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但我们的教育曾一度徘徊在应试教育的误区,分数被当作升学考试的主要参考。导致我们的教育成了“育分”教育,而新课改强调的“育人”的本质也因此被长期忽略。真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何走出当下教育功利化的误区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
首先,必须先捡“育人”这个西瓜。
“教书育人”是社会公认的教师职责。但今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反过来“育人教书”。教知识,毕竟只记得一时;而育人,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老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应该做到这一点。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思潮的影响,从对技能技巧的重视转移到“人”上来,坚持将“育人”这个大西瓜放在首位——先育人,再育才。坚决树立“育分,更要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从事数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以比其他任课老师更能体会“先育人后育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吴昊是我所任教班级高一(6)班学生,该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性格固执,缺乏自制力,虚荣心较强。因为家庭条件好又是家中独子,很轻易就能从家长处获得各种各样的物质满足。在一次考试中,冒着被取消考试成绩的风险作弊。事后在被问及考试作弊原由时,吴昊直言不讳地讲父母曾承诺假如此次成绩比上回有所进步,就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即使在犯了错误被问责时仍无丝毫悔意。这样的学生知道“珍惜”,懂得“诚信”吗?这样孩子的未来难道是父母的家产所能保障的吗?
当然,考试作弊古已有之,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有多大的问题。问题首先在于身处在当今时代的学生受到了太多的诱惑。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危害,假货、伪劣产品充斥着商品市场;办事靠关系,贪污受贿时有发生,各类考试在校园中寻找替考等等。其次还有家庭的因素: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是正确地引导而是不惜采取悬赏的方法一味问孩子要成绩;另一方面,要求孩子要诚实,而自己却时不时在同事面前、左邻右舍那里撒谎,导致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教育苍白无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面前,未成年的中学生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成为他们追逐的时尚。
再回过头看看我们的教育。“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而且我们身边也不乏大量的事实为证,毕竟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可遗憾的是,从过去的“马加爵事件”到现在的“药家鑫案”,再有近期的“牙膏血案”。在接二连三的悲剧面前,我们是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既不愿对学生提及,也不愿剖析教育的弊端。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良好人际关系恰是此类案件当事人所缺失的。“育分”还是“育人”,何去何从,请君自明!总之,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是诚信的教育,明确的学习观的培养以及意志力的锻炼。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在要“分”还是要“人”问题上,我们的家长也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让分数左右孩子的一生。必须明确培养孩子生存能力才是硬道理。做人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不懂事、不懂做人的孩子,即便侥幸中考、高考成功了,也不能保证今后人生的成功。世上的人千千万万,卓尔不群者少之又少。假如我们的孩子能成为其中的一个,当然再好不过。即使不能成为其中一个,又有什么要紧?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道德感、有责任心,能约束自己、能胜任自己角色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好学生”。新课改已经开始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配合学校重视自己孩子的“做人考试”。切实与学校分工协作,真正扮演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决不可捡了育分“芝麻”而丢了育人“西瓜”。我相信,家校通力合作肯定能拣回这个“西瓜”。当然,以现有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而言,我相信弊端肯定会越来越少,对此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其次,捡回“育分”的芝麻。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还是要靠教育来培养。学校里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应有之义,但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融入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毕竟,当所有的学生都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可能会将一些不常用的知识渐渐忘却,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良好的性格与习惯会陪伴的他们一生。这可以用数学学科的教学为例。以往,我们的任课教师为了学生的高分与升学拼命做题讲题,尤以数学为最甚。数学是中学教学的大科也是理科的基础。关注度与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长期的教学促使我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
在数学的学习上,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强(考试从不用计算器),能挑战各种难题,有着充足的应试经历。正因为如此,在接到学生家长“数学难学,家长无法辅导”的反馈时,我内心更是不安。学校里一切都围绕中考和高考,考试要求的哪怕再难,我们也要搜集整理各类题型和历年各地考题讲解;考试不考的一律忽略。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学得很晚,绝大部分都戴上了眼镜。在心疼之余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不是太过了?自从实行新课改后,我们的数学删减了一部分内容,数学教学也正在试图将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些题目的确不错。文字应用题会针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点而营造情景,如与玉树地震相关的数学题目就很多。例如社会捐了多少食品问题,用多少辆车来运的问题等。不断强化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观念。此外,在平时作业中,我认为高标准严要求是必须的。做题目肯定不能眼高手低,每个习题都要认认真真过一遍。确保简单题不出错,难题不瞎写,不抄袭他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学问。这是要求也是基本原测,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研究問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同心协力帮助孩子,不但帮助他们实现提高成绩这个近期目标,而且更要帮助他们打磨性格,铸就健全的人格品质!教育为了什么?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育“人”比育“分”更重要!
首先,必须先捡“育人”这个西瓜。
“教书育人”是社会公认的教师职责。但今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反过来“育人教书”。教知识,毕竟只记得一时;而育人,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老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应该做到这一点。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思潮的影响,从对技能技巧的重视转移到“人”上来,坚持将“育人”这个大西瓜放在首位——先育人,再育才。坚决树立“育分,更要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从事数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以比其他任课老师更能体会“先育人后育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吴昊是我所任教班级高一(6)班学生,该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性格固执,缺乏自制力,虚荣心较强。因为家庭条件好又是家中独子,很轻易就能从家长处获得各种各样的物质满足。在一次考试中,冒着被取消考试成绩的风险作弊。事后在被问及考试作弊原由时,吴昊直言不讳地讲父母曾承诺假如此次成绩比上回有所进步,就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即使在犯了错误被问责时仍无丝毫悔意。这样的学生知道“珍惜”,懂得“诚信”吗?这样孩子的未来难道是父母的家产所能保障的吗?
当然,考试作弊古已有之,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有多大的问题。问题首先在于身处在当今时代的学生受到了太多的诱惑。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危害,假货、伪劣产品充斥着商品市场;办事靠关系,贪污受贿时有发生,各类考试在校园中寻找替考等等。其次还有家庭的因素: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是正确地引导而是不惜采取悬赏的方法一味问孩子要成绩;另一方面,要求孩子要诚实,而自己却时不时在同事面前、左邻右舍那里撒谎,导致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教育苍白无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面前,未成年的中学生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成为他们追逐的时尚。
再回过头看看我们的教育。“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而且我们身边也不乏大量的事实为证,毕竟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可遗憾的是,从过去的“马加爵事件”到现在的“药家鑫案”,再有近期的“牙膏血案”。在接二连三的悲剧面前,我们是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既不愿对学生提及,也不愿剖析教育的弊端。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以及良好人际关系恰是此类案件当事人所缺失的。“育分”还是“育人”,何去何从,请君自明!总之,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是诚信的教育,明确的学习观的培养以及意志力的锻炼。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在要“分”还是要“人”问题上,我们的家长也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让分数左右孩子的一生。必须明确培养孩子生存能力才是硬道理。做人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不懂事、不懂做人的孩子,即便侥幸中考、高考成功了,也不能保证今后人生的成功。世上的人千千万万,卓尔不群者少之又少。假如我们的孩子能成为其中的一个,当然再好不过。即使不能成为其中一个,又有什么要紧?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道德感、有责任心,能约束自己、能胜任自己角色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好学生”。新课改已经开始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配合学校重视自己孩子的“做人考试”。切实与学校分工协作,真正扮演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决不可捡了育分“芝麻”而丢了育人“西瓜”。我相信,家校通力合作肯定能拣回这个“西瓜”。当然,以现有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而言,我相信弊端肯定会越来越少,对此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其次,捡回“育分”的芝麻。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还是要靠教育来培养。学校里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应有之义,但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融入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毕竟,当所有的学生都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可能会将一些不常用的知识渐渐忘却,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良好的性格与习惯会陪伴的他们一生。这可以用数学学科的教学为例。以往,我们的任课教师为了学生的高分与升学拼命做题讲题,尤以数学为最甚。数学是中学教学的大科也是理科的基础。关注度与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长期的教学促使我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
在数学的学习上,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强(考试从不用计算器),能挑战各种难题,有着充足的应试经历。正因为如此,在接到学生家长“数学难学,家长无法辅导”的反馈时,我内心更是不安。学校里一切都围绕中考和高考,考试要求的哪怕再难,我们也要搜集整理各类题型和历年各地考题讲解;考试不考的一律忽略。我们的学生每天都要学得很晚,绝大部分都戴上了眼镜。在心疼之余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不是太过了?自从实行新课改后,我们的数学删减了一部分内容,数学教学也正在试图将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些题目的确不错。文字应用题会针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点而营造情景,如与玉树地震相关的数学题目就很多。例如社会捐了多少食品问题,用多少辆车来运的问题等。不断强化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观念。此外,在平时作业中,我认为高标准严要求是必须的。做题目肯定不能眼高手低,每个习题都要认认真真过一遍。确保简单题不出错,难题不瞎写,不抄袭他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学问。这是要求也是基本原测,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研究問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同心协力帮助孩子,不但帮助他们实现提高成绩这个近期目标,而且更要帮助他们打磨性格,铸就健全的人格品质!教育为了什么?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育“人”比育“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