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把握儿童诗独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依据小语新课标的要求, 以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大海睡了》为例,从表达、朗读、写作方面实施低段年级儿童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预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73-02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是诗歌的艺术,它以童趣稚嫩的语言,奇妙独特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儿童诗歌,思想纯真,向孩子传递真善美的审美特质,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动人篇章。有效的儿童诗教学,唤醒孩子的童心,引起孩子的共鸣,对其形成美好善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大海睡了》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是在孩子初入校园,收到的一份美丽礼物。
一、童心·教表达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懵懂的幼儿园状态升入井然有序的小学,新鲜的教室和校园,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小伙伴的认可,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但认知水平的限制,让孩子的表达多数处于“择心所言”的随意状态,零碎的语言组织使得孩子的回答往往缺少逻辑条理,因此,如何引导孩子说清楚所想,让说话有条理、有内容、有想法,成为儿童诗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海睡了》是一首简洁明了的儿童诗,但说清楚诗歌的内容,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而言,并非易事。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引导孩子将诗歌中的重要景物圈画出来,填入空白处,让自己的思路清晰化。课文内容填空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有效的参照模仿范例,是孩子说话表达的第一步。
师:亲爱的孩子,大海睡着了,那么诗人描写了大海上,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圈一圈,再读一读吗?
生:海浪、星星、风儿、浪儿。
师:你可真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么多的景物,但如果可以把句子说完整,就更棒了。瞧,老师为你们请来了课文小助手,请你帮我填一填。
课文内容填空的说话方式,为孩子提供了参照的范本,但孩子的思维不应该仅仅被文字的填空所束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课堂上,在有规范思维表达的同时,教师也应提供给学生广泛的表达空间,进行个性化的说话训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大海睡了》一诗中,每个人对大海的感受是不同的,课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大海的画面和视频,鼓励孩子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对大海的印象和感受,引起孩子的表达兴趣,树立表达信心。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以“这是____的明月”、以“这是____的星星”、“风儿让我感受到____”等主体,保护孩子的表达热情,重视孩子的阅读体验,将规范与发散相结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童言·教朗讀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优美的朗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感受力,陶冶学生情操,也可以促进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和识记,帮助其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过度强烈的朗读欲望,常常使优美的文字变成干巴巴的喊叫嘶吼,使文字失去原本的美感,也增加孩子嗓音的压力。因此,引导孩子朗读出文字本来的面貌,带领学生享受朗读的魅力,成为低段朗诵教学的重点。
《大海睡了》是一篇描写夜晚静谧大海的一首诗歌,带领孩子享受朗读的快乐,教师可以从造境和入境两方面入手,调动孩子朗读的积极性。
在造境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夜晚大海波光粼粼的美景,吸引孩子对大海的兴趣,同时通过教师自身优美的范读,形成学生对夜晚大海的初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点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大海美丽,带给课堂以美的享受。朗读是人体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相协调的成果,因此在造境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配乐读、比赛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流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孩子将声音的高低快慢与诗歌的画面相结合,避免过高过快的声音破坏了诗歌的诗意美。
但造境读,孩子仍徘徊于诗歌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诗歌,化身成美丽大海上的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将生命的体验与诗歌化为一体,达到更高境界的朗读:
师:夜晚的大海,给人以优美静谧的感觉,如此美的大海,你愿意到海上走一走,看看这睡着了的大海是什么模样吗?
生: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姑娘如此轻柔,谁愿意做一朵浪花,再带我们欣赏一下这睡着了的大海?(角色扮演读)
师:浪花如此可爱,还有明月姐姐,谁愿意来当一当,带我们看看这夜晚的美景。(请生角色扮演读)
师:哦!还有轻轻的潮声,那可是大海睡熟的鼾声呢!谁愿意做一回这轻轻的潮声,读一读课文。
请学生化身为诗歌中的角色,引导孩子边读边想边感受,符合儿童诗丰富的想象力特点,也能发展朗读者的想象力。将学生的声音融入课文,也是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诗歌,让孩子真正走入诗歌,这是比造境更加生动的生命的朗读。
三、童语·教写话
表达与朗读都是语文课堂与声音有关的艺术,让孩子动起来简单,但引导孩子静下心来,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却有一定的难度。《大海睡了》作为一篇儿童诗,语言简洁质朴,充满童趣和美感,是儿童学习写话的优秀素材。
古往今来,描写大海的名篇名作不胜枚举,但是,却鲜有将目光投向夜晚静谧的大海,温馨的大海的。诗人独具慧眼,写出大海似温柔母亲,柔情温和的一面,这是选材的另辟蹊径,而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认识事物的不同方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写眼中所言,心中所想,写出最具自己个人魅力的景物事物。
同时,诗歌全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夜晚静谧的大海景色,明月、星星、风儿、轻轻的潮声,这些寻常所见的寻常事物,在诗人想象的笔下,呈现出灵动的诗意美。而在日常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同样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打破常规的束缚,在寻常生活中,寻找与众不同的美感。
看似一首简单的小诗,诗人对字词的选择,却极为讲究。明月、星星、风儿、潮声是夜晚大海的常见之物,但其中却蕴含着所见(明月、星星)与所听(风儿、潮声)的融合,一闹一笑、一抱一背,短短的39个字呈现出富于变化的生动的海景。这正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做学习的有心人,注意观察事物,积累词汇,为将来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小的一首诗歌,承载着诗人眼中美好的世界,也唤醒了孩子对大自然最初的美好体验。带孩子走进《大海睡了》,让静谧的大海成为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一抹温馨的回忆,也让优美的诗歌,开启孩子知识的大门,让孩子徜徉在更加广阔美好的知识大海中。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73-02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是诗歌的艺术,它以童趣稚嫩的语言,奇妙独特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儿童诗歌,思想纯真,向孩子传递真善美的审美特质,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动人篇章。有效的儿童诗教学,唤醒孩子的童心,引起孩子的共鸣,对其形成美好善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大海睡了》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是在孩子初入校园,收到的一份美丽礼物。
一、童心·教表达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懵懂的幼儿园状态升入井然有序的小学,新鲜的教室和校园,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小伙伴的认可,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但认知水平的限制,让孩子的表达多数处于“择心所言”的随意状态,零碎的语言组织使得孩子的回答往往缺少逻辑条理,因此,如何引导孩子说清楚所想,让说话有条理、有内容、有想法,成为儿童诗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海睡了》是一首简洁明了的儿童诗,但说清楚诗歌的内容,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而言,并非易事。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引导孩子将诗歌中的重要景物圈画出来,填入空白处,让自己的思路清晰化。课文内容填空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提供了有效的参照模仿范例,是孩子说话表达的第一步。
师:亲爱的孩子,大海睡着了,那么诗人描写了大海上,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圈一圈,再读一读吗?
生:海浪、星星、风儿、浪儿。
师:你可真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么多的景物,但如果可以把句子说完整,就更棒了。瞧,老师为你们请来了课文小助手,请你帮我填一填。
课文内容填空的说话方式,为孩子提供了参照的范本,但孩子的思维不应该仅仅被文字的填空所束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课堂上,在有规范思维表达的同时,教师也应提供给学生广泛的表达空间,进行个性化的说话训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大海睡了》一诗中,每个人对大海的感受是不同的,课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大海的画面和视频,鼓励孩子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对大海的印象和感受,引起孩子的表达兴趣,树立表达信心。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以“这是____的明月”、以“这是____的星星”、“风儿让我感受到____”等主体,保护孩子的表达热情,重视孩子的阅读体验,将规范与发散相结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童言·教朗讀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优美的朗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感受力,陶冶学生情操,也可以促进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和识记,帮助其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过度强烈的朗读欲望,常常使优美的文字变成干巴巴的喊叫嘶吼,使文字失去原本的美感,也增加孩子嗓音的压力。因此,引导孩子朗读出文字本来的面貌,带领学生享受朗读的魅力,成为低段朗诵教学的重点。
《大海睡了》是一篇描写夜晚静谧大海的一首诗歌,带领孩子享受朗读的快乐,教师可以从造境和入境两方面入手,调动孩子朗读的积极性。
在造境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夜晚大海波光粼粼的美景,吸引孩子对大海的兴趣,同时通过教师自身优美的范读,形成学生对夜晚大海的初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点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大海美丽,带给课堂以美的享受。朗读是人体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相协调的成果,因此在造境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配乐读、比赛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流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孩子将声音的高低快慢与诗歌的画面相结合,避免过高过快的声音破坏了诗歌的诗意美。
但造境读,孩子仍徘徊于诗歌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诗歌,化身成美丽大海上的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将生命的体验与诗歌化为一体,达到更高境界的朗读:
师:夜晚的大海,给人以优美静谧的感觉,如此美的大海,你愿意到海上走一走,看看这睡着了的大海是什么模样吗?
生: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姑娘如此轻柔,谁愿意做一朵浪花,再带我们欣赏一下这睡着了的大海?(角色扮演读)
师:浪花如此可爱,还有明月姐姐,谁愿意来当一当,带我们看看这夜晚的美景。(请生角色扮演读)
师:哦!还有轻轻的潮声,那可是大海睡熟的鼾声呢!谁愿意做一回这轻轻的潮声,读一读课文。
请学生化身为诗歌中的角色,引导孩子边读边想边感受,符合儿童诗丰富的想象力特点,也能发展朗读者的想象力。将学生的声音融入课文,也是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诗歌,让孩子真正走入诗歌,这是比造境更加生动的生命的朗读。
三、童语·教写话
表达与朗读都是语文课堂与声音有关的艺术,让孩子动起来简单,但引导孩子静下心来,用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却有一定的难度。《大海睡了》作为一篇儿童诗,语言简洁质朴,充满童趣和美感,是儿童学习写话的优秀素材。
古往今来,描写大海的名篇名作不胜枚举,但是,却鲜有将目光投向夜晚静谧的大海,温馨的大海的。诗人独具慧眼,写出大海似温柔母亲,柔情温和的一面,这是选材的另辟蹊径,而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认识事物的不同方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写眼中所言,心中所想,写出最具自己个人魅力的景物事物。
同时,诗歌全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夜晚静谧的大海景色,明月、星星、风儿、轻轻的潮声,这些寻常所见的寻常事物,在诗人想象的笔下,呈现出灵动的诗意美。而在日常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同样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打破常规的束缚,在寻常生活中,寻找与众不同的美感。
看似一首简单的小诗,诗人对字词的选择,却极为讲究。明月、星星、风儿、潮声是夜晚大海的常见之物,但其中却蕴含着所见(明月、星星)与所听(风儿、潮声)的融合,一闹一笑、一抱一背,短短的39个字呈现出富于变化的生动的海景。这正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做学习的有心人,注意观察事物,积累词汇,为将来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小的一首诗歌,承载着诗人眼中美好的世界,也唤醒了孩子对大自然最初的美好体验。带孩子走进《大海睡了》,让静谧的大海成为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一抹温馨的回忆,也让优美的诗歌,开启孩子知识的大门,让孩子徜徉在更加广阔美好的知识大海中。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