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贫困视角下农民群体维权困境及出路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严重损害农民的群体利益。然而,农民群体维权行动却经常陷入困境:在权利制度供给不足和公力救济渠道不畅的情况,农民往往选择徘徊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私力救济手段,由此产生的非理性维权又常陷入政府刚性维稳困局,最终形成维权与维稳相互掣肘、私权与公权相互抗衡的局面。解决农民群体维权之困的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源,即:健全立法,重建环境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提高公力救济效能;变非法维权为依法维权,避免权利滥用;变刚性维稳为韧性维稳,防止权力恣肆。
  关键词:农地污染;权利贫困;维权;维稳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22-10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构建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因工业污染转移引发的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由污染导致的农民维权事件也频频发生,由于农地污染往往牵涉众多农民的群体利益,维权活动一般也以群体形式出现,有时还采取过激行动,甚至酿成群体性治安事件,具有一定的违法性、危害性[1],因而研究者大多关注群体性行动对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并从公共治理或政府维稳角度考察其发生机理及治理对策,而忽视其背后的农民权利贫困现象,相应地,从权利救济视角研究其积极的意义则相对迟滞和薄弱。因此,从权利视角考察群体性事件对破解政府维稳困局,不失为一个必要可行的研究思路,也颇具现实意义。
  本文的理论建构既是对我国政府多年维稳经验的深刻反思,也是法治社会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其核心问题是理顺社会管理与民主法治、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实现权力与权利平衡。就农地污染群体性维权事件而言,意味着权力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应当把群体性维权事件与群体性治安事件区别开来,认真地对待农民的维权诉求,努力让受损的权利得到充分、有效、便捷的救济,使权利的光辉驱散困扰社会稳定的阴霾。其理论依据和法治基础在于:首先,农民群体维权具有正当性基础。农民群体维权动力机制虽然复杂,但最根本的还是被动的“压迫性反应”[2],是农民土地权、环境权、生存权、发展权等合法权益被肆意侵害后的无奈之举。其次,群体维权凸显农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有助于农民法律情感的养成和农村环境法治的实现,正如耶林所言,“为权利而斗争有助于培养国民的法感情”,“这种培养……是把正义原则实际地贯彻于一切生活关系”[3]。再次,群体维权暴露农民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脆弱,对社会稳定起到“报警器”和“减压阀”作用,社会能通过它进行适时调整[4]。政府倘能以积极维稳观和权力观,因势利导,理性应对,便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政府维稳和农民维权的双赢,不然则会陷入“越维越不稳”的困境。又次,群体维权作为农民实现群体权利的一种补救措施,与纯粹的聚众泄愤、社会骚乱等群体性治安事件有本质不同,其实施过程可能蕴含对社会不公的宣泄,采取法外维权手段还会增加政府维稳压力,但是其根本目标仍然是对受损权益进行的体制内救济,不具有挑战现有秩序的政治欲求。总之,农民维权与政府维稳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前者通过实现个体利益诉求进而修补被损坏的社会利益格局;后者通过排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保障个体权益再遭侵害。
  基于此,本文以近几年发生的农地污染群体性维权事件和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信息为实证资料,考察当前制约农民群体维权的三大因素——权利制度供给不足之困、公力救济途径不畅之困和私力救济非法化之困,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农民维权和政府维稳困境的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摘要: 从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视角,利用历史回顾法和比较分析法,考察我国土地契约发展的历史,以期为当前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定位提供思路和建议。研究发现土地契约制度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定型和成熟三个时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土地权属的确定、交易程序的规范、契税制度和交易后权利保障等方面。土地契约制度的发展具有延续性,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即使局限于当时土地制度的弊端,但对于当前土地交易尤
期刊
摘要: 乳品企业是乳业发展的基石,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是乳品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论文在对乳品企业发展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蒙牛乳业集团现有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方议价能力和买方议价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取SWOT矩阵和QSPM矩阵分析得出:最适合蒙牛乳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为系列化战略,即扭转型战略。  关键词:乳品安全;蒙牛乳业集团;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325
期刊
摘要: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虽然林农林地经营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但林地的分散化使得林业经营的规模效应下降。江西是林权改革的试点省份,共有94个示范性林农合作组织。依据从这些组织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林农合作组织的规模、林权改革制度和林农经营范围对合作组织的收入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林农合作组织进行规模扩张,给予合作组织资金和财政上的支持,为多种合作组织模式创造良好
期刊
摘要: 从国家悖论与掠夺之手、土地集体所有权陷阱、征地补偿基准不能反映土地的相对稀缺、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缺失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我国征地冲突困局的成因,并在对策总结中抓住最核心的土地产权问题进行着重阐释,提出实施限定范围的土地私有化改革方案,同时指出土地产权问题并非我国征地困局中惟一问题,而应该以土地产权为重点,结合其他对策实施系统的、配套的改革措施,共同化解我国征地冲突困局。最后提出政治体制改革
期刊
摘 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介绍交易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交易价值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的模式。研究发现,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动机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内部价值时,应该以联合社的形式联合;当联合动机是为了提高交易价值、降低内部化成本时,则应该以联合会的形式联合。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会;交易价值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
期刊
摘要: 乡村社会能否有效运行与村社的内聚程度及其结构功能紧密相关。“村社空心化”即是在村社结构不能有机整合导致对应功能运转不畅所引发的乡村社会整体运转失序的一种状态。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的考察,认为现阶段“村社空心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表现形式:集体层面的“权威空心”、精英层面的“人才空心”、个人层面的“合作空心”。研究认为,“共同体”是应对村社“空心化”困境的一种有效路
期刊
摘要: 通过对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绩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村镇银行综合绩效最优,小额贷款公司次之,资金互助社最差。此外,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建议针对三类新型机构的不同发展状况与经营特点来提升绩效,从而促
期刊
摘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农”问题研究栏目从2001年创刊起就开始设立,栏目设置从未间断。截止2015年末共出版90期,该栏目每期刊发论文5-9篇,共刊发700多篇,占本刊总发稿量30%以上,是迄今国内大学学报中开设“三农”问题研究栏目时间最早、发文量最多、持续性最好的。编辑部采用积极约稿组稿、精心策划专题、实行开放办刊、名家与学术新人并重等办刊理念和措施,推出了一批视角独到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变革的载体发展迅猛。但是实践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与合作社原则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从而面临“规范困境”。通过对湖北T合作社的田野考察,将合作社置于行动主体的地位,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去理解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合作社与多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分析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动构建区域社会地缘关系网络,权力关系网络、市场关系网络,并从中获取资源。同时这种网络对合
期刊
摘要: 中国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以陕西西安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空气与水资源的质量、噪音以及食品与环境卫生等作为测量指标,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流动人口暴露健康风险大;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成效,但政策缺乏执行力;流动人口对环境健康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有效应对环境健康风险意识和对策。研究提
期刊