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金东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汕头,515031)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现场实践经验与查询有关专业技术资料,较为全面、详细的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现浇钢筋砼结构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质量通病;成因分析;防治措施;处理方法
1 概述:
砼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模性好,耐久与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商品砼的诞生,由于其施工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可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更是把砼推向了一个顶峰。另外,由于现代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剪力墙与筒体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与大型组合钢模板及爬升、滑升模板等新型施工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砼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与理论分析表明,在砼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重要问题,它是不能根除的,而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防治。因此,保证砼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个环节。以下就本人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2 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
2.1 砼表面缺陷:
2.1.1 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等。
2.1.2 成因分析: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致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砼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砼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
(6)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
(7)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9)拆模时间过早。
2.1.3 防治措施:
(1)模板使用前表面进行清理,保持清洁光滑,安装后要接缝严密。
(2)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
(3)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按规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5)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措施。
(6)拆模按规范规定时间进行。
2.1.4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2.2 钢筋错位与保护层太小导致露筋:
2.2.1 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或保护层偏差过大。
2.2.2 成因分析:
(1)钢筋未按照设计或翻样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
(2)钢筋现场翻样时,未合理考虑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让关系。
(3)澆筑过程中,钢筋被振捣棒等器械碰撞后移位,在砼初凝前,没能及时被校正。
(4)保护层垫块尺寸或安装位置不准确,或砼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及垫块太少等。
(5)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2.2.3 防治措施:
(1) 钢筋现场翻样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合理考虑钢筋之间的避让关系,现场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现场翻样的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2)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并保证位置、数量准确。
(3)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4)严禁砸、压、踩踏和直接顶撬钢筋,同时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并及时校正.
2.2.4 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2.3 砼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2.3.1 现象:砼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3.2 成因分析:
(1)原料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砼强度偏低。
(2)拌制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配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未能严格按配比进行规范操作,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等。
(3)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
(4)砼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2.3.3 防治措施:
(1)拌制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砼配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严格控制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3)砼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外加剂,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根据砼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应保证砼搅拌均匀。搅拌第一盘砼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
(4)砼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戫初凝前进行。
(5)控制好砼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6)控制好砼的养护。
(7)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2.4 砼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2.4.1 现象:砼楼板表面不平整,存在倾斜或高差较大现象。
2.4.2 成因分析:
(1)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拍平,导致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2)砼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搬运材料,导致砼楼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痕迹。
(3)模板没有支承在牢固坚实的基础上,或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砼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2.4.3 防治措施:
(1)砼楼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控制砼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砼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4)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时不发生下沉。
2.5 砼开裂:
2.5.1 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砼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裂缝发生。裂缝多出现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
2.5.2 原因:
(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等。
(2)水泥或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规定。
(3)水灰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4)浇筑振捣差,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差。
2.5.3 防治措施:
(1)配制时须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2)根据现场情况、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由有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合适的配合比,并确保搅拌质量。切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砼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砼早期受到冲击。
(3)确保浇筑振捣密实,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4)加强早期养护,浇灌完的砼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5)大体积现浇砼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4、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2.6 砼夹芯 :
2.6.1 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屑、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就在再次浇灌砼时,夹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2.6.2 防治措施:浇灌砼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如对于木屑、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除干净后,然后再浇灌砼。
2.7 砼柱、墙、梁等构件外形尺寸、轴线位置偏差大:
2.7.1 现象:砼柱、墙、梁等外形尺寸偏差、表面平整、轴线位置等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例如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等。
2.7.2 原因分析:
(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或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2)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与模板支撑基座不坚实等原因,导致受力变形大。
(3)模板体系的承载力、刚度、整体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4)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5)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2.7.3 防治措施
(1) 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并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 模板及其支撑(架)必须经过设计计算,保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确保模板支撑体系在浇筑混凝土及养护过程中,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并确保模板支撑基座坚实稳当。
(4)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在浇筑砼前后及过程中,要认真检查,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5)振捣砼时振捣棒要避免接触模板。
(6)浇筑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2.7.4 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砼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3 结 语
综上所述,现浇钢筋砼工程质量通病是一项严重困扰着建筑业多年的根本问题,它是很难避免的,但只要施工單位在砼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施工,就可尽量减少现浇钢筋砼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从而保证砼质量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杨伟坚(1971—):男,学历大专,工程师,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现场实践经验与查询有关专业技术资料,较为全面、详细的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现浇钢筋砼结构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治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质量通病;成因分析;防治措施;处理方法
1 概述:
砼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模性好,耐久与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商品砼的诞生,由于其施工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可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更是把砼推向了一个顶峰。另外,由于现代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剪力墙与筒体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与大型组合钢模板及爬升、滑升模板等新型施工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砼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与理论分析表明,在砼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重要问题,它是不能根除的,而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防治。因此,保证砼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个环节。以下就本人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
2 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
2.1 砼表面缺陷:
2.1.1 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等。
2.1.2 成因分析: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致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砼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砼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
(6)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
(7)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9)拆模时间过早。
2.1.3 防治措施:
(1)模板使用前表面进行清理,保持清洁光滑,安装后要接缝严密。
(2)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
(3)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按规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5)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措施。
(6)拆模按规范规定时间进行。
2.1.4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2.2 钢筋错位与保护层太小导致露筋:
2.2.1 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或保护层偏差过大。
2.2.2 成因分析:
(1)钢筋未按照设计或翻样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
(2)钢筋现场翻样时,未合理考虑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让关系。
(3)澆筑过程中,钢筋被振捣棒等器械碰撞后移位,在砼初凝前,没能及时被校正。
(4)保护层垫块尺寸或安装位置不准确,或砼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及垫块太少等。
(5)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2.2.3 防治措施:
(1) 钢筋现场翻样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合理考虑钢筋之间的避让关系,现场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现场翻样的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2)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并保证位置、数量准确。
(3)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4)严禁砸、压、踩踏和直接顶撬钢筋,同时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并及时校正.
2.2.4 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2.3 砼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2.3.1 现象:砼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3.2 成因分析:
(1)原料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砼强度偏低。
(2)拌制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配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未能严格按配比进行规范操作,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等。
(3)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
(4)砼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2.3.3 防治措施:
(1)拌制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砼配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严格控制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3)砼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外加剂,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根据砼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应保证砼搅拌均匀。搅拌第一盘砼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
(4)砼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戫初凝前进行。
(5)控制好砼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6)控制好砼的养护。
(7)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2.4 砼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2.4.1 现象:砼楼板表面不平整,存在倾斜或高差较大现象。
2.4.2 成因分析:
(1)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拍平,导致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2)砼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搬运材料,导致砼楼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痕迹。
(3)模板没有支承在牢固坚实的基础上,或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砼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2.4.3 防治措施:
(1)砼楼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控制砼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砼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4)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时不发生下沉。
2.5 砼开裂:
2.5.1 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砼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裂缝发生。裂缝多出现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
2.5.2 原因:
(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等。
(2)水泥或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规定。
(3)水灰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4)浇筑振捣差,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差。
2.5.3 防治措施:
(1)配制时须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2)根据现场情况、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由有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合适的配合比,并确保搅拌质量。切实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砼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砼早期受到冲击。
(3)确保浇筑振捣密实,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4)加强早期养护,浇灌完的砼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5)大体积现浇砼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4、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2.6 砼夹芯 :
2.6.1 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屑、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就在再次浇灌砼时,夹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2.6.2 防治措施:浇灌砼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如对于木屑、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除干净后,然后再浇灌砼。
2.7 砼柱、墙、梁等构件外形尺寸、轴线位置偏差大:
2.7.1 现象:砼柱、墙、梁等外形尺寸偏差、表面平整、轴线位置等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例如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等。
2.7.2 原因分析:
(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或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2)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与模板支撑基座不坚实等原因,导致受力变形大。
(3)模板体系的承载力、刚度、整体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4)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5)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2.7.3 防治措施
(1) 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并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 模板及其支撑(架)必须经过设计计算,保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确保模板支撑体系在浇筑混凝土及养护过程中,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并确保模板支撑基座坚实稳当。
(4)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在浇筑砼前后及过程中,要认真检查,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5)振捣砼时振捣棒要避免接触模板。
(6)浇筑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2.7.4 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砼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3 结 语
综上所述,现浇钢筋砼工程质量通病是一项严重困扰着建筑业多年的根本问题,它是很难避免的,但只要施工單位在砼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施工,就可尽量减少现浇钢筋砼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从而保证砼质量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彭圣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杨伟坚(1971—):男,学历大专,工程师,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