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是否能深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成败,高校应当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视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市场日趋饱和,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的大学毕业生刷新纪录总数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往届待就业毕业生有300多万人,2013年共计有千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同时,对求职招聘数量连年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是否能深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成败。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最初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今的大众教育,大学生人数众多,结构复杂,就业观念、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思想更加独立,个性突出,竞争意识强烈。总体而言,现今高校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职业定位。与此同时,由于当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对其从小到大的溺爱,生活能力、沟通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吃苦的精神。择业时在地域上不愿意至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殊不知边远地区及基层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作为青年大学毕业生在边远地区及基层可大有所为,积极发挥自身专长做出成绩。在工作类型上,当今大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缺乏准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一味趋向于选择工作轻松、待遇好、工资高、大城市的工作。但未曾想过此类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及自己是否具备相关能力与素质。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现状。自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毕业生总量逐年提高,就业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对毕业生的吸纳需要时间,进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教育部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为72%左右。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显著,一些大型企业减少员工的招募甚至裁员,诸多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其员工重新就业,冲击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小型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国第三产业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第三产业是能够大量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产业,这在客观上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 目前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临的问题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识不足。大学生通过竞争性考试进入大学,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有些学生会突然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处理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问题,有些同学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一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将其视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拿学分的手段,这给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带来了更加负面的作用,它使得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功利,好高骛远,盲目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倾向于选择工作轻松、待遇好、工资高、的工作,在对工作提出诸多高要求的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水平等未能进行正确的评估,求职前未能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面试准备,在就业时往往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导致就业受挫。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新兴学科中的课程尚未进行充分的普及,从事课程教学的人员较为紧缺,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由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学工处的教师、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专职辅导员为学生进行授课的模式,他们不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工作胜任度参差不齐。一些高校未能及时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以帮助从事这些课程教学的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因此,一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尚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
(3)授课效果欠佳。大学生需要全面的、个性的、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目前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教科书式的理论说教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开设相关课程、报告、讲座为主要形式,以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形象指导、求职面试技巧指导等为主要内容。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认为其可有可无,往往只把其当作一个获得学分的课程。授课内容和案例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不能与时俱进,授课教师或对着教材照本宣科,理论讲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结合实践,或是根据自身喜好,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设计,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缺乏科学的、整体的、系统的体系,造成一些学生无法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3 高校如何深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1)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影响重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中学时期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而对社会进行认识与了解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克服从众心理,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了解社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识到自身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鼓励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做到在校期间扎实、努力、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师资队伍力量。在教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平衡的现状来看,高校要将提高师资的力量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首先,聘请具有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专职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授课内容。其次,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三,聘请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为大学生开展相关讲座,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需求,认清自身能力素质与职场需求的差距,从而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升。
(3)改进授课形式。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下,高校应当不断促进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安排专任教师提高授课质量,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做好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活动,并根据学生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并开展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就业形势、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并明确自己所需努力的方向。
(4)促进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层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量大,工作内容丰富,可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和充分的锻炼机会。高校可充分利用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首先,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和培养。其次,积极推荐大学生参加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实习,鼓励大学生参加“西部开发”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前了解并适应职场的要求,同时高校与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更具体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4 结语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择业、就业的重要一步,它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高校应当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视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当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面临的问题,共同研讨,努力改进,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下),2014(2).
[2] 李苑.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 王大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市场日趋饱和,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的大学毕业生刷新纪录总数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往届待就业毕业生有300多万人,2013年共计有千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同时,对求职招聘数量连年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是否能深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成败。
1 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最初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今的大众教育,大学生人数众多,结构复杂,就业观念、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思想更加独立,个性突出,竞争意识强烈。总体而言,现今高校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职业定位。与此同时,由于当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对其从小到大的溺爱,生活能力、沟通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吃苦的精神。择业时在地域上不愿意至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殊不知边远地区及基层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作为青年大学毕业生在边远地区及基层可大有所为,积极发挥自身专长做出成绩。在工作类型上,当今大学生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缺乏准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一味趋向于选择工作轻松、待遇好、工资高、大城市的工作。但未曾想过此类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及自己是否具备相关能力与素质。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现状。自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毕业生总量逐年提高,就业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对毕业生的吸纳需要时间,进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教育部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为72%左右。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显著,一些大型企业减少员工的招募甚至裁员,诸多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其员工重新就业,冲击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小型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国第三产业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第三产业是能够大量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产业,这在客观上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 目前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临的问题
(1)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识不足。大学生通过竞争性考试进入大学,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有些学生会突然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处理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问题,有些同学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一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将其视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拿学分的手段,这给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带来了更加负面的作用,它使得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功利,好高骛远,盲目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倾向于选择工作轻松、待遇好、工资高、的工作,在对工作提出诸多高要求的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水平等未能进行正确的评估,求职前未能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面试准备,在就业时往往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导致就业受挫。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新兴学科中的课程尚未进行充分的普及,从事课程教学的人员较为紧缺,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由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学工处的教师、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专职辅导员为学生进行授课的模式,他们不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工作胜任度参差不齐。一些高校未能及时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以帮助从事这些课程教学的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因此,一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尚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
(3)授课效果欠佳。大学生需要全面的、个性的、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目前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教科书式的理论说教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开设相关课程、报告、讲座为主要形式,以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形象指导、求职面试技巧指导等为主要内容。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认为其可有可无,往往只把其当作一个获得学分的课程。授课内容和案例往往与现实情况脱节,不能与时俱进,授课教师或对着教材照本宣科,理论讲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结合实践,或是根据自身喜好,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设计,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授课缺乏科学的、整体的、系统的体系,造成一些学生无法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3 高校如何深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1)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影响重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中学时期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而对社会进行认识与了解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克服从众心理,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了解社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识到自身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鼓励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做到在校期间扎实、努力、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师资队伍力量。在教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平衡的现状来看,高校要将提高师资的力量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首先,聘请具有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专职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授课内容。其次,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三,聘请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为大学生开展相关讲座,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需求,认清自身能力素质与职场需求的差距,从而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升。
(3)改进授课形式。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下,高校应当不断促进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安排专任教师提高授课质量,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做好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活动,并根据学生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并开展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就业形势、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并明确自己所需努力的方向。
(4)促进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层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量大,工作内容丰富,可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和充分的锻炼机会。高校可充分利用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首先,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和培养。其次,积极推荐大学生参加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实习,鼓励大学生参加“西部开发”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前了解并适应职场的要求,同时高校与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更具体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4 结语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择业、就业的重要一步,它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高校应当将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视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当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面临的问题,共同研讨,努力改进,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下),2014(2).
[2] 李苑.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 王大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