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a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改变是逐步的,自然的,但也可能是困难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痛苦的,当面临这些挑战时,除了获得来自外部方方面面的专业支持,教师自身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立长远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学生登台激情表演;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遨游。因而,开发与创造就成为互为因果关系的关键。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深度开发,就不会有学生的精彩创造。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学习是快乐的,思索是快乐的”。在这样的求学探知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宰,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我想,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在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改变教学观念,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科学知识;如何在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根据多年从事科学课堂的实践研究,我的课堂用八个字代表:“敢想—会说—善问—勤训”。
  1.“敢想”
  要想使我的课堂有效,首先要让学生敢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的想办法,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我觉得:不是让学生没有边际胡乱思考,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目的、有依据地设想,也就是敢想才能敢干,敢干才能巧成。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根本所在。
  2.“会说”
  要让学生会说。课堂教学中,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小学科学学科特有的探究性和动手操作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我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善问”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我在讲《杠杆的科学》一课。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石块,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如果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以上两个实例说明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你还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者你还有哪些疑惑?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我提出的问题。而且我特意强调,你提出的问题,有什么的科学依据吗,你能不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呢,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们!加油!话音刚落,课堂上出现一副另外的场景,同学们学习的气氛积极踊跃,一会儿听到争执的声音,一会儿又看到专心致志地制定实验计划的情境,结果可想而知。我利用短短几分钟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实验计划,剩下大部分时间全部留给了学生。尽管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对的,但是通过他们自己探究实验这一证明,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他们学习才会真正有价值,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科学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创新精神加以提高和培养。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提出的质疑很有研究的价值,这就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核心所在。
  4.“勤訓”
  孩子的科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培养必须经历训练,尤其思维的训练,对于科学学科不是培养孩子“解题能力”而是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本质的区别,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小学科学的核心和最终的目的。小学科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训练呢?针对我的课堂,我的教学,我的学生,谈谈看法。
  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精心构思以下四类情况的训练习题:
  (1)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
  (2)条件不唯一。学生通过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
  (3)问题不唯一。也就是使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
  (4)解法不唯一。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探究策略也就不一样。比如科学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问题的答案,方法是不一样,可以实验,可以查阅,可以实地调查等等,但是结果可能是一样的。
  通过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敢想—会说—善问—勤训”的过程,让他们锻炼自我、展示自我,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途径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技能。其实阅读与其说是一种学习能力,不如说是一种生活能力,一种从书本获取信息,从文字中思考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习惯。以此为目的,简单谈一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阅读理念;阅读方案;情境阅读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符合新课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