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几个同事都将孩子送进了兴趣班,一个孩子学小提琴,一个孩子学古筝,还有一个孩子学吉他。除了学古筝的孩子,以前断断续续练过一段时间外,另两个孩子,都还是第一次走进兴趣班。每天中午,几个孩子从附近的兴趣班放学后,就会到单位来,在食堂吃过中饭后,再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回家。所以,一到中午,办公室里就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嬉闹声。
很快,暑假过半了。
一天中午,一位同事提议,孩子们在兴趣班已学习一段时间了,该检验一下他们学得怎么样了。
孩子们就在办公室内,进行了一次简易的“汇报演出”。
学吉他的孩子第一个出场。拉了把椅子一坐,像模像样地埋头弹了起来。虽然音调一点也不准,但大致的旋律还是听出来了,是一首很熟悉的老歌,广场上大妈们跳舞时天天都会播的。我们自然也会哼,有人就跟着孩子的节奏,哼唱了几句。孩子的妈妈开心极了,没想到,孩子才学习了一段时间,就能弹吉他了,还能大致完整地弹完一首歌。
孩子弹完了,虽然这首歌太老了点,而且说实话,也不适合用吉他来弹奏,但大家还是很配合,给了孩子很多掌声。
接着表演的,是学小提琴的孩子。孩子将小提琴往肩膀上一架,脑袋一歪,右手拉弓,还真像那么回事。他拉的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曲子,跑了几次调,但因为那首歌大家太熟悉了,所以,大家还是能从孩子拉得有些杂乱的旋律中,分辨出那首歌的影子。虽然大家再次感觉到,用小提琴拉这样一首老歌,真的是太不协调了,但不管怎么说,孩子用小提琴把那首老歌演绎了一遍,大家还是热烈地鼓掌。孩子的爸爸,巴掌拍得最响,看得出,他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
最后出场的,是学古筝的孩子。几个同事帮忙,将她的古筝稳稳地摆放在茶几上,女孩坐下来,开始弹奏。我是第一次听古筝,内心充满了期待,以为孩子会弹一首《高山流水》,或者《梅花三》,或者《渔舟唱晚》之类的古筝名曲,总之是一首曲调幽雅,带着淡淡的忧伤的那种吧,没想到,从女孩指尖流淌出来的,也是一首烂熟的旋律欢快的老曲子。与前面两个孩子比起来,她弹得最流畅,如果不是这首老歌真的一点也不适合用古筝这种乐器弹奏的话,女孩的表演,基本算是成功的。
女孩的妈妈,和另一个女同事,伴着古筝的旋律,跳了一段广场舞。女孩妈妈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三个孩子都表演过了。我们毫不吝啬地给了孩子很多掌声。看得出,几个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表现,都相当满意,他们没有想到,经过短暂的学习,孩子们就会弹琴了,能够基本完整地弹完一支曲子,要知道,他们在参加兴趣班前,几乎都是一无所知。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拜访,他是一家小乐队的琴师,暑假里也带了几个孩子,在家里练琴,赚点外快。我去的时候,他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在教孩子们弹一首曲子,非常熟悉的旋律,也是广场舞上常播的那种。他将整首曲子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反复地教,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录音机里的旋律,反复地练习。
留下孩子们在琴房练琴,朋友和我边喝茶边闲聊。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选这么老的一首曲子?一点也不适合你这个乐器。朋友笑着说,老曲子,孩子们的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们才熟悉、亲切,这样,孩子们回家弹给他们听时,只要大致弹出那个旋律,他们就会觉得孩子有收获,有效果。原来是这样。我又问他,孩子们弹的音阶、节奏等,好像都不准,而且,很多孩子好像连基本的乐谱、指法都不会,你不是应该从基础教起吗?朋友乐了,你傻啊,教那些东西,既耗时费力,又难见效果,其实,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并不是真的想学什么音乐,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弹琴,能完整地弹出一两首曲子,就行了。
只是为了会弹琴?想一想,还真的是这样,就像我的那几位同事。我的后背忽然直冒冷汗,倒不仅是为了那些所谓的兴趣班的孩子们,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仅仅为了会弹琴呢?
(编辑/杨逸 点点图)
很快,暑假过半了。
一天中午,一位同事提议,孩子们在兴趣班已学习一段时间了,该检验一下他们学得怎么样了。
孩子们就在办公室内,进行了一次简易的“汇报演出”。
学吉他的孩子第一个出场。拉了把椅子一坐,像模像样地埋头弹了起来。虽然音调一点也不准,但大致的旋律还是听出来了,是一首很熟悉的老歌,广场上大妈们跳舞时天天都会播的。我们自然也会哼,有人就跟着孩子的节奏,哼唱了几句。孩子的妈妈开心极了,没想到,孩子才学习了一段时间,就能弹吉他了,还能大致完整地弹完一首歌。
孩子弹完了,虽然这首歌太老了点,而且说实话,也不适合用吉他来弹奏,但大家还是很配合,给了孩子很多掌声。
接着表演的,是学小提琴的孩子。孩子将小提琴往肩膀上一架,脑袋一歪,右手拉弓,还真像那么回事。他拉的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曲子,跑了几次调,但因为那首歌大家太熟悉了,所以,大家还是能从孩子拉得有些杂乱的旋律中,分辨出那首歌的影子。虽然大家再次感觉到,用小提琴拉这样一首老歌,真的是太不协调了,但不管怎么说,孩子用小提琴把那首老歌演绎了一遍,大家还是热烈地鼓掌。孩子的爸爸,巴掌拍得最响,看得出,他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
最后出场的,是学古筝的孩子。几个同事帮忙,将她的古筝稳稳地摆放在茶几上,女孩坐下来,开始弹奏。我是第一次听古筝,内心充满了期待,以为孩子会弹一首《高山流水》,或者《梅花三》,或者《渔舟唱晚》之类的古筝名曲,总之是一首曲调幽雅,带着淡淡的忧伤的那种吧,没想到,从女孩指尖流淌出来的,也是一首烂熟的旋律欢快的老曲子。与前面两个孩子比起来,她弹得最流畅,如果不是这首老歌真的一点也不适合用古筝这种乐器弹奏的话,女孩的表演,基本算是成功的。
女孩的妈妈,和另一个女同事,伴着古筝的旋律,跳了一段广场舞。女孩妈妈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三个孩子都表演过了。我们毫不吝啬地给了孩子很多掌声。看得出,几个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表现,都相当满意,他们没有想到,经过短暂的学习,孩子们就会弹琴了,能够基本完整地弹完一支曲子,要知道,他们在参加兴趣班前,几乎都是一无所知。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拜访,他是一家小乐队的琴师,暑假里也带了几个孩子,在家里练琴,赚点外快。我去的时候,他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在教孩子们弹一首曲子,非常熟悉的旋律,也是广场舞上常播的那种。他将整首曲子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反复地教,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录音机里的旋律,反复地练习。
留下孩子们在琴房练琴,朋友和我边喝茶边闲聊。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选这么老的一首曲子?一点也不适合你这个乐器。朋友笑着说,老曲子,孩子们的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们才熟悉、亲切,这样,孩子们回家弹给他们听时,只要大致弹出那个旋律,他们就会觉得孩子有收获,有效果。原来是这样。我又问他,孩子们弹的音阶、节奏等,好像都不准,而且,很多孩子好像连基本的乐谱、指法都不会,你不是应该从基础教起吗?朋友乐了,你傻啊,教那些东西,既耗时费力,又难见效果,其实,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并不是真的想学什么音乐,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弹琴,能完整地弹出一两首曲子,就行了。
只是为了会弹琴?想一想,还真的是这样,就像我的那几位同事。我的后背忽然直冒冷汗,倒不仅是为了那些所谓的兴趣班的孩子们,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何尝不也是仅仅为了会弹琴呢?
(编辑/杨逸 点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