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个重要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气的运用于放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歌声的发声方法上,之所以有许多学派和唱法,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呼吸运气方面也有所不同,并且各个学派总是把呼吸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加以研究,以求得正确的气息支持,从而使头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五个共鸣体充分发挥作用,以达到符合要求的完美声音效果。放松是每个人挂在嘴边的话,道理怎么讲,大家众说纷纭。对我来讲,放松是美妙的舒适状态,我喜欢用"惬意"这个词来形容它,在体会这种放松状态时,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使你不会在放松的时候懈怠下去,从而保持歌唱需要的兴奋状态。
【关键词】呼吸;放松;懈怠
学习歌唱,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唱,而且一定要搞清楚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词语、要求和说法。比如声乐学习中,"气息"这个术语用得最多,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源",用气常常伴随着用劲,而用劲却不一定伴随用气,在歌唱中,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含义,本文拟围绕声乐学习中"气"与"放松"的问题做一探讨。
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
在声乐的发声方法上,之所以有许多学派和唱法,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呼吸用气方面也有所不同,并且各个学派总是把呼吸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加以研究,以求得正确的气息支持,从而使头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五个共鸣体充分发挥作用,以达到符合要求的完美声音效果。
1 歌唱时的呼吸首先在呼吸的动作上,与干重体力劳动时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多了几个呼吸肌肉群的帮忙,并且在这时,因颈部的肌肉和脊上的肌肉也收缩,使得在以上的呼吸中第一对不动肋骨也略微提高,从而使支点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使得胸腔的体积比干重体力劳动时的状态大得多,这时,由于腹直肌的帮助,使得横隔膜一上一下的距离也相应的加大了许多。由于这样连锁的向外、向上、向下的扩大作用,使得原有的空间在较大的限度上得以扩大,所盛的空气量也比较大限度的增多。
其次,歌唱时的呼吸,是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出的声音,尽管说话时也是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出的声音,然而这两种所发出的声音,在气息运用状态上又不一样:说话状态中的气息是单向气流的运动,说话时的音域窄小,音量细弱,所需的气息,无论在质或量上都是要求得较低较少,呈自然状态,只要下意识地将气息自然向外呼出,冲击声带而发声音,这时的气息是单向运动,属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歌唱对气息的要求则较高,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比说话时复杂得多,是气息的双向运动,这是声乐的感觉问题。歌唱时的气息运动--声音动力的运动状态是符合音响学的,是一种推动力--气息向外呼出的力量和另一种保持力量--吸气状态的向下感觉的两种的综合运用过程,这两种力量大于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它们相互抗衡,又相互制约。从理论上说,呼出的力量大于向下保持的力量,而保持的力量始终是处于且战且退的地位,因此,歌唱的气息才能有控制的均匀的呼出,我们知道,当气从口鼻吸入肺部以后,使人有一种积极的作用(这是肌肉的作用所致),我们一张口,就有一股向上、向外的气流自然呼出的力量,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但凭这一点还不能满足需要,这时,需要一种人为的向下保持力量,这时给人的感觉是慢慢地放,徐徐向下运动的感觉,它与呼出中向上、向外的气流相对抗,这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并在相互的联系中求得统一,在相互的对抗中,求得平衡,这种"保持力量"与"推动力量"较量的结果,则是形成歌唱中的气息运动于控制,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柱"。只有在保持对抗感觉中的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声柱,使声音具有点和面的立体感,这样才能使声音位置准、音量足、音色圆润优美、音域宽、穿透力强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除以上所说的之外,歌唱时的用力,往往会随着歌曲的内容和乐句的不同而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从生理的角度,加强对肌肉的正确用力训练,使得气息饱满而不撑、深而不坠,要求呼吸稳而有力,并且要符合"喉部只负责发声,不兼带出气"这一要求,否则就会产生人们所说的气、声分家的现象。
2 歌唱时的放松放松是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话,道理怎样讲,大家众说纷纭。对我来讲,放松是一种美妙的舒适状态,我喜欢用"惬意"这个词来形容它,在体会这种放松状态时,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使你不会在放松的时候懈怠下去,从而保持歌唱需要的兴奋状态。尤其是在一首歌的高潮来临时,保持这种放松更是关键,它就象是海浪击起后的回落,让一切都回到初始的时候,两肩自然地下垂,面部肌肉松弛下来,仿佛你正要微笑,就这样放松着来迎接旋律中出现的高潮!在这样的感觉中唱出的声音就会飞出你的体外,仿佛插上了翅膀……
我校有许多学生从未学习过声乐,更谈不上有什么放松的体会。我开始对他们说:深呼吸!结果是全都端在胸部!然后我说:来,让我们发出赞叹的声音:啊!就在这种状态下唱:ab……结果有的人睁大了眼睛,惊讶自己居然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其实很简单,在积极放松的状态下叹出发声,就很容易落到横膈膜的支点上,使声音很快找到依托,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松紧这个词好象很好理解,但涉及到专门的学科就有特定的含义,声乐中的松紧也是如此,无论是文字交流还是实地教学都需要运用概念语言,例如:声区、绝对音高(A2、C3的含义)、靠前靠后、明暗、开缩等等。没有这些概念或概念模糊必定影响对声乐艺术的认知程度。有些概念比较好掌握,比如绝对音高,经过推导便可理解,但如松紧这类概念要凭个人感觉,悟性好的学生短期内就能体验到。
歌唱中的张弛关系是很微妙的。我认为它的张主要在两方面体现:一个是歌唱的情绪状态。这要求训练和演唱时都要专注,不能懈怠;另一个是气息的支撑能力。气息训练欠缺,即使表演上乘,手舞足蹈,声音效果也难美妙。"来,让我们发出赞叹的声音:啊!"学生做了一次叹息就有所感悟,而那正是横膈膜所起的作用。横膈膜的放松以及要将它训练的富有弹性、可上下自如是使歌唱处于放松状态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喉门的放松和腹部的放松。 那么在歌唱中与放松相对的是什么呢?假如用紧这个词容易使人误解,而且自相矛盾,我愿把这个"紧"理解为供气的推进过程。它绝不是紧紧张张、慌里慌张的那种呼吸过程,而是在歌唱状态下进行均匀、沉稳、源源不断的供气过程。气是歌唱之本,对它一点不能松懈。要靠训练有素的、富有弹性的横膈膜通过开放的喉门,上下推动自如:声音上了头腔,人们便有了鼻窦受到冲击的感觉而不自主地想去控制它以保持头声,这仍是气息的作用,而不是靠肌肉用力的结果。因此,中外声乐界在"以气托声"这个见解上都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歌唱的放松与歌唱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它涉及到全部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在实际学习中,决不能把呼吸孤立起来,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把呼吸、发声、吐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再者,由于性别的不同和各人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为此,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做更具体、细致的工作,勤奋努力,不断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
【关键词】呼吸;放松;懈怠
学习歌唱,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唱,而且一定要搞清楚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词语、要求和说法。比如声乐学习中,"气息"这个术语用得最多,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源",用气常常伴随着用劲,而用劲却不一定伴随用气,在歌唱中,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含义,本文拟围绕声乐学习中"气"与"放松"的问题做一探讨。
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
在声乐的发声方法上,之所以有许多学派和唱法,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呼吸用气方面也有所不同,并且各个学派总是把呼吸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加以研究,以求得正确的气息支持,从而使头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五个共鸣体充分发挥作用,以达到符合要求的完美声音效果。
1 歌唱时的呼吸首先在呼吸的动作上,与干重体力劳动时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多了几个呼吸肌肉群的帮忙,并且在这时,因颈部的肌肉和脊上的肌肉也收缩,使得在以上的呼吸中第一对不动肋骨也略微提高,从而使支点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使得胸腔的体积比干重体力劳动时的状态大得多,这时,由于腹直肌的帮助,使得横隔膜一上一下的距离也相应的加大了许多。由于这样连锁的向外、向上、向下的扩大作用,使得原有的空间在较大的限度上得以扩大,所盛的空气量也比较大限度的增多。
其次,歌唱时的呼吸,是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出的声音,尽管说话时也是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出的声音,然而这两种所发出的声音,在气息运用状态上又不一样:说话状态中的气息是单向气流的运动,说话时的音域窄小,音量细弱,所需的气息,无论在质或量上都是要求得较低较少,呈自然状态,只要下意识地将气息自然向外呼出,冲击声带而发声音,这时的气息是单向运动,属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歌唱对气息的要求则较高,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比说话时复杂得多,是气息的双向运动,这是声乐的感觉问题。歌唱时的气息运动--声音动力的运动状态是符合音响学的,是一种推动力--气息向外呼出的力量和另一种保持力量--吸气状态的向下感觉的两种的综合运用过程,这两种力量大于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它们相互抗衡,又相互制约。从理论上说,呼出的力量大于向下保持的力量,而保持的力量始终是处于且战且退的地位,因此,歌唱的气息才能有控制的均匀的呼出,我们知道,当气从口鼻吸入肺部以后,使人有一种积极的作用(这是肌肉的作用所致),我们一张口,就有一股向上、向外的气流自然呼出的力量,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但凭这一点还不能满足需要,这时,需要一种人为的向下保持力量,这时给人的感觉是慢慢地放,徐徐向下运动的感觉,它与呼出中向上、向外的气流相对抗,这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并在相互的联系中求得统一,在相互的对抗中,求得平衡,这种"保持力量"与"推动力量"较量的结果,则是形成歌唱中的气息运动于控制,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柱"。只有在保持对抗感觉中的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声柱,使声音具有点和面的立体感,这样才能使声音位置准、音量足、音色圆润优美、音域宽、穿透力强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除以上所说的之外,歌唱时的用力,往往会随着歌曲的内容和乐句的不同而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从生理的角度,加强对肌肉的正确用力训练,使得气息饱满而不撑、深而不坠,要求呼吸稳而有力,并且要符合"喉部只负责发声,不兼带出气"这一要求,否则就会产生人们所说的气、声分家的现象。
2 歌唱时的放松放松是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话,道理怎样讲,大家众说纷纭。对我来讲,放松是一种美妙的舒适状态,我喜欢用"惬意"这个词来形容它,在体会这种放松状态时,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使你不会在放松的时候懈怠下去,从而保持歌唱需要的兴奋状态。尤其是在一首歌的高潮来临时,保持这种放松更是关键,它就象是海浪击起后的回落,让一切都回到初始的时候,两肩自然地下垂,面部肌肉松弛下来,仿佛你正要微笑,就这样放松着来迎接旋律中出现的高潮!在这样的感觉中唱出的声音就会飞出你的体外,仿佛插上了翅膀……
我校有许多学生从未学习过声乐,更谈不上有什么放松的体会。我开始对他们说:深呼吸!结果是全都端在胸部!然后我说:来,让我们发出赞叹的声音:啊!就在这种状态下唱:ab……结果有的人睁大了眼睛,惊讶自己居然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其实很简单,在积极放松的状态下叹出发声,就很容易落到横膈膜的支点上,使声音很快找到依托,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松紧这个词好象很好理解,但涉及到专门的学科就有特定的含义,声乐中的松紧也是如此,无论是文字交流还是实地教学都需要运用概念语言,例如:声区、绝对音高(A2、C3的含义)、靠前靠后、明暗、开缩等等。没有这些概念或概念模糊必定影响对声乐艺术的认知程度。有些概念比较好掌握,比如绝对音高,经过推导便可理解,但如松紧这类概念要凭个人感觉,悟性好的学生短期内就能体验到。
歌唱中的张弛关系是很微妙的。我认为它的张主要在两方面体现:一个是歌唱的情绪状态。这要求训练和演唱时都要专注,不能懈怠;另一个是气息的支撑能力。气息训练欠缺,即使表演上乘,手舞足蹈,声音效果也难美妙。"来,让我们发出赞叹的声音:啊!"学生做了一次叹息就有所感悟,而那正是横膈膜所起的作用。横膈膜的放松以及要将它训练的富有弹性、可上下自如是使歌唱处于放松状态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喉门的放松和腹部的放松。 那么在歌唱中与放松相对的是什么呢?假如用紧这个词容易使人误解,而且自相矛盾,我愿把这个"紧"理解为供气的推进过程。它绝不是紧紧张张、慌里慌张的那种呼吸过程,而是在歌唱状态下进行均匀、沉稳、源源不断的供气过程。气是歌唱之本,对它一点不能松懈。要靠训练有素的、富有弹性的横膈膜通过开放的喉门,上下推动自如:声音上了头腔,人们便有了鼻窦受到冲击的感觉而不自主地想去控制它以保持头声,这仍是气息的作用,而不是靠肌肉用力的结果。因此,中外声乐界在"以气托声"这个见解上都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歌唱的放松与歌唱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它涉及到全部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在实际学习中,决不能把呼吸孤立起来,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把呼吸、发声、吐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再者,由于性别的不同和各人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为此,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做更具体、细致的工作,勤奋努力,不断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