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水溶肥引进到中国推广,可极大解决过量施用复合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
施肥量大但产量低,是传统农业的一大弊病。不过,一种从美国引进的水溶肥正在改变这种困境。
在美国,这种水溶肥被誉为园艺界的“魔法肥料”。2004年,水溶肥的发明者、美国人莱瑞来到中国,与郑勋领不期而遇。“师徒”俩联手,期望给中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带来一场变革。
刚过不惑之年的郑勋领,个头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是一位说话耿直的山东人。
郑勋领创办的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凯尔”),从事水溶肥生产,通过精准施肥,建立包括土壤分析、水肥一体化、生产管理、智能机械等在内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优质与高效,拟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
“魔法肥料”能否根除中国传统农业的“痛点”?中国距离精准农业之路还有多远?
优势明显但推广难度大
郑勋领在读高中时,偶然看到了一本介绍国外农业科技的书,里面写道:将来世界上最好、最有用的职业之一,可能就是农艺师。这句话,给年轻的郑勋领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努力拼搏,郑勋领如愿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四年后,他被分配到武汉市农科院工作,成为一名农艺师,有了“铁饭碗”。
在武汉市农科院工作期间,他报名参加科技下乡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种植户解决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在周围的人的眼里,郑勋领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农艺师。
然而,没过多久,一位名叫莱瑞的美国人,彻底改变了郑勋领的人生轨迹。
2004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美国水溶肥专家莱瑞应邀来到武汉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基地,郑勋领与同事一起协助莱瑞开展工作。
初到武汉时,莱瑞已72岁。在基地同事的眼里,这位来自美国的犹太裔老头脾气古怪,很难相处。但老人对郑勋领却另眼相看,不但点名让郑勋领做自己的翻译,每次活动让郑勋领相陪,还时不时传授一些关于水溶肥配方和施用的方式方法。这种特殊优待,让郑勋领有更多机会接触水溶肥的相关知识。
在做翻译的几年里,郑勋领跟着莱瑞走遍了很多乡村,他们一边给农民讲课,一边测土和推广平衡施肥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郑勋领对水溶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等产品相比,水溶肥料优势明显。它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片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不但可实现水肥一体化,且肥效快,可解决高产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且配合滴灌系统需水量也仅为普通化肥的30%。
郑勋领了解到,莱瑞是水溶肥关键技术离子保持剂的发明人,他研发的食品级原料水溶肥被誉为美国园艺界的“魔法肥料”,在世界水溶肥领域享有盛誉。如果能把这种优质的水溶肥引到中国推广,不但可极大地解决过量施用复合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及面源污染问题,还能解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难题,农民也能增产增收。
越了解水溶肥,郑勋领越觉得这个事业有前景,有干头。打定主意后,他辞去武汉市农科院的“铁饭碗”,下海了。
郑勋领投身到以“魔法肥料”为主打产品的创业中来。创业初期,市场一片空白,对中国种植户来说,水溶肥是一个新产品,推广难度大。而自己也只有区区两万元的创业启动金,一不小心,创业的小船就可能被打翻。
但郑勋领相信自己的直觉,他认定自己的选择一定不会错。
“根本原因是肥料有效利用率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农业也经历过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的困境。但随后,随着大量环保肥料的应用,美国的农业生产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郑勋领相信,国内农业也将会走这条路,水溶肥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告诉《支点》记者,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但我们使用的化肥、农药量超过了世界的30%,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数,这对我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是不可持续的。”
专家披露,1984年以来,我国化肥(氮肥、磷肥)用量持续增加,增量约为225%,单位面积产量增加56%。我国化肥平均用量400公斤/公顷,某些地区甚至高达600公斤/公顷。我国化肥平均用量是世界公认警戒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8倍以上,更是欧美平均用量的4倍以上。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郑勋领思绪良多。化肥使用过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和次生盐渍化,更重要的是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那么,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为什么会这么多呢?郑勋领看了揪心,“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肥料有效利用率低”。
郑勋领认为,中国的精准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水大肥的传统理念在农业生产者的心中根深蒂固,故而,给料精准的水溶肥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尴尬。
郑勋领讲述,曾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用水溶肥用得好,妹妹也开始用。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 :“你的肥料出问题了,把庄稼烧死了!”
郑勋领赶紧和国外专家赶过去,当询问使用方法时,妹妹坚持说是按照使用说明书施肥的。他拿出检测仪器,发现土壤肥料含量严重超标,几乎是合理使用量的两倍。
“问到妹妹为什么用那么多,妹妹说,看姐姐用得好,想多用点,产量会更高。”郑勋领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当前农业生产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精准农业的理念不普及。
“要改变农户的观念,还需要时间。”郑勋领认为,随着中国滴灌事业的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精准农业的理念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精准农业需从定量定标准开始
如何让更多农户接受精准农业的理念?2011年,郑勋领首次前往美国考察农业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国内成立一家精准农业研究院的念头。
这一年,郑勋领与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组成联合摄制组,赴美国采访美国农业。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源于自己最初创业时的一个梦想: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国农民看到美国先进的农业。
在美国,郑勋领被美国最权威的农业检测认证机构之一的QAL实验室吸引。这家实验室主要检测项目涉及基质、植物组织、水质、肥料、土壤及植物病理等方面的内容。实验室为客户提供详细全面的检测报告,客户根据报告做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在美国,QAL实验室主要针对大型农场、农业园艺公司、各大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提供服务。
郑勋领意识到,中国农业亦需要这种权威的农业检测机构,要让美国科学权威的检测体系为中国农业服务。
经过两年谈判,格林凯尔与美国QAL实验室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将QAL实验机构引进到中国,组建中国QAL实验室,建立中国首家具有国际权威性的作物营养认证体系,并立足中国在全球开展业务。
未雨绸缪,抢占科技创新桥头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年6月26日,被朋友称为“郑疯子”的郑勋领高调宣布捐款3000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精准农业项目的研发推广。
郑勋领告诉《支点》记者,新成立的精准农业国际研究院,设立了由11名国内顶尖精准农业研究学者构成的专家委员会,专家行使一票否决权,免于公司过多商业化的干扰。同时,该研究院还成立学术委员会,来自全国高校的20余名农业权威专家加入该团队。
“我们聚合了全国智库资源,为现代农业使用水溶肥定量定标准。”郑勋领称。
独木不成林。在郑勋领看来,精准农业研究院的成立就是一个建林的过程。以研究院为分水岭,格林凯尔已不仅仅是一家生产肥料的农业公司,而是一家全方位为农户提供服务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公司整合了全国最知名的专家团队,科技创新将是未来公司发展的核心。
精准农业是一个万亿级潜力无限的市场,郑勋领认为自己已站对了“风口”,正等风来。
施肥量大但产量低,是传统农业的一大弊病。不过,一种从美国引进的水溶肥正在改变这种困境。
在美国,这种水溶肥被誉为园艺界的“魔法肥料”。2004年,水溶肥的发明者、美国人莱瑞来到中国,与郑勋领不期而遇。“师徒”俩联手,期望给中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带来一场变革。
刚过不惑之年的郑勋领,个头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是一位说话耿直的山东人。
郑勋领创办的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凯尔”),从事水溶肥生产,通过精准施肥,建立包括土壤分析、水肥一体化、生产管理、智能机械等在内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优质与高效,拟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
“魔法肥料”能否根除中国传统农业的“痛点”?中国距离精准农业之路还有多远?
优势明显但推广难度大
郑勋领在读高中时,偶然看到了一本介绍国外农业科技的书,里面写道:将来世界上最好、最有用的职业之一,可能就是农艺师。这句话,给年轻的郑勋领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努力拼搏,郑勋领如愿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四年后,他被分配到武汉市农科院工作,成为一名农艺师,有了“铁饭碗”。
在武汉市农科院工作期间,他报名参加科技下乡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种植户解决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在周围的人的眼里,郑勋领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农艺师。
然而,没过多久,一位名叫莱瑞的美国人,彻底改变了郑勋领的人生轨迹。
2004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美国水溶肥专家莱瑞应邀来到武汉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基地,郑勋领与同事一起协助莱瑞开展工作。
初到武汉时,莱瑞已72岁。在基地同事的眼里,这位来自美国的犹太裔老头脾气古怪,很难相处。但老人对郑勋领却另眼相看,不但点名让郑勋领做自己的翻译,每次活动让郑勋领相陪,还时不时传授一些关于水溶肥配方和施用的方式方法。这种特殊优待,让郑勋领有更多机会接触水溶肥的相关知识。
在做翻译的几年里,郑勋领跟着莱瑞走遍了很多乡村,他们一边给农民讲课,一边测土和推广平衡施肥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郑勋领对水溶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等产品相比,水溶肥料优势明显。它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片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不但可实现水肥一体化,且肥效快,可解决高产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且配合滴灌系统需水量也仅为普通化肥的30%。
郑勋领了解到,莱瑞是水溶肥关键技术离子保持剂的发明人,他研发的食品级原料水溶肥被誉为美国园艺界的“魔法肥料”,在世界水溶肥领域享有盛誉。如果能把这种优质的水溶肥引到中国推广,不但可极大地解决过量施用复合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及面源污染问题,还能解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难题,农民也能增产增收。
越了解水溶肥,郑勋领越觉得这个事业有前景,有干头。打定主意后,他辞去武汉市农科院的“铁饭碗”,下海了。
郑勋领投身到以“魔法肥料”为主打产品的创业中来。创业初期,市场一片空白,对中国种植户来说,水溶肥是一个新产品,推广难度大。而自己也只有区区两万元的创业启动金,一不小心,创业的小船就可能被打翻。
但郑勋领相信自己的直觉,他认定自己的选择一定不会错。
“根本原因是肥料有效利用率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农业也经历过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的困境。但随后,随着大量环保肥料的应用,美国的农业生产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郑勋领相信,国内农业也将会走这条路,水溶肥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告诉《支点》记者,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但我们使用的化肥、农药量超过了世界的30%,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数,这对我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是不可持续的。”
专家披露,1984年以来,我国化肥(氮肥、磷肥)用量持续增加,增量约为225%,单位面积产量增加56%。我国化肥平均用量400公斤/公顷,某些地区甚至高达600公斤/公顷。我国化肥平均用量是世界公认警戒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8倍以上,更是欧美平均用量的4倍以上。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郑勋领思绪良多。化肥使用过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和次生盐渍化,更重要的是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那么,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为什么会这么多呢?郑勋领看了揪心,“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肥料有效利用率低”。
郑勋领认为,中国的精准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水大肥的传统理念在农业生产者的心中根深蒂固,故而,给料精准的水溶肥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尴尬。
郑勋领讲述,曾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用水溶肥用得好,妹妹也开始用。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 :“你的肥料出问题了,把庄稼烧死了!”
郑勋领赶紧和国外专家赶过去,当询问使用方法时,妹妹坚持说是按照使用说明书施肥的。他拿出检测仪器,发现土壤肥料含量严重超标,几乎是合理使用量的两倍。
“问到妹妹为什么用那么多,妹妹说,看姐姐用得好,想多用点,产量会更高。”郑勋领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当前农业生产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精准农业的理念不普及。
“要改变农户的观念,还需要时间。”郑勋领认为,随着中国滴灌事业的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精准农业的理念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精准农业需从定量定标准开始
如何让更多农户接受精准农业的理念?2011年,郑勋领首次前往美国考察农业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国内成立一家精准农业研究院的念头。
这一年,郑勋领与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组成联合摄制组,赴美国采访美国农业。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源于自己最初创业时的一个梦想: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国农民看到美国先进的农业。
在美国,郑勋领被美国最权威的农业检测认证机构之一的QAL实验室吸引。这家实验室主要检测项目涉及基质、植物组织、水质、肥料、土壤及植物病理等方面的内容。实验室为客户提供详细全面的检测报告,客户根据报告做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在美国,QAL实验室主要针对大型农场、农业园艺公司、各大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提供服务。
郑勋领意识到,中国农业亦需要这种权威的农业检测机构,要让美国科学权威的检测体系为中国农业服务。
经过两年谈判,格林凯尔与美国QAL实验室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将QAL实验机构引进到中国,组建中国QAL实验室,建立中国首家具有国际权威性的作物营养认证体系,并立足中国在全球开展业务。
未雨绸缪,抢占科技创新桥头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年6月26日,被朋友称为“郑疯子”的郑勋领高调宣布捐款3000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精准农业项目的研发推广。
郑勋领告诉《支点》记者,新成立的精准农业国际研究院,设立了由11名国内顶尖精准农业研究学者构成的专家委员会,专家行使一票否决权,免于公司过多商业化的干扰。同时,该研究院还成立学术委员会,来自全国高校的20余名农业权威专家加入该团队。
“我们聚合了全国智库资源,为现代农业使用水溶肥定量定标准。”郑勋领称。
独木不成林。在郑勋领看来,精准农业研究院的成立就是一个建林的过程。以研究院为分水岭,格林凯尔已不仅仅是一家生产肥料的农业公司,而是一家全方位为农户提供服务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公司整合了全国最知名的专家团队,科技创新将是未来公司发展的核心。
精准农业是一个万亿级潜力无限的市场,郑勋领认为自己已站对了“风口”,正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