文读者奉上了一席华美的听觉、视觉与感觉盛宴,仿佛原作的美就浮现在眼前,回荡在耳畔,荡漾在心田。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2〕美国名家散文选读(英汉对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4〕安娜.从翻译美学看《名家散文选读》中译本的审美再现[D].河南大学,2012.
  〔5〕王小婧.关联理论视角下夏济安《名家散文选读》翻译策略解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6〕时姝.从美学角度看夏济安的散文译著[J].琼州大学学报,2003(6).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从理论走向现实的重要体现和智慧结晶,是在俄国苏维埃革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这一时期列宁社会管理思想转变的清晰认识,是研究具体历史时期列宁社会管理思想的关键。本文从十月革命前、列宁领导苏俄建设以及列宁晚年三个发展阶段分析考察了列宁社会管理思想转变,主要体现在由要求组织管理国家政权到提出主要管理措施的转变、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
期刊
摘 要:爱情书写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千百年前《九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抒情杰作,其中对于爱情的描写更是风流蕴藉、情致荡漾。人与神、神到人、神和神之间种种爱情姿态摇曳多姿。而到现代社会,爱情书写没有消失,却出现了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九歌》爱情描写的分析和对当代社会爱情描写的透析,比较爱情描写的变迁。  关键词:《九歌》;爱情;人神之恋;现代爱情;作品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老龄化社会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社会问题,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和随机的,而是社会与国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针对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政府希望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来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诸多困扰,这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老龄化;政府;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81-02  2012年6月,社会保障部的“十二五
期刊
摘 要:据新浪微博统计,截止2012年11月18日,媒体微博账号达到了1.8万,数量之大的粉丝群也促进着媒体微博的快速发展。媒体微博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用“微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以中国目前的状况,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运作方式,答案是模糊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浅析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在微博环境下求得生存。  关键词:微博;媒体微博;《人民日报》  中图分类号:G2
期刊
摘 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聚焦到安徽省皖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皖北区为安徽省人多地少地区,如何破解皖北农村土地在流转方面存在农村承包土地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为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关键词:集体土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99-0
期刊
摘 要: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韩剧在中国热播,其所表现出来的儒家文化的传统精神跟中国观众的心理产生了共鸣,也对中国包括影视剧在内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文化现实,笔者试图通过中韩两国在韩剧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契合点,对当代中韩文化交流与发展加以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韩剧热;儒家文化;中韩文化交流与发展;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故事。故事看似圆满,男女主人公最后在一起,但却是以一个城市的沦陷作为代价。本文通过分析白、范两人的对于爱情的心路历程、“墙”的意象以及弥漫的苍凉感,从三个方面对《倾城之恋》做了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57-02  
期刊
摘 要:战国时期是《国语》研究的萌芽期。《国语》受到了儒家和法家学者的重视。就儒家而言,从《尔雅》《礼记》《荀子》中均能看出《国语》的影响。就法家而言,韩非子和管子学派均从《国语》中吸纳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国语学史;儒家;法家;战国;接受;研究  中图分类号:K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06-04  《国语》是先秦时期语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学
期刊
摘 要: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团体工作包含组织培育和建设、工作和活动开展、领导和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党在抗战时期建设和发展民众团体的认识和实践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思想理论价值。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共;民众团体;思想;实践;陕甘宁边区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56-03  陕甘宁边区是党领导下的抗日模范根据地,这里不
期刊
摘 要:小品词包括介词和副词。介词包括简单介词和复杂介词,是表示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词类。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意义的词。本文依据意象图示、Lakoff的隐喻等理论来探讨含off的动词短语语义范畴由基本义向外拓展的过程。  关键词:小品词;多义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02-02  一、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