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中佛医医案的治疗特色探析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g198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说》是南宋张杲的医史文献类著作,其中包含许多佛医医案,主要涉及方药、咒语、艾灸、针灸四种佛医治疗方法,反映了当时佛医的发展水平与临床治疗情况,在用药方面表现出万物皆药、以食为药的特色,丰富了传统药物的种类,在治疗技术的选用上采取多种方法合用,为传统医药带来了新的医学知识与治疗手段,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佛医本着贵人命、不拘泥于戒律的原则,对临床用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医德方面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对当下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将传染病作为一种科学性的知识认知,始于清末民初,与传染病相关书籍的出版与传播密不可分.基于1912年~1949年出版的以“传染病”为主题的印刷书籍,通过“疾病史”与“
外科医生曾与理发师同属一个行业协会。19世纪,外科学走向职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外科医生寻求摆脱工匠身份,以绅士们常穿的深色夫拉克外套作为手术服,来体现自己的职业尊严。在社会公共卫生改革和细菌理论的影响下,容易清洗、消毒的白色棉纱或亚麻罩袍又取代了深色外套成为标准手术着装。电气时代来临,手术照明条件大大改善,出于医生视觉舒适和对患者安全的考量,绿色、蓝色手术袍取代了白色手术衣,受到外科医生青睐。服装是医生职业身份的重要标志,外科手术着装的演变和发展不仅记录了外科学历史,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涵。
期刊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谐的肿瘤科医患关系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肿瘤的诊断告知、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四个阶段,总结了国外有关肿瘤
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背景出发,总结了疾病污名化的影响、产生和治理策略.研究发现,流行病污名会产生个体的社会规避与失能、风险失真与社会性恐慌,并考验基层社区疫情
基于职业情境中患者死亡相关主题的医生叙事,以评价理论和身份建构理论为分析框架,描写评价话语作为话语资源所呈现的特征,考察评价话语作为社会实践建构身份的过程.研究发现
中医通过辨病势预测疾病发展和演化的趋势,从而掌握治疗的主动权,但当前病势对于“疾不可为”概念的界定及应用尚无直接描述.时间之矢视角下,当前病势研究及应用以可逆性作为
科学系统的医患沟通技能测评工具是提高医患沟通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索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如何解决的重要途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从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医学生/护生与患者三个方面归纳测评工具的特点。医患沟通测评工具中开发工具用于评价医学生/护生与患者沟通的数量较多。国外测评工具较国内的更为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国内测评工具以量表为主,以SEGUE量表的修订最具代表性。但同时存在评价标准不一、自主性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