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色”的用色理念是中国古代五行思想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原始信仰及不同朝代的色彩审美内涵的体现。敦煌壁画包括敦煌地区的500多个石窟,是我国壁画最多的石窟群落,敦煌壁画中伎乐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任何国家的艺术都有它独特的民族传统审美和内涵;形式也大多出于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方法,色彩表现形式是体现各民族风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敦煌石窟中绘有大量的飞天造型和故事。包含了“天宫伎乐”和“飞天伎乐”,并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其色彩使用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用色五.色的用色理念。本文将对此展开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五.色;伎乐;敦煌壁画;五行概念
“五.色”色彩理念传达了我们中华传统精神。对于古代“五.色”观及其美学意义的探讨一直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分析与五行概念对古人的束缚有关,古人的审美经常受到当时的信仰和观念的影响。是我国古代艺术家在色彩学上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本文旨在“五.色”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敦煌壁画伎乐中传统用色进行初步分析。
一、五.色理论
中国的“五.色”理论中,五.色即五种单色:青色、白色、赤色、黑色和黄色。
“五.色”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之后学者发现在(周礼·考工记)中曾经有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该记载将五色和五行方位相联系,并作为中国古代的审美标准的一种体现。
不约而同的是西方学者发现西方现代色彩学同中国传统五行色如出一辙,将蓝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红黄蓝+黑白)五色作为色彩的基础色,仅仅是在黑白两色上存在着认知上的一些差异。学者们又发现敦煌壁画使用的是原始的矿物植物研磨的颜料,其本身就带有了磨制的“灰色系”加上由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敦煌壁画经历沧桑岁月,都已不是原貌的色调了,就算是修复复原也是不准确的,还有因时间久远产生的变色现象,大概只是概括辨认出色彩中五色的一些基础运用。但这些成因和独特的审美文化确形成了独特的“敦煌色彩”。
二、五行、“五.色”与敦煌壁画色彩
“五.色”作为一种色彩体系通过古人的经验感知慢慢演变成为古时各代艺术家的不同知觉体验,使得敦煌壁画艺术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形式和色彩的表现,但整体的艺术感知和审美是有很大的共通性的。
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认为世界是由火、土、金、木、水这五种物质组成。(尚书·洪范)中曾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起源更总结为:
五 行:金 木 水 火 土
五 侯: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 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 方:东 南 中(地) 西 北
这些概念和原始五行中的五种单色一一对应,并调和演变出更为丰富的中间色调,其和西方的色彩理论不谋而和。比如:木生火相对应的是“青和赤”,青赤相加得紫。(说文 解字)中有云:“紫,帛青赤色。”火生土相对应的是“赤和黄”,赤黄得橙(铱);土生金相对应的是“黄和白”,黄白得浅黄色(缃);水生木相对应的是“黑和青”,黑青得深蓝色(綦);这就是五行相生说与色彩对应的奇妙的地方,单色组合调和得到间色。而五行相胜(克)得到另一些间色。水胜火相对应的是“黑和赤”,黑赤得深红色;火胜金相对应的是“赤和白”,赤白得浅红色;金胜木相对应的是“白和青”,白青得淡蓝色(缥);木胜土相对应的是“青和黄”,青黄得绿色;土胜水相对应的是“黄和黑”,黄黑得褐黄色,是不是非常有意思。这些由五行相生相胜而得来的间色在汉代已经基本产生,并被广泛运用。
三、敦煌壁画色彩大胆,“五.色体系”在敦煌壁画中表现明显
在敦煌壁画中,很主要的一些伎乐壁画分布于洞窟窟顶和四壁上,色彩和谐,很多专家通过对壁画大量的色彩调查发现黑色与白色在壁画色彩中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结构也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色彩使用大胆丰富,注重色彩的对比。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长期的风格演变过程,加上绘画材料历经沧桑自身产生的变化,使敦煌壁画的色彩结构和层次比较的复杂。
最具特色之一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大量使用色彩纯度极高的蓝靛色和石青、石绿等间以土红色、白色,见(图1)。足以体现出五.色的用色理念对于古代历代艺术家的知觉体验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在隋代的洞窟中飞天伎乐最多,常可见其上体半裸,头戴宝冠,腰束长裙,身披彩带。有的托花、有的持花、有的散花;色彩表现主要在青、赤、黑、白、黄这五色中,见(图2)。有的手持串铃、箜篌、橫笛、琵琶等乐器,色彩也基本表现在青、赤、黑、白、黄这五色中,见(图3)。
在唐代洞窟第321窟比较典型的两身飞天中可以看到,飞天姿势优美。这两身飞天的肤体成降黑色,姿态线条清晰,但色彩也基本表现在青、黑、黄、外加绿,这五色的基本色和调和色中,见(图4)。
四、结语
由此可见古人的“五.色”用色理念滋养出的内容和观念内核反映出我们本民族的特色,对敦煌壁画色彩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仅从“五.色”切入,对敦煌壁画色彩运用做了较粗浅的一些研究,望对敦煌壁画色彩研究提供一些绵薄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跃西 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期刊论文]-艺术探索 2003(05)
2.许嘉璐 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 1995(03)
3.王宇 论五色审美观与中国古代色彩符号的历史嬗变[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04)
4.王文娟 五行与五色[期刊论文]-美术观察 2005(03)
5.胡化凯 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对色散现象的认识 1994(03)
6.钟健 从五色理论看中国传统的用色现象[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
7. 陆鸿雁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读《中华五色》[期刊论文]-中国图书评论2009(7)
任何国家的艺术都有它独特的民族传统审美和内涵;形式也大多出于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方法,色彩表现形式是体现各民族风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敦煌石窟中绘有大量的飞天造型和故事。包含了“天宫伎乐”和“飞天伎乐”,并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其色彩使用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用色五.色的用色理念。本文将对此展开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五.色;伎乐;敦煌壁画;五行概念
“五.色”色彩理念传达了我们中华传统精神。对于古代“五.色”观及其美学意义的探讨一直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分析与五行概念对古人的束缚有关,古人的审美经常受到当时的信仰和观念的影响。是我国古代艺术家在色彩学上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本文旨在“五.色”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敦煌壁画伎乐中传统用色进行初步分析。
一、五.色理论
中国的“五.色”理论中,五.色即五种单色:青色、白色、赤色、黑色和黄色。
“五.色”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之后学者发现在(周礼·考工记)中曾经有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该记载将五色和五行方位相联系,并作为中国古代的审美标准的一种体现。
不约而同的是西方学者发现西方现代色彩学同中国传统五行色如出一辙,将蓝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红黄蓝+黑白)五色作为色彩的基础色,仅仅是在黑白两色上存在着认知上的一些差异。学者们又发现敦煌壁画使用的是原始的矿物植物研磨的颜料,其本身就带有了磨制的“灰色系”加上由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敦煌壁画经历沧桑岁月,都已不是原貌的色调了,就算是修复复原也是不准确的,还有因时间久远产生的变色现象,大概只是概括辨认出色彩中五色的一些基础运用。但这些成因和独特的审美文化确形成了独特的“敦煌色彩”。
二、五行、“五.色”与敦煌壁画色彩
“五.色”作为一种色彩体系通过古人的经验感知慢慢演变成为古时各代艺术家的不同知觉体验,使得敦煌壁画艺术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形式和色彩的表现,但整体的艺术感知和审美是有很大的共通性的。
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认为世界是由火、土、金、木、水这五种物质组成。(尚书·洪范)中曾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起源更总结为:
五 行:金 木 水 火 土
五 侯: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 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 方:东 南 中(地) 西 北
这些概念和原始五行中的五种单色一一对应,并调和演变出更为丰富的中间色调,其和西方的色彩理论不谋而和。比如:木生火相对应的是“青和赤”,青赤相加得紫。(说文 解字)中有云:“紫,帛青赤色。”火生土相对应的是“赤和黄”,赤黄得橙(铱);土生金相对应的是“黄和白”,黄白得浅黄色(缃);水生木相对应的是“黑和青”,黑青得深蓝色(綦);这就是五行相生说与色彩对应的奇妙的地方,单色组合调和得到间色。而五行相胜(克)得到另一些间色。水胜火相对应的是“黑和赤”,黑赤得深红色;火胜金相对应的是“赤和白”,赤白得浅红色;金胜木相对应的是“白和青”,白青得淡蓝色(缥);木胜土相对应的是“青和黄”,青黄得绿色;土胜水相对应的是“黄和黑”,黄黑得褐黄色,是不是非常有意思。这些由五行相生相胜而得来的间色在汉代已经基本产生,并被广泛运用。
三、敦煌壁画色彩大胆,“五.色体系”在敦煌壁画中表现明显
在敦煌壁画中,很主要的一些伎乐壁画分布于洞窟窟顶和四壁上,色彩和谐,很多专家通过对壁画大量的色彩调查发现黑色与白色在壁画色彩中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结构也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色彩使用大胆丰富,注重色彩的对比。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长期的风格演变过程,加上绘画材料历经沧桑自身产生的变化,使敦煌壁画的色彩结构和层次比较的复杂。
最具特色之一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大量使用色彩纯度极高的蓝靛色和石青、石绿等间以土红色、白色,见(图1)。足以体现出五.色的用色理念对于古代历代艺术家的知觉体验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在隋代的洞窟中飞天伎乐最多,常可见其上体半裸,头戴宝冠,腰束长裙,身披彩带。有的托花、有的持花、有的散花;色彩表现主要在青、赤、黑、白、黄这五色中,见(图2)。有的手持串铃、箜篌、橫笛、琵琶等乐器,色彩也基本表现在青、赤、黑、白、黄这五色中,见(图3)。
在唐代洞窟第321窟比较典型的两身飞天中可以看到,飞天姿势优美。这两身飞天的肤体成降黑色,姿态线条清晰,但色彩也基本表现在青、黑、黄、外加绿,这五色的基本色和调和色中,见(图4)。
四、结语
由此可见古人的“五.色”用色理念滋养出的内容和观念内核反映出我们本民族的特色,对敦煌壁画色彩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仅从“五.色”切入,对敦煌壁画色彩运用做了较粗浅的一些研究,望对敦煌壁画色彩研究提供一些绵薄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跃西 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期刊论文]-艺术探索 2003(05)
2.许嘉璐 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 1995(03)
3.王宇 论五色审美观与中国古代色彩符号的历史嬗变[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04)
4.王文娟 五行与五色[期刊论文]-美术观察 2005(03)
5.胡化凯 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对色散现象的认识 1994(03)
6.钟健 从五色理论看中国传统的用色现象[期刊论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
7. 陆鸿雁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读《中华五色》[期刊论文]-中国图书评论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