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司机佩戴太阳镜的抽样检验结果分析在隧道驾驶中的危险性。
关键词:暗适应;抽样检验;亮度值;光透射比
首先,司机驾驶镜是什么?应该是指机动车驾驶员专用眼镜,符合QB2659-2004标准的产品。然而,我们司机普遍佩戴的是一般太阳镜,或者是偏光太阳镜,俗称墨镜。
根据报道:“2016年8月19日14点05分,陈女士在南京下高速进入隧道时,刚进隧道便将车开上了右侧人行道,造成车辆爆胎、车身受损事故,幸无人员伤亡”。据陈女士向民警介绍,当天上午驾车到玄武湖景区游玩,回来路上为了遮阳就戴上了墨镜,“一直专心开车,进隧道时也忘了摘下来。后来一进隧道就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当时根本不晓得怎么回事,还以为是隧道灯光太暗了!陈女士这才“恍然大悟”:都是墨镜惹的祸啊!
另有其他报道:“市民李先生向知名报社打来电话,向记者诉说自己不久前经历的一场险情:那天烈日当头,他开车进入某城区下隧道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黑,好几秒钟都看不清前方情况,等他急忙减速下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追上了前车的尾部,而且隧道口也没有任何提醒标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大太阳的天气中,突然进入隧道的瞬间,的确存在安全隐患。”
1 人眼结构及视网膜影响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眼的暗适应及暗反应现象。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刹那间眼睛就会什么也看不见,需要经过一会,才会慢慢地适应,逐渐看清暗处的东西,这一过程约30~40min,其间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也就是视网膜对暗处的适应能力。
(1)最初2~3min:视阈值急速下降,之后变慢。
(2)5~10min后:开始急剧下降,从而使曲线出现曲折(科尔劳施曲折Kohlrausch’s kink)。
(3)以后阈值下降可持续至30min左右,然后再变慢,约经1h达到极值。
(4)從开始至出现科尔劳施曲折称为第一相或一级适应,之后称为第二相或次级适应。
(5)因为第一相主要是基于锥细胞适应,第二相基于杆细胞适应,所以在仅有锥细胞的中央凹处只能见到第一相。由于暗适应锥细胞敏感度仅增大数十倍,阈值约为0.02~0.15lx,但杆细胞敏感度变化可达数千至数万倍,阈值低达0.569×10-5lx,因此在杆细胞多的视网膜周边区暗适应能力好,敏感度也高。
因此当人眼从明亮场瞬间转入暗场时需经历瞳孔扩张过程与暗适应过程。在这过程中会使得驾驶人员无法看清事物,容易引起危险事故。
2 佩戴太阳镜进出隧道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依据抽样检验数据,针对各类太阳镜(包含偏光太阳镜)及机动车驾驶员专用眼镜进行测试分析。共检测样品124批次,统计数据372个。(太阳镜的产品质量不是本论文的重点,故忽略不计)
2.1 本次抽样检验项目
模拟驾驶员佩戴不同类别的太阳镜后,驾车进出隧道时,在不同的速度条件下,人眼实际接收的光亮度,与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隧道光亮度最低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佩戴太阳镜有一定危险性。
2.2 数据统计
我们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分别模拟车速100km/h、60km/h、40km/h 3种不同速度情况下,隧道照明亮度的最低要求,以其为实验的背景亮度,分别在亮度88cd/m2、33cd/m2和11cd/m2条件下,检测佩戴太阳镜后实际接收到的亮度值,做数据统计。
4 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
从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的得出:
(1)当太阳镜的光透视比<18%时,80%的太阳镜不满足隧道亮度的最低要求,故在亮度较低的情况下进入隧道会存在安全隐患。与之相对应是我们抽查的124批次中,只有25批次太阳镜的光透射比>18%,占总数的20%能满足要求。
(2)根据所测量结果建议司机驾车进入隧道应先摘下太阳镜,并打开车前灯,确保安全驾驶。
综上所述,由于人眼的结构及视网膜的影响,以及车主本身视力影响,在进出隧道时不宜佩戴太阳镜。
参考文献
[1]佚名.机动车驾驶员专用眼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5,(7):106-109.
[2]杭广斌.对GB 13511.1—2011《配装眼镜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标准的理解及探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2,(7):132-134.
[3]孟建国.ISO8980.3—眼科光学—未割边眼镜镜片—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试验方法(续)[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3,(5):32-33.
(作者单位: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关键词:暗适应;抽样检验;亮度值;光透射比
首先,司机驾驶镜是什么?应该是指机动车驾驶员专用眼镜,符合QB2659-2004标准的产品。然而,我们司机普遍佩戴的是一般太阳镜,或者是偏光太阳镜,俗称墨镜。
根据报道:“2016年8月19日14点05分,陈女士在南京下高速进入隧道时,刚进隧道便将车开上了右侧人行道,造成车辆爆胎、车身受损事故,幸无人员伤亡”。据陈女士向民警介绍,当天上午驾车到玄武湖景区游玩,回来路上为了遮阳就戴上了墨镜,“一直专心开车,进隧道时也忘了摘下来。后来一进隧道就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当时根本不晓得怎么回事,还以为是隧道灯光太暗了!陈女士这才“恍然大悟”:都是墨镜惹的祸啊!
另有其他报道:“市民李先生向知名报社打来电话,向记者诉说自己不久前经历的一场险情:那天烈日当头,他开车进入某城区下隧道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黑,好几秒钟都看不清前方情况,等他急忙减速下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追上了前车的尾部,而且隧道口也没有任何提醒标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大太阳的天气中,突然进入隧道的瞬间,的确存在安全隐患。”
1 人眼结构及视网膜影响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眼的暗适应及暗反应现象。当我们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刹那间眼睛就会什么也看不见,需要经过一会,才会慢慢地适应,逐渐看清暗处的东西,这一过程约30~40min,其间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也就是视网膜对暗处的适应能力。
(1)最初2~3min:视阈值急速下降,之后变慢。
(2)5~10min后:开始急剧下降,从而使曲线出现曲折(科尔劳施曲折Kohlrausch’s kink)。
(3)以后阈值下降可持续至30min左右,然后再变慢,约经1h达到极值。
(4)從开始至出现科尔劳施曲折称为第一相或一级适应,之后称为第二相或次级适应。
(5)因为第一相主要是基于锥细胞适应,第二相基于杆细胞适应,所以在仅有锥细胞的中央凹处只能见到第一相。由于暗适应锥细胞敏感度仅增大数十倍,阈值约为0.02~0.15lx,但杆细胞敏感度变化可达数千至数万倍,阈值低达0.569×10-5lx,因此在杆细胞多的视网膜周边区暗适应能力好,敏感度也高。
因此当人眼从明亮场瞬间转入暗场时需经历瞳孔扩张过程与暗适应过程。在这过程中会使得驾驶人员无法看清事物,容易引起危险事故。
2 佩戴太阳镜进出隧道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依据抽样检验数据,针对各类太阳镜(包含偏光太阳镜)及机动车驾驶员专用眼镜进行测试分析。共检测样品124批次,统计数据372个。(太阳镜的产品质量不是本论文的重点,故忽略不计)
2.1 本次抽样检验项目
模拟驾驶员佩戴不同类别的太阳镜后,驾车进出隧道时,在不同的速度条件下,人眼实际接收的光亮度,与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隧道光亮度最低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佩戴太阳镜有一定危险性。
2.2 数据统计
我们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分别模拟车速100km/h、60km/h、40km/h 3种不同速度情况下,隧道照明亮度的最低要求,以其为实验的背景亮度,分别在亮度88cd/m2、33cd/m2和11cd/m2条件下,检测佩戴太阳镜后实际接收到的亮度值,做数据统计。
4 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
从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的得出:
(1)当太阳镜的光透视比<18%时,80%的太阳镜不满足隧道亮度的最低要求,故在亮度较低的情况下进入隧道会存在安全隐患。与之相对应是我们抽查的124批次中,只有25批次太阳镜的光透射比>18%,占总数的20%能满足要求。
(2)根据所测量结果建议司机驾车进入隧道应先摘下太阳镜,并打开车前灯,确保安全驾驶。
综上所述,由于人眼的结构及视网膜的影响,以及车主本身视力影响,在进出隧道时不宜佩戴太阳镜。
参考文献
[1]佚名.机动车驾驶员专用眼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5,(7):106-109.
[2]杭广斌.对GB 13511.1—2011《配装眼镜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标准的理解及探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2,(7):132-134.
[3]孟建国.ISO8980.3—眼科光学—未割边眼镜镜片—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试验方法(续)[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3,(5):32-33.
(作者单位: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