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标号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浅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施工质量全面控制的层面着手,初步解析高层型建筑工程项目中高标号混凝土的几方面关键情况及有关问题。此文中谈及的相应施工控制内容与近些年来建筑施工实际工作经验紧密关联,其中对各问题要素开展了具体解读,以期可为下一阶段施工质量提升作出借鉴。
  [关键词]高标号混凝土;施工质量;关键控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092-01
  前言
  鑒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长大潮前提下,高标号混凝土在近些年来被实践运用的范围与广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期,这种混凝土的多方面使用优势已被普遍证实,尤其将其投入高层建筑具体施工中的实施优点相当卓著。但也有部分施工情况下未能掌握好高标号混凝土运用规范,为下一阶段施工质量得以切实提升,需解析高层型建筑工程项目中高标号混凝土的几方面关键情况及各问题要素。
  1.对各施工材料实施基础性质量控制
  1.1 水泥强度及质量的稳定
  在筛选高标号混凝土的调制水泥时,须注重挑选强度指数达到42.5级及以上的硅酸盐类水泥,以维护水泥参拌及施工期间的质量稳定性。另外,若有选择条件,可首要选用高标号型水泥开展调配操作。
  1.2 粗骨料方面质量控制
  除去特殊设计需求,对粗骨料的筛选运用也需考虑。此材料粒径不得超出31.5mm;假如混泥土的实施级别须达到C60及以上,那粗骨料粒径不得超出25mm,而当中针片形状的材料占比不能超出5.0%,泥量占比不超出0.5%,泥块量占比不超出0.2%,并使用全程严格依照有关质控规范检验以及实施[1]。
  1.3 细骨料方面质量控制
  由于需调配的混泥土多用在高层型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配比设计所囊括的细骨料需达一定规格细度参数(低于2.6);泥量占比不超出2.0%,泥块量占比不超出0.5%,并使用全程严格依照有关质控规范检验以及实施[2]。
  1.4 外加剂方面质量控制
  一个方面须检验选用外加剂出品商的生产许可资料,验证质检试用报告,确认质量符合本次施工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须在投入运用外加剂前再度开展试用检查,判定混凝土中加入的外加剂与调配水泥都达到相应性能。
  1.5 掺合料方面质量控制
  调配出来的混泥土强度相对较高,其所需的掺合料亦必须选用最高规格,以确保其参拌活性高,实际运用中适宜联合加入一定量的矿物型材料。
  1.6 水方面的质量控制
  不能用于人类入口饮用的用水,均须通过质检实验以后方可加入参拌。不论是被污染过的水或是工业实施中形成的废水,其PH参数不能超出4,即酸性水占比高出1%的水都不能引入到混泥土实际调配搅拌操作之中[3]。
  2.配置比方面的各质控要素解析
  2.1 调配制作高强型混凝土的基本及特殊规范
  在基准层面讲,调配制作高强型混凝土的各种材料配比要按实际场地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确定,如外加剂、砂率、矿物参拌材料等的选用种类、配比量都包含在试验过程之中。除了一些时候的特殊需求外,经运算混凝土实际操作配比要硬性规定成干硬型的混凝土,尽量排除塑性混凝土的配比情况。水泥实际使用总量不超出550kg/m3,矿物参拌材料、水泥两种的总体含量不超出600kg/m3。一旦详细确认了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后,起码需展开六(及以上)次反复实验,以求出平均值,且这个平均值不能少于设计调配制作强度[4]。
  2.2 配比调制高强型混凝土
  2.2.1 确定配比调制强度
  假如施工现场的条件相对恶劣一些,那么不能完全践行实验室中的配比结果,其测评方式将会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增高配比调制的强度,使得到的混凝土能维持稳定、安全。具体强度的实践差值需经很多实验后得出综合统计数值,若施工现场没有这个数值,调配的实际强度值的差值不可低于3.0Mpa。
  2.2.2 设计配比调合混凝土过程之中的基础参数
  设计配比调合的基础参数必须谈到水、灰比例,其配比介于0.40~0.80阶段时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使用总水量。按粗骨料选用粒径、类型、实施要求等确定出拌合物的具体稠度值,以水、灰比例不达0.40的情况来实施水量实验。泵送用水的操作要于90mm坍落度前提下实施,假如坍落度增高20mm则用水总量提升5kg,以此运算得到没有投入外加剂时段的使用水量。若坍落度超出60mm砂率,须经实验明确认定水量[5]。
  2.2.3 调整并确认配合比
  实验调配中的最小参拌用量需和相应规范内容相匹配,以使实验与现实操作处在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假如实验调配制作所得拌制物的坍落度值、维勃稠度值等难以匹配于相应规范内容,则要在维持水、灰比例恒定基础上调改用数量,待达到要求后才可确定。
  3.工程实施现场工作人员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3.1 材料进入工程实施现场的质量把控
  各种混凝土制作材料进入工程实施现场时,质检工作者必须严格依照相应检验规范开展逐一、逐项质控检查。以确保各类材料进入施工地前都达到设计参数标准。而实验工作者则须逐一检查样品,使实验所得结果和设计理念内容相互一致,谨慎消除供货商调换材料的现象以及对应问题。
  3.2 制作成品全程的质控问题
  问题大致有:(1)运算不够谨慎、准确。因受人为或是非人为方面的实际干扰,材料总量的投入未能达到规范量,进而出现成品不达标的负面现象。(2)参拌实施中的方式、时间等各因素把握不到位。参拌实施进度中要参照有关部门的具体实践规范来开展,然而近些年的实践工作当中却形成了一定的配合阻碍问题,致使混凝土参拌实施中方式、时间等各因素把握不够好,特别是一些施工单位仍沿用老旧、落后的参拌模式,如此致使混凝土成品难以达到标准质量。(3)混凝土处于运输及进入模型期间的质控问题。因运输混凝土的工具设备较为发达,当下已经逐步减少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促使混凝土得以更快、更好地实现均匀入模,但少数施工单位却图节省成本投入,选用较原始、简陋的运输方式展开工作,这就降低了入模施工的总体操作层次。鉴于上面几个问题,不论是运算、参拌过程的实施,还是混凝土的运输、入模方面操作,要须严格依照有关部门及设计的具体标准展开工作操作,以减少二次返工、施工质量难以过关等诸多问题出现。
  3.3 做好养护质控工作
  待混凝土的所有构成部件得以浇筑成型以后,相应工作者要严格完成养护作业任务。运用高标号的混凝土要注重保温养护,即用土工布遮盖于表面,直至凝固完全后逐步强化土工布外表的湿度,以使混凝土出现水化反应现象时有足量的水分补给[6]。
  4.结束语
  综合归纳上面分述能得到:施工地工作者们应于充分知晓高标号混凝土运用质控规范的基础之上完成每一环节任务操作。特别需要注重基础材料的严格把控,将配合比的调改、确定工作落于实处,追求各项指标数据的实验高准确度。施工、运输及入模等作业进程中要达到高效与规范要求。唯有严控所有工作的实际操作才可实现高标号混凝土的运用高质量化。
  参考文献
  [1] 邓兴国,李九印.高层建筑高、低标号混凝土整层同时浇筑施工的探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7,(03):68-70.
  [2] 董周建.以箱梁施工所用C50混凝土为例介绍高性能混凝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6):77-78+98.
  [3] 甘文忠,张曾,王永峰.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洞高标号抗冲磨硅粉混凝土温控施工技术[J].水力发电,2016,42(10):83-86.
  [4] 张宝红,宁顺才.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尼泊尔上塔马克西项目上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3):64-65.
  [5] 于金琪.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在西固黄河大桥施工中的应用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05):282-285.
  [6] 张宇,刘明,陈景,等.混凝土粘度调节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四川建材,2017,43(01):19-21.
其他文献
[摘 要]电线电缆抗张强度参数是各型号线缆检测项目中重要且常见也是企业3 C认证中必须检验的一个重要项目,其由拉断力/线缆截面积计算所得,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关乎企业的质量安全。市面上拉力机种类繁多,有指针式、数显式、电脑式等,本文通过选用指针式拉力机比较不同量程下的实验数据,按照标准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旨在用重复性试验,即实验标准偏差数
期刊
[摘 要]当前各发电集团都在大规模的实施ERP系统,作为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经过几年艰苦的试点、推广等努力,如今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蓝图设计和效果。主要原因有资产残值评估合理性、财务管理与生产检修、工单脱节、设备基础数据及信息不完整等等很多技术和管理瓶颈。资产全寿命管理是发电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方向,需要大量基础工作的完善和管理工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先对资产的重要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着金属和有机涂层的耐海水腐蚀性展开分析,针对金属和有机涂层的耐海水腐蚀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的如何更好地提升金属和有机涂层的耐海水腐蚀性,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金属,有机涂层,耐海水腐蚀性  中图分类号:TG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083-01  前言  随着我国舰艇、船舶数量的增加,金属材料的
期刊
[摘 要]排除故障是光通信传输网发展的重点,以现阶段光通信传输网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电力光通信系统的发展情况为基础,分析光通信传输网发展阶段明确故障定位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排除光通信传输网故障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光通信;传输网;故障;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087-01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信息
期刊
[摘 要]彭彣彰公司研发的纳米生物燃油添加剂产品,系纳米技术自组,含氧、非金属、高效能催化、综合效果极致的生物燃油添加剂,具有纳米级清净分散性,技术先进,低碳环保,无污染,用途广,安全稳定,可替代现有普通燃油添加剂并进行大量推广应用示范。  [关键词]彭彣彰 纳米 生物 燃油添加剂 应用  中图分类号:TE6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080-01 
期刊
[摘 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工业原料,但大豆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害。其中大豆灰斑病就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它会严重降低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大豆减产严重,并影响大豆的质量。而随着北方大豆重茬、迎茬面积的增加,也加剧了大豆灰斑病的发作概率。本研究将从北方大豆灰斑病出发,简要介绍大豆灰斑病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北方大豆种植情况分析大豆灰斑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
期刊
[摘 要]在人们更加追求温馨、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的情况下,嵌入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文将通过概述智能家居及其控制系统发展现状,进而探究如何优化设计嵌入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嵌入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无线网络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086-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趋向成熟,网络信息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在该形势的驱动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且两者相互促进出现了“互联网+”,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电力系统中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大大节省了电力系统的投资,降低了电网损耗,提高了电网传输率以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为电力系统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是21世纪电力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由于分布式电源系统一般属于双电源甚至是多电源系统,将其接入配电网,会导致电网传统的辐射型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电网潮流的分布情况也发生了
期刊
[摘 要]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对经后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本文指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重点,并针对电池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和电控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电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