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猪的帝国”一文,痛斥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低效的养殖管理方式成为影响世界气候恶化的重要原因,同是这一年,大北农旗下的农信互联正在筹备“猪联网”上线。
从大北农的集团财务总监到农信互联科技公司的总裁,在大北农工作了20年的薛素文正走在从职业经理人到互联网创业家的转型路上。这一转型,对其个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蜕变,如果不是出于一种农业情结,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驱使,很难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虽然是在互联网方向上创业,但多年财务工作和涉农工作的历练,使薛素文少了一般互联网创业者的“激情满怀”,更多了一些实干家的沉稳冷静。三年多来,农信互联一步步前行,眼前的工作做得细致扎实,长远的规划也定得具体翔实,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也是农信互联最大的优势所在,其实是传承自大北农的文化,以及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大北农培养出来的人才团队。
记者:中国农业的特点是比较分散,对于养殖企业来说,他们的痛点在哪里?
薛素文:对于管理上万头猪的养殖企业来说,就需要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思維,痛点在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小散户”来说痛点包括两方面:一是猪养出来不好卖,或者卖不上好价钱;二是缺少资金,做不大。
中小规模我们界定的标准是年出栏4000头猪(200头母猪以上)。也就是说,年出栏4000头猪以上规模的猪场,面临的是管理效率提升问题;年出栏4000头猪以下规模的猪场,面对的就是资金和卖猪问题。
但规模企业和小散户都能不能存活下来最核心的都是成本问题,成本包括养殖成本、管理成本与资金成本。中小规模养殖成本中,包括很大一部分的隐性成本,比如由于缺乏资金就需要赊销饲料,赊销价格就会提高。而大型企业规模采购,可能会拿到更低的折扣,所以说小散户面临的是资金成本的问题。
记者:“大户”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操作透明化,提高管理效率?
薛素文:过去由于行业透明度差,老板掌握的猪场数据都是一层一层汇报上来,老板拿到的数据是被筛选过或修饰过的,而现在数据摆在同一个平台上,老板、场长、饲养员获得的数据是一致的。
举个例子,比如死亡率这个数据,过去本场死亡头数增多,跟老板说因为疫病问题,周边的猪场都是同样情况,老板也就相信了。但现在平台数据显示,所在区域猪场平均死亡率很低,场长该如何解释。再如,大宗饲料的购买,过去场长可以说一包是200元,现在老板打开APP,周边市场平均价是150元,这又该如何解释?
与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只关注本企业情况不同,猪联网关注的是整个行业,是要告诉管理者在这个行业里有多少人在做同样的操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只显示平均水平或者是你的排名,而不会涉及具体企业及个人。为了保密,你可能无法看到哪家具体猪场的数据,但你可以与同行相比。仅仅是这样的数据,就可以让企业不再盲目养猪,而是靠数据养猪。
记者:农信互联是如何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的?
薛素文:我们通过猪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猪联网就是将与猪相关的资源连接起来的网,通过猪联网,可以在网页上点击进入自家企业,也可以通过下载APP看到自己家的生产情况,以及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我们目前主要针对中等规模以上的猪场,就需要有管理系统,猪联网做的事情,就是将养猪的饲养技术、操作流程,标准化、数据化,实时提醒到手机上,告诉饲养员每天该做什么,如果饲养员不做,老板的手机就会响。
但是这里面的弱点是基础数据采集必须要准,第三代猪联网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目前还只是半智能,通过自动化识别和推测来采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我们正在和相关机构合作研发的一项技术,可以远程监测到猪场里每一头猪的体温,进行重量估算等。
记者:农信互联相较于其他互联网模式或是涉农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优势是什么?
薛素文:第一个优势是2000万头猪的服务量,以及它所关联的80万涉猪用户。这些用户不单纯是养猪的,也有跟养猪相关的服务商等。2017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150万正式注册用户,而且是比较活跃的用户,同时在GMV上向千亿流量目标奋进。农信互联通过猪联网平台收集农户大数据,形成集生猪养殖、生产管理于一体的互联网管理模式,成为农业的“麦肯锡”。
第二个优势就是多年来形成的互联网化系统的开发和运维能力。这在行业里是绝对领先的,因为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了SaaS系统,在中关村拥有人才、思想和各方面的IT资源,将中关村和农村连接在一起,我们是有多年准备和积淀的,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第三个优势是金融优势,是基于场景化的信贷模式,包括结算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解决小规模养殖户资金的问题。
记者:互联网平台的关键就是盈利,农信互联的赢利点在哪里?
薛素文:第一是怎样帮用户提高养殖效率。为用户创造价值,平台上就会聚集很多用户,流量就高,赢利点就是流量产生后的服务费用。
第二是怎样帮小规模用户卖出好价格。帮用户把猪卖出去,帮收猪人或屠宰场买到好猪,这就可以赚取买卖猪的服务费用。
第三是怎样解决资金缺少的问题。当用户买猪、卖猪、养猪需要资金安排时,可以做贷款服务,赚取资金利息。
现在已经实现收益的是第三个点,正在实现收益的是第二个赢利点,未来希望在第一点上实现盈收。
记者:金融服务是农信互联的特色,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如何粘住用户?
薛素文:第一,我们的贷款申请简单,大概是秒贷。第二,还款、再借款方便,随借随贷,随贷随还。第三,我们比一般的民间借贷便宜。
如果用户有投资需求的话,可以通过我们的农富宝接入正规的货币基金理财场景。举个例子,养猪户在平台上卖了猪之后,拿了20万元,因为还要买饲料,所以不敢存银行定期,也不敢做理财,随时准备使用,这时就可以把钱放在农富宝上,按照最近几天的数据来看,就有3%左右的年化收益。
传统的互联网是通过拼流量、做广告把整个市场产品做起来,而农信互联是通过管理和金融的介入,把流量做大,把商城做起来,最后又反哺到管理和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流量的流转,自然就会产生赢利的可能性。因为只有流量越多,关注的人越多,产生价值的节点也就越多,包括广告、服务费、SaaS使用费、贷款等。
我们从来不去外面推销贷款,用户买猪,下了单问用户有钱付款吗?如没有,点一下“收猪贷”,就完成了一笔贷款交易。用户害怕猪运输途中出现意外,你就点击 “运猪险”,我们在平台上就瞬间完成了保险交易。可以说在涉农金融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闭环循环,或者叫做圈内微循环,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成就。
从大北农的集团财务总监到农信互联科技公司的总裁,在大北农工作了20年的薛素文正走在从职业经理人到互联网创业家的转型路上。这一转型,对其个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蜕变,如果不是出于一种农业情结,如果没有一种使命感驱使,很难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虽然是在互联网方向上创业,但多年财务工作和涉农工作的历练,使薛素文少了一般互联网创业者的“激情满怀”,更多了一些实干家的沉稳冷静。三年多来,农信互联一步步前行,眼前的工作做得细致扎实,长远的规划也定得具体翔实,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也是农信互联最大的优势所在,其实是传承自大北农的文化,以及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大北农培养出来的人才团队。
记者:中国农业的特点是比较分散,对于养殖企业来说,他们的痛点在哪里?
薛素文:对于管理上万头猪的养殖企业来说,就需要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思維,痛点在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小散户”来说痛点包括两方面:一是猪养出来不好卖,或者卖不上好价钱;二是缺少资金,做不大。
中小规模我们界定的标准是年出栏4000头猪(200头母猪以上)。也就是说,年出栏4000头猪以上规模的猪场,面临的是管理效率提升问题;年出栏4000头猪以下规模的猪场,面对的就是资金和卖猪问题。
但规模企业和小散户都能不能存活下来最核心的都是成本问题,成本包括养殖成本、管理成本与资金成本。中小规模养殖成本中,包括很大一部分的隐性成本,比如由于缺乏资金就需要赊销饲料,赊销价格就会提高。而大型企业规模采购,可能会拿到更低的折扣,所以说小散户面临的是资金成本的问题。
记者:“大户”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操作透明化,提高管理效率?
薛素文:过去由于行业透明度差,老板掌握的猪场数据都是一层一层汇报上来,老板拿到的数据是被筛选过或修饰过的,而现在数据摆在同一个平台上,老板、场长、饲养员获得的数据是一致的。
举个例子,比如死亡率这个数据,过去本场死亡头数增多,跟老板说因为疫病问题,周边的猪场都是同样情况,老板也就相信了。但现在平台数据显示,所在区域猪场平均死亡率很低,场长该如何解释。再如,大宗饲料的购买,过去场长可以说一包是200元,现在老板打开APP,周边市场平均价是150元,这又该如何解释?
与传统管理信息系统只关注本企业情况不同,猪联网关注的是整个行业,是要告诉管理者在这个行业里有多少人在做同样的操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只显示平均水平或者是你的排名,而不会涉及具体企业及个人。为了保密,你可能无法看到哪家具体猪场的数据,但你可以与同行相比。仅仅是这样的数据,就可以让企业不再盲目养猪,而是靠数据养猪。
记者:农信互联是如何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的?
薛素文:我们通过猪联网来解决这个问题,猪联网就是将与猪相关的资源连接起来的网,通过猪联网,可以在网页上点击进入自家企业,也可以通过下载APP看到自己家的生产情况,以及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我们目前主要针对中等规模以上的猪场,就需要有管理系统,猪联网做的事情,就是将养猪的饲养技术、操作流程,标准化、数据化,实时提醒到手机上,告诉饲养员每天该做什么,如果饲养员不做,老板的手机就会响。
但是这里面的弱点是基础数据采集必须要准,第三代猪联网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目前还只是半智能,通过自动化识别和推测来采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我们正在和相关机构合作研发的一项技术,可以远程监测到猪场里每一头猪的体温,进行重量估算等。
记者:农信互联相较于其他互联网模式或是涉农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优势是什么?
薛素文:第一个优势是2000万头猪的服务量,以及它所关联的80万涉猪用户。这些用户不单纯是养猪的,也有跟养猪相关的服务商等。2017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150万正式注册用户,而且是比较活跃的用户,同时在GMV上向千亿流量目标奋进。农信互联通过猪联网平台收集农户大数据,形成集生猪养殖、生产管理于一体的互联网管理模式,成为农业的“麦肯锡”。
第二个优势就是多年来形成的互联网化系统的开发和运维能力。这在行业里是绝对领先的,因为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了SaaS系统,在中关村拥有人才、思想和各方面的IT资源,将中关村和农村连接在一起,我们是有多年准备和积淀的,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第三个优势是金融优势,是基于场景化的信贷模式,包括结算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解决小规模养殖户资金的问题。
记者:互联网平台的关键就是盈利,农信互联的赢利点在哪里?
薛素文:第一是怎样帮用户提高养殖效率。为用户创造价值,平台上就会聚集很多用户,流量就高,赢利点就是流量产生后的服务费用。
第二是怎样帮小规模用户卖出好价格。帮用户把猪卖出去,帮收猪人或屠宰场买到好猪,这就可以赚取买卖猪的服务费用。
第三是怎样解决资金缺少的问题。当用户买猪、卖猪、养猪需要资金安排时,可以做贷款服务,赚取资金利息。
现在已经实现收益的是第三个点,正在实现收益的是第二个赢利点,未来希望在第一点上实现盈收。
记者:金融服务是农信互联的特色,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如何粘住用户?
薛素文:第一,我们的贷款申请简单,大概是秒贷。第二,还款、再借款方便,随借随贷,随贷随还。第三,我们比一般的民间借贷便宜。
如果用户有投资需求的话,可以通过我们的农富宝接入正规的货币基金理财场景。举个例子,养猪户在平台上卖了猪之后,拿了20万元,因为还要买饲料,所以不敢存银行定期,也不敢做理财,随时准备使用,这时就可以把钱放在农富宝上,按照最近几天的数据来看,就有3%左右的年化收益。
传统的互联网是通过拼流量、做广告把整个市场产品做起来,而农信互联是通过管理和金融的介入,把流量做大,把商城做起来,最后又反哺到管理和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流量的流转,自然就会产生赢利的可能性。因为只有流量越多,关注的人越多,产生价值的节点也就越多,包括广告、服务费、SaaS使用费、贷款等。
我们从来不去外面推销贷款,用户买猪,下了单问用户有钱付款吗?如没有,点一下“收猪贷”,就完成了一笔贷款交易。用户害怕猪运输途中出现意外,你就点击 “运猪险”,我们在平台上就瞬间完成了保险交易。可以说在涉农金融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闭环循环,或者叫做圈内微循环,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