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低产低质野生核桃改良嫁接技术试验

来源 :四川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vina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利用盐源县丰富的野生核桃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在该县马鹿乡、树河镇开展了历时17 a(1991年~2008年)的野生铁核桃嫁接(高接换种)改造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树龄10 a以上、直径10 cm~40 cm的野生核桃枝作砧木,选用盐源县马鹿乡大坪子村的核桃"盐源早"作嫁接穗条,用"鸭舌接法"在砧木的萌芽期(每年的2月~3月)嫁接,可获得良好效果。其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嫁接成活的新植株具有野生铁核桃发达的根系,生长适应性强,嫁接新枝当年就可试果,果实品质好,经济价值高,经济效益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法对官司河流域2003年度的大气降雨与3种不同类型森林(马尾松林、桤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树干茎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年降雨总量为683.2mm,主要集中在4月
通过对四川马尾松枯萎林分木居真菌和线虫种类分析结果,在健康木、衰弱木和枯死木中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但健康木木居真菌数量较少。分离出的真菌种类主要有木霉属(Trichoderma
SSR标记具共显性和多态性等特点,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分子标记,微卫星在林木基因组中广泛存在。本文综合国内外SSR标记在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利用2002年ETM+卫星遥感图片解译结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对雅砻江上游地区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本区的景观类型主要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表明随着该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该流域年平均蒸散发量由无林地时候的373.3 mm降到了有林地时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是我国长江上游的主要生态功能服务区,而该区域由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以及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使该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区。本文
本文调查了广元市公路绿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公路绿化的树种选择、建设模式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通过近十年的植被调查,增补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7种新记录,即为星叶草、桃儿七、牧地香豌豆、齿苞筋骨草、立氏大王马先蒿、独花黄精和西藏洼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