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游记:极品奢华的巴塞罗那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喜欢的西班牙城市是巴塞罗那,喜欢这个城市的奢华。
  西班牙算得上西欧的穷国,在欧元区里排名倒数第四,如今也深陷欧债危机的泥潭,人均收入比法国德国差得很远,所以之前真没想到过“奢华”两字能够与巴塞罗那有什么关系。但漫步在巴塞罗那街头,心底泛上的第一个词就是“奢华”。是真正的极品奢华。不是左LV右爱马仕开宝马那种,而是闲闲地坐在家中拿全套时大彬喝茶看宋版书消遣。
  什么是奢华?曾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批评金色大厅的座椅陈旧,看得我只想笑。按照他的意思,可能一直想象锃光瓦亮的“奢华”——镀铬镁与廉价水钻就的奢华。
  中国以前推崇的奢华与西方人相似,都如知名几百年西餐厅总是暗淡的光线半旧的桌椅,这叫 “旧家风范”,非喜欢炫富的暴发户所能理解。有好东西不是奢华,有好东西却不在意,这才叫奢华。比如,卢浮宫。以前曾经写过,卢浮宫里,纵使《岩间圣母》这样的名画前甚至都没有一块玻璃,坦坦然让所有参观者近距离观赏。这才是有底气的大家风范。
  巴塞罗那全城都是这种卢浮宫式的奢华。我喜欢这种奢华,不过分珍惜也不故意浪费,用平常心让它物尽其用,
  西班牙虽小,其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却与意大利一起并列世界第一,比中国这泱泱古国的还多。这些年旅行看过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大多是各种宗教建筑,比如寺庙、清真寺、教堂;少部分是宫府城堡名人故居;还有一部分是公共建筑。寺庙教堂大多仍旧是寺庙教堂,公共建筑只能仍旧是公共建筑,宫府城堡名人故居,倒有大半成了博物馆被国家妥善保管,比如中国的故宫。前几年就因为星巴克进不进故宫,媒体一番纷扰;后来,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则因不够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的资格而惨遭拆毁。仿佛所有的艺术品只有被供起来这一条正经出路。奢华的巴塞罗那,却给了它们另一条出路。
  巴塞罗那的中心有一条格兰西亚,它与兰布拉大街相连,其地位大抵相当于上海的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北京的王府井。如果无心地在街上逛,眼中所见便尽是些能令女士癫狂的名品店,可逛这条街道的外国人大多有心,手捧着各色语言版的手册,找哪里是米拉公寓哪里是巴特娄公寓哪里是桂尔宫……那都是些早早被列为“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的地方,就如中国的故宫天坛,可他们却都没有那么森严的王者气象,当初,他们仅仅是一个个公寓,住人的——住普通人的。
  比如,列位遗产的“石头屋”——米拉之家。米拉,就是巴塞罗那商人皮雷·米拉,他在1909年委托天才设计师高迪为自己建造了这座公寓。是高迪,将一座位于街角、加工起来非常棘手的民宅变成了一座活生生的艺术品。而更令我惊讶的是,现在,它的业主不是国家,而是加泰罗尼亚储蓄银行(听说萨马兰奇家族拥有这家银行)。银行很会为自己塑造公众形象,他们开辟了其中两套房子让人参加。
  普通商人,请几世纪才出一个的建筑师设计自己的家宅,这是巴塞罗那的第一种奢华。而看到这些在建筑史上知名的建筑,更加深了对“奢华”的理解。
  来巴塞罗那之前,从各种资料上已经看到过,高迪的另一杰作巴特娄公寓并非一枝独秀,它以与它并列的另三座公寓而闻名。高迪为商人巴特娄设计的公寓门牌号是43,它与41号、35号连排在一起,当年是三位设计师暗地里相互比拼,如今是相互映衬。
  巴特娄公寓的主人也是一个富裕商人。这栋建筑始建于1877年,高迪在1904年至1906年间对它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参与了这幢大楼所有细节的设计。重修后的大楼正面镶嵌着蓝色马赛克,与起伏的屋顶上相配,如远处起伏的地中海。还有那些鲜艳的琉璃瓦片、海螺般得烟囱与贝壳一样的阳台,真像海底世界一样生机勃勃、瑰丽多彩。
  41号如今是阿玛特耶尔西班牙艺术学院的所在地,这座艺术学院是1942年由此地房东的女儿创办。她的家族曾经是巧克力生产商。1898年至1900年,当时的主人——巧克力生产商安东尼·阿玛德叶委托建筑师卡达法克对家宅进行了整修。这位建筑师同样天才,他不仅融合了加泰罗尼亚哥特式建筑,住宅建筑、民用建筑及宗教建筑的题材,还加入了北欧风格的元素,让人想到荷兰的某些住宅。
  看着巴特娄公寓,朋友说,高迪设计它时莫非喝醉了酒?我却觉得,它可能吃多了冰激凌。门窗阳台的线条,就像冰激凌将融未融时厚重流淌下的奶油,恰衬着41号阿玛德叶之家浓郁的巧克力色。至于35号的耶奥· 莫勒拉之家,则以其精雕细镂让我直接联想起巴黎咖啡店里精美的奶油蛋裱花蛋糕。
  更让我惊讶的是35号。在旅游手册上被称作耶奥·莫勒拉之家,这是建筑师路易斯·多梅内克·伊·蒙特内尔在1902—1906年在原有建筑上改建的,涵盖了现代主义装饰风格丰富多样的元素。在阳台和二楼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些文艺女神雕像,她们手举着一些现代发明:留声机、电灯泡、电话、照相机等。不过亲自走过来看更让人莞尔,原来如今它是LOEWE旗舰店。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奢侈品商店了。
  北京也有很多奢侈品商店,欧洲有的大品牌在北京一样能找到。只是,燕莎赛特新光天地之类的地方,仅仅因寄居者而声名显赫,一旦这些品牌撤出,他们什么也不是。玻璃幕墙看似令人目眩,也不过与镀镁与廉价水钻相似
  但巴塞罗那不同。走在街头,这个建筑师的作品成了那个设计师的展柜,那个设计师的作品成列在这个建筑师的作品中。巴塞罗那的品牌店与店中的品牌居然旗鼓相当,谁也说不得借了谁的光。他们不吝于把建筑艺术的精品拿出来实用,他们不喜欢让这些房子高高在上受人——虽然他们值得——供奉,这才是真正的顶级奢华。
  这种奢华不易被人察觉。即使手中的旅游手册再好,按照指引寻找那些历史文化精品时,也常常因它们过分不起眼而屡屡视而不见地错过。总是翻过来倒过去,把不长的街道走了两三遍才哑然失笑:原来在这里。
  就像“博客利亚广场”。原来大名鼎鼎的“博客利亚广场”只是两条狭小街道交会时空出的十几平方大小的空地。这居然也叫广场,难怪我第一次走过时居然错过。可是,千万莫因它小就歧视它,空场地面上的马赛克拼图是米罗的作品,甚至还有米罗的签名。与之相似,皇家广场的烛台灯,街道两边的路灯,也是高迪的设计精品。当注意力被兰布拉大街上的流浪艺人吸引时,真的没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面前居然没个告示牌特别提醒一下……
  大师的作品,并不都深锁在博物馆中。他们被人满不在乎地摆放在在巴塞罗那街头,任人亲近,也任人品评。这是巴塞罗那的第二种奢华。这种奢华的迷人之处是它的满不在乎,而满不在乎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自信。所谓奢华的魅力,其实就是自信的魅力。
  兰布拉大街延伸到海边,著名的桂尔宫也坐落在这条街道上,堪称巴塞罗那的第一黄金地段。即使在这样的地方,居然也有一个兴旺的农贸市场。好大一片空地!我们可能想象在南京路、王府井的最繁华地段忽然出现一块这样的菜场?早被人拆了开发房地产挣钱去。在这里,却是火腿、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游客、居民、摊贩,熙熙攘攘。他们已经兴旺了近一百年,还将继续兴旺下去。
  巴塞罗那人不在乎黄金地段的地皮,这又是一种奢华。巴塞罗那的这第三种奢华,与金钱浮利无关,只关注内心里的欣喜。换做一个人,如果能为了内心的欢喜拒绝巨大的物质诱惑,就算他生活地在清贫,他也是奢华的。
  西班牙人不在乎的不仅仅是地皮前,他们也不在乎修建圣家族教堂(圣家堂)的时间。来到这里之前,断难想象以20世纪、21世纪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一座教堂还要修建200年,上飞机之前还开玩笑说,从中国出口两只工程队去,保证十一献礼,把工程做完。到了圣家堂,便又感慨,这工程真的还要再造80年。他们只为了美,精美、壮美、神圣之美,他们不在乎时间。把全部生命投注到一件有意义的事之中,即使今生难以看到成功,内心也是充实的。
  人类最宝贵的,莫过于时间。不在乎时间,便是巴塞罗那最顶级的奢华。
其他文献
摘 要  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关系密切,本文试从旅游活动食、住、行、游、娱五大要素入手,指出只有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合理整合,才能带来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旅游;文化;文化产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产业发展也是历史悠久,而旅游业的发展却是近代兴起的。旅游业初兴的时候,主要内容是观光,主要对象是自然景物,即使是人文旅游,其对象也主要就是人文建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党自诞生至今涌现出无数的先进典型,从雷锋、王杰到焦裕禄、孔繁森,从杨善洲、任长霞到丁晓兵、阎肃……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典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共产党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的称号让他们崇高起来,他们也让共产党员的称号鲜亮起来。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讲,“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这很好地
在生动的党课上受到教育启发,在鲜艳的党旗下举起右手重温党的誓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入思考……8800多萬共产党员正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思想洗礼实际行动,赓续光荣传统,不忘初心,高扬党的旗帜,继续前进,走在历史性赶考的大路上  小时候常听一句土话:“宁挑百斤担,不愿捏根针。”意即行路十里八里,百把斤担子几乎压不倒山里人,但谁也不敢吹牛能把一根针捏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